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去英雄不自由 十二
2020-032
李存勖再也无法保持镇定,现在看来,除了自己亲征,其他人不可能是李嗣源的对手。但以现在京城驻军极度低迷的士气来看,即使自己出师亲征,恐怕也将凶多吉少。于是,李存勖顾不得平时烧香少,开始临急抱佛脚,下令遍赏各军。
当然啦,国库里是没有这笔钱的,所以不但李存勖将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内库基本掏空,李存勖心腹小圈子的核心成员,如枢密使李绍宏,供奉内使景进等人也纷纷慷慨解囊,捐出大量金银绢帛,纾解国难。只有刘玉娘异常坚定地坚守住自己的铁公鸡底线,绝不向道德绑架妥协。
也许从某个角度看,刘玉娘的做法,至少这一次没什么错。因为这个时候才想起来遍赏各军(而不是像这几年常干的那样,哪支军队运气好陪李存勖去打猎,哪支就得赏),既显得太功利,而且也太晚了。这就有点儿像夏天送暖炉,冬天送风扇,老人过世了送藤木杖,孩子流产了送婴儿床,已经是件出力不讨好,没什么卵用的事了。果然,士兵们背着皇帝的赏赐,却几乎没有人领情,他们纷纷一边走一边怒气冲冲地咒骂:“我们的妻子儿女都已经饿死,现在赏这些东西还有什么用?”
三月十八日,李绍荣从卫州回到洛阳,向李存勖报告前方情况:“邺都的叛军已经南下占领了博州(今山东聊城),看来他们打算从那里南渡黄河,进入郓州、汴梁,估计只有陛下亲征关东,才能降服得了他们。”好吧,意见一致了,只有自己亲征。李存勖下旨,准备出师。
心腹景进突然想到一件事,向李存勖提出很有特务头子本色的建议:“现在魏王(李继岌)还没有回来,蜀地康延孝的叛乱刚刚被平定,西南的局势还相当不稳定。而王衍的宗族、党羽,数量十分庞大,如果他们得知陛下您亲征离开洛阳,万一有什么不轨的企图就危险了!不如防患于未然,在可能的变乱发生前,将他们全部解决掉!”
好像很有道理!李存勖也顾不得给自己的诚信纪录再添污点,反正他已经没什么名誉了,马上拟写了一份简短的诏书:王衍一行,并从杀戮!然后盖上印,送到枢密院。
那一天,在枢密院执班的枢密使,是长久以来都没什么存在感的老宦官张居翰。张居翰看过诏书,确认他的皇帝确实已经杀红眼之后,这个大半辈子都谨小慎微的老好人,做了一件他这辈子最大胆的事:将诏书中“王衍一行”的行字涂掉,改成“王衍一家”,再交给前去传旨的宦官向延嗣。
按说当时又没涂改液,由“行”字改为“家”不可能不留下痕迹,但以陷害郭崇韬成名的向延嗣并没有质疑诏书的真实性。可能大家都是宦官比较好说话吧。于是,由于张居翰的善心,以及向延嗣没有阻挠,随同王衍一道被押解而来的前蜀百官,仆伇随从等一千多人得以躲过一场大难。
向延嗣到达长安的秦川驿,与王衍一行相遇,立刻执行诏书,王氏宗族一百余人尽数就戮!
二十七岁的文艺青年王衍,没有在自己的最后一刻留下只言片语,不知他是吓懵了,还是认命了?但他的生母徐太后则悲愤难平,在临死之时发下诅咒说:“我的儿子献出一国给你,仍逃不过族诛!李存勖!你忘记曾经对日月星辰发过誓,说要保我们一家的平安富贵?你这样背信弃义,我知道你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的!”
运去英雄不自由 十三
2020-033
同徐太后一样愤慨的,还有王衍的忠臣,正直敢言的右補阙蒲禹卿。亲见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王衍被杀,蒲禹卿大恸不止,当天晚上他逃亡而去,不知所踪,只在秦川驿的大门上留下了一首抗议诗:
我王衔璧遂称臣,何事全家併杀身?
汉舍子婴名尚在,魏封刘禅事犹新。
非干大囯浑无识,都是中原未有人!
独向长安尽惆怅,力微何路报君亲?
稍后,有一位蜀僧远公和尚在得知王氏一族的结局后,感伤莫名,写下《伤废国》一诗悼念之:
乐极悲来数有涯,歌声才歇便与嗟。
牵羊废主寻倾国,指鹿奸臣尽丧家。
丹禁夜凉空鏁月,后庭春老谩开花。
两朝帝业都成梦,陵树苍苍噪暮鸦。
注:王衍一族被杀的具体时间,在《旧五代史》与《资治通鉴》中无记载,《新五代史》说是四月,《十国春秋》是“四月己丑”(即四月三日),如果这个日期准确的话,徐太后发下的其实是一个迟到的诅咒,她不知道,他们母子走上黄泉路的时间,实际上比李存勖还晚了两天。
三月十九日,李存勖命李绍荣为先锋,率精锐的皇家禁军二万五千人从洛阳出发,开始他的最后一次御驾亲征。一路上,禁军中那些曾经与李嗣源有交情的人纷纷找机会逃走,去投奔东边的叛军队伍,军队越往前走,人数越少。其中有的人在逃走之前,悄悄来找到李继璟,也就是李嗣源的长子李从审,劝他一起走,再晚可能就来不及了!
但李继璟不知已下定要当李存勖的忠臣,还是认为以自己的特殊身份,根本不可能走得了,他拒绝了所有的劝说,坚持留在李存勖身边。
这时李存勖压力山大!一向自信的后唐皇帝完全没想到:这才几年没有带兵打仗,自己在军队中的威信已经降得如此之低!还没有见到叛军呐,这支曾经追随他出生入死,荣辱与共,一起战胜过重重困难,一起创造过辉煌奇迹的精锐之师,就已经在渐渐解体之中!李存勖不敢靠处死几个逃兵来杀一儆佰,因为在如今这种状态下,杀戮极可能引爆新的兵变!但对逃兵睁一眼闭一眼,只能使军队逃亡情况越加严重!
李存勖不敢想像,当这支军队真正与李嗣源的叛军面对面时,还有没有一战的能力?
忧虑万分的后唐皇帝看见随待身旁的李继璟,像一个挣扎中的溺水者看见一根稻草,也许,自己还能将最后希望,寄托在李嗣源明显已经靠不住的忠义之上。
李存勖对李继璟说:你还是去见你父亲吧。
李继璟泪流满脸,指天发誓:我誓死忠于皇上,如果皇上您还信不过我,那我愿意现在就死在您面前!
李存勖忙阻止了他:我不是信不过你,而是现在只有你,还有可能劝说你父亲回心转意,挽救囯家!拜托了!
于是,李继璟带着李存勖的嘱托,再次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