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死 十八
2019-125
后唐在这次战争中,只付出了极微小的代价,获利都丰厚无比。不但将蜀地四十多个州府(如果算上向前蜀臣服,但由少数民族土司控制的羁縻州,则多达六十四个)、两百多个县收入囊中,接收降兵13万(后唐接收的前蜀降兵数量,各史书记载差异巨大:《旧五代史-庄宗纪》和《资治通鉴》均称“兵三万”,既然前蜀大部份军队都成建制投降了,三万显然太少,与前蜀的体量不符;《新五代史-郭崇韬传》称“得兵三十万”,又显得过多;《册府元龟》所载的“十三万”相对最合理),战马9500匹,兵器700万件,粮食353万斛,钱192万贯,其余金银、绸缎等财物,数量多得难以统计。
对于正感到缺钱的李存勖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只是要把这些收入兑现进国库还需要一段时间。
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这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前蜀灭亡的情报传到江陵时,不久前刚从三峡败归的南平王高季兴正在用餐。听了手下人的急报,高季兴吓得一哆嗦,连筷子都掉到了地上。随后,高季兴捶胸长叹:“这是老夫的过错啊!”
高季兴怂恿李存勖伐蜀,是认为蜀军能够凭借天险,与后唐打持久战,自己则可以乘火打劫,从前蜀身上多少捞点儿好处。但他真的不希望,也没想到前蜀会灭亡。现在可好,荆南的西、北两面都被后唐占据,李存勖如果对江陵有意,灭蜀的唐军顺江而下,自己根本不可能挡得住!
还是谋士梁震表现更镇静些,宽慰高季兴说:“不用担心,李存勖得了蜀地,岂不更加骄傲放纵,他的大祸已近在眼前,没有机会对我们动手了。蜀国之亡,说不定反而是我们的福气呢。”
虽然事后证明,梁震在大方向上的判断没错,后唐确实没有一鼓作气把南平吞了,但他的理由其实找不到明显的事实依据。起码在现有的记载中,我看不出灭蜀之后的李存勖,在哪件事上变得更加骄傲。不过,在轻易灭蜀,接收到大量的财富与地盘之后,后唐内部确实因为对这些新利益分配的不公正不均衡,而矛盾加剧,出现了令人不安的苗头。但这些苗头多数与李存勖没有直接关系,与后唐皇帝的骄傲更是八竿子打不着。
首先制造不公正的人是郭崇韬。
从前文叙述中不难看出,先锋李绍琛(康延孝)是这次灭蜀战争中,唐军表现最突出,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突出的将领。当然,这不仅仅得益于李绍琛本人优秀的将才,更是因为蜀军表现太水,害得唐军其他将领,包括郭崇韬在内,都捞不到一次在战场上一显身手的机会。
但不管什么原因,李绍琛既然功居第一,到了该论功行赏的时候,也理所当然地自认为第一位的重赏。然而,掌握大权的郭崇韬却明显对李绍琛的功绩视而不见,反而对李绍琛一向看不起,而且也寸功未立的董璋欣赏有加,经常私自召见,谈话。看样子他会推荐董璋出任要职。
李绍琛怀疑董璋私下在郭崇韬面前说自己的坏话,才弄成这个样子,极其愤怒。于是,李绍琛仗着自己军职还高于董璋,一天找到董璋恐吓说:“我有平蜀的大功,你有什么?你不过是人家屁股后边一个小喽啰,竟敢在郭公面前进谗言害我!你以为我身为都将,不能用军法杀你吗(此时李绍琛为行营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为左厢虞候,编制上李绍琛管着董璋)?”
功成身死 十九
2019-126
董璋没有被吓住,因为他有条粗壮的大腿可抱。一回头,他就用一份小报告,将李绍琛如何滥用职权,威胁自己的恶劣行为告诉了郭崇韬。
郭崇韬显然有意栽培董璋,让他加入自己的班底。那郭崇韬为什么不提拔能力功绩都比董璋优秀的李绍琛,反而故意打压呢?我想大概是郭崇韬在李绍琛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个人同自己一样有才干,好表现,喜欢揽权,喜欢自作主张。这样的人要是有机会升到高位,很可能是自己的劲敌,所以,同性相斥,李绍琛活该倒霉。
肯定不能让自己的新爪牙吃亏,于是,郭崇韬上疏推荐董璋出任东川节度使,顶掉投降的宋光葆,同时解除董璋的左厢虞候之职,这样一来,董璋与李绍琛脱离了上下级关系,李绍琛就不再有权处罚董璋了。
李绍琛更加怒不可遏,他想不通:凭什么是他冒着白刃流箭,爬山涉水,穿越重重险阻,平灭前蜀,现在胜利的大餐摆上来,自己还没尝到半点荤腥,董璋就已甩开腮帮子享受美味了?就算我得不到东川,也不能便宜你这小子!
李绍琛拉上毛璋,去找郭崇韬提反对意见:“东川经济发达,地位重要,是一等一的大藩镇,节度使一职非董璋那样的平庸之辈能胜任。以我们看,只有像工部尚书任圜这样的文武全才,才是出镇东川的最佳人选。”可郭崇韬已经铁了心拉偏架,不但不接受,还怒斥李绍琛:“你想要造反吗?我已经下过的命令,你也敢跑来指手划脚!”
就像自己提出合理建议,却被大老板李存勖不讲道理地一顿狗血喷头,郭崇韬把自己受到过的不公正对待,“无私”地用到了比自己官小的李绍琛身上。果然,像李存勖面前郭崇韬一样,郭崇韬面前的李绍琛也不敢再争辩,只得战战兢兢,惶惶不安地退出。只是在内心,李绍琛对自己的境遇越发愤愤不平,对董璋的恨意更加咬牙切齿。
如果说李绍琛的不满,一时对郭崇韬还没多大伤害的话,那么另外一些人的不满,就直接开启了郭崇韬生命的倒计时。
郭崇韬大概自认为对皇后刘玉娘有恩,而刘玉娘是李继岌的生母,她当上皇后,李继岌才能名正言顺地成为李存勖的继承人。换言之,就是自己对李继岌也有恩。更别说这次,自己充当大管家,来帮助李继岌积累声望,好让他在将来能顺利接班。
既然大家感情好,郭崇韬觉得就可以把小李当成学生,以老师的身份向他灌输一些自己的思想,把他培养成为自己理想中的君主。因为此时的李存勖,所作所为实在偏离郭崇韬的理想太多了!
据说有一次,郭崇韬在私下里对李继岌说了一句涉嫌职业歧视的话:“大王您有朝一日登基为帝,切记,就是阉过的马都骑不得,更不要说那些阉过的宦官了!最好把他们统统换掉,用读书识理之人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