附文:因剑而生 因剑而亡 五
2020-046
如果李存勖生在另一种时代,一种军人们的地位长期低下,社会公认“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时代,如西晋时的那些军户们,那么以李存勖做得那些事,士兵们也会习惯性地认命,很可能也就和历史上大量治国能力平庸的君主一样,天下虽然不太平,但也不至于出天翻地覆的大乱子。当然,在那种时代,因为不存在强大的军队,李存勖很可能无法取得他前期那种巨大的成功。他的成功,在于军队的强有力,他的失败,也在于军队的强有力,可谓“因剑而生,因剑而亡!”
作个不太严谨的比喻,李存勖就像一个在加油站里玩打火机,然后引发一场惊天动地大爆炸的大顽童。传统的解释,将重点过多的放在玩打火机这个行为上,遇上的问题就是:历史上玩打火机的人很多,有的甚至比李存勖还玩得嗨,报应来得却远没有李存勖那么快,下场往往也没有李存勖那么惨,你要怎么说?而现在网上的那些新观点,往往又将重点全放在加油站这个环境上:这不是李存勖的错,你看他周围全是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迟早得爆炸!换谁来也没用!因为每段历史都只能发生一次,你很难直接就事论事地证明他们的观点有问题,但世界上的加油站那么多,每一个都充满了易燃易爆的成品油,真正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的又有几个?
如果要硬杠的话,李存勖的很多行为其实都能找到部份的合理性。
一个让军人权益过度放大,长期享受超国民待遇的社会,肯定不是什么理想社会。自唐中叶以来,骄兵悍将造成的巨大危害,可谓有目共睹。逐步削夺骄兵悍将们享受的过高待遇,压缩本不该属于他们的权力上限,使之回归正常,是一件迟早要做,也必须要做的事。如果仅从这一原则理解,是不是李存勖在这方面做得并没有错?
同样,“功臣”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是国家在创业阶段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在进入和平发展时期,他们所产生的作用就要两分了,甚至有很大可能成为国家维持稳定的巨大潜在危胁。所以几乎每一个大的王朝,在天下大体安定,战争烈度减小之后,都会设法削弱,甚至清除功臣集团,让他们逐渐在现实政治中淡出。如果仅从这一点看,是不是李存勖杀郭崇韬、朱友谦,罢去李嗣源兵权等等行为都是情有可原的?
几乎每一个在位时间长一点儿的领导者,都会有逐步排除因资格老功劳大,渐渐尾大不掉的旧人,将资历浅服从指挥的新人提拔上位的冲动。建立能让自己如臂使指的心腹班底,使自己的执政意图和信念能够有效推行,这不是很正常很合理的要求吗?仅从这个角度分析,是不是李存勖大量提拔,并放权给与自己亲密,让自己信得过的老婆,伶人和宦官,也就是合理的了呢?
确实,这些做法,如果脱离了与它们相关的大背景,一件件单独从大模式来看,都不能说有错。错的,不在于李存勖做事的类型,而在于做那些事时,他对其中度的把握。
作为一个大国的执政者,每一举措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除非不做事,才能不得罪任何人,否则只要你推出一项新政策,就会既有人得利,同时几乎不可避免地伤害到另一批人的利益,所以总会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一个成功的政治人物,不管他做出什么样的抉则,在推行其执政理念时,都会把握好一个基本原则:你在做事的每一个步骤中,尽可能让受益者比受害者多,保证支持面比反对面强大,或者比反对面关键,能够有效制约反对面。
如果你的初始支持面不够强大怎么办?没有关系,只要假以时日,相应社会群体是可以被创造出来,并且发展壮大的。
如果你的执政理念面对的反对面过于强大,势力已经稳固,使你根本得不到可以与之对抗的支持面怎么办?有难度,但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因为没有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是不可以被分化瓦解的,大不了将他们多分几份。具体操作时,你应该分阶段进行,在某一阶段先对其进行分化,然后收买其中一部份,和他们结成暂时的统一战线,孤立打击另一部份。在取得一个阶段的成功后,再仿照以上步骤开始下一阶段。前文说为什么朱元璋几乎杀尽功臣,却什么事没有,就是因为那位大政治家在玩弄这些扶巧方面,早已炉火纯青,任何一个想要反抗他的人都会发现,一旦反叛,自己必将陷于毫无希望的绝对劣势。
而李存勖在这一原则上,简直堪称教科书级的失败典型。他所创造的支持面,仅仅是由亲族、伶人、宦官和极少数将领组成的心腹小圈子。由于李存勖在识人用人方面存在缺陷,他的这个心腹小圈子总体来说腐化、堕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在这个小圈子之外,几乎整个社会,全都是在他的统治下受到损害的人们!只不过,有李存勖统治前期百战积攒下的赫赫声威,再加上普遍不满的人们不是一个整体,这种悬殊的力量对比暂时不那么直观。但其中最不满的低层士兵开始造反,李存勖根本找不到一个有力的社会群体来作为自己的支持面,他的强大便如幻镜般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