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死 六
2019-113
郭崇韬的另一个手下,同为后梁降臣,但名声要好得多的李愚看不下去了,愤然斥责说:“陈乂这个小人,从来都是看见利益就往前挤,见到危险就往后缩。而今大军即将进入险地,正是军心最易动摇之时,陈乂竟敢顶风犯案,就应该斩首示众!以敬效尤!”
这番话一出,吓得陈乂再不敢说自己有病,唯唯而退。好在这话不是郭崇韬说的,陈乂算是保住一命,没有被挂到竿子上充当政治思想教育的教材。但无疑,李乂的表现让郭崇韬看不起,李愚则得到了郭崇韬的器重。
后唐讨伐军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天灾严重,凤翔也是重灾区之一,藩库中存粮不足,几万大军进入其辖区,节度使李继曮虽竭尽全力筹措补给,大军的供应仍然很紧张。而且军队一旦进入秦岭,后勤运输的难度自然会倍增,如果蜀军能够坚守险要,让唐军顿兵于要隘之下,麻烦就更大了。难怪李乂会“得病”。
郭崇韬率军进至大散关,以破釜沉舟的气势,指着前面的崇山峻岭对众将说:“大军进入关口,如果不能破敌建功,谁也别指望还能回到这里来,其他退路是没有的,只能决一死战!我们的军粮的确不多了,但没关系,先打下凤州,吃他们的军粮!”
但在场众将,多是从后梁归降过来的亡国之余,有过不少失败经历,自然不易对郭崇韬的冲天豪气产生共鸣,于是,他们纷纷强调客观困难,提出了稳健但保守的方案:巴蜀山多地险,大军不可轻率地长驱直入,最好是步步为营,谨慎前进,发现机会再进攻。“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可是兵圣孙子的教诲啊。
郭崇韬早料到会这样,于是安排了与自己观点相同的李愚,来给众将做思想工作。李愚信心十足地说:“巴蜀的民众,早就受够他们那位昏君的荒淫统治,根本不愿为其所用,之前只是力不能抗,敢怒不敢言罢了。但现在突然大军压境,蜀地人心震恐之际随之分崩瓦解。我军正该乘此良机,以风驰霆击之势,迅猛推进!如此蜀军必然被吓破胆,虽有重重天险,谁能为王衍防守?所以此时,我军只能速进,万不可迟缓!”
正争论间,唐军先锋大将李绍琛(康延孝)派人送来捷报。原来唐军先锋一万三千人,进攻前蜀的威武城时,守将周彦禋派指挥使唐景思出战,不想唐景思一出城就直接率军投降了唐军,为这次战争中绝大多数前蜀将领的共同选择开了个“好头”。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不经一战,便倒戈投降的唐景思,并不是那种在史书上只露一次脸就消失无踪的酱油人物,他此后在中原历什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诸朝,多建战功,有勇将之名,最后随周世宗柴荣征伐南唐,在濠州会战中奋勇当先,受伤不治。这样一个人,在替他的第一个大老板打工时,却放水放的如此丧心病狂,显然不能用简简单单地怯懦畏战来解释。
功成身死 七
2019-114
连勇将唐景思都降了,周彦禋一看大势已去,也献城降唐。于是,这座由先帝王建精心修筑,储备非常丰富,且同样有一万多蜀军防守坚固要塞威武城,就这样一点儿也不威武地被唐军轻易夺取了!唐军在威武城缴获军粮二十万斛,大军缺粮的问题,也被以这种想像不到的方式大大缓解。
郭崇韬看罢捷报,大喜过望:蜀军竟然能虚弱到这种程度,全让李愚说中了!他当着众将的面,夸奖李愚说:“你对敌情的判断如此准确,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在前方,李绍琛下令将俘虏的一万多蜀军全部释放。显然,在这位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将军看来,这些被俘虏的蜀军已毫无战斗力可言,放回去并不会加强蜀军接下来的抵抗力,反而能将恐慌情绪,像散播病毒一样扩散出去,瓦解其余蜀军的士气。
放走俘虏,李绍琛没有在威武城稍作停留,而是率军跟在这些散兵之后,向凤州(今陕西凤县)推进。同时,与李绍琛同行的李严写了一封劝降信,派飞骑赶在大军之前赶到凤州,送给前蜀的武兴节度使王承捷。
凤州虽然是前蜀武兴镇的总部所在地,但武兴镇的驻军多屯于威武城,凤州只有守兵八千,原本士气就比较低落,得知威武城的败绩,以及唐军仁义,只要缴枪就不杀的传言后,更加没什么斗志了。
在我能查到的所有史料中,都找不到王承捷此人的来历和此前的任何业绩,从他名列王家承字辈来看,有可能是王建某个义子的儿子,一个能力并不出众,只是靠父荫当上节帅的官二代(虽然这并不绝对,如宦官王承休同样列名王家承字辈)。此刻,摆在平庸的王承捷面前有两条路,抵抗看来是条死路,而投降显然是条活路。于是,早就对王衍的领导失去信心的王承捷没有犹豫太久,便打开凤州城门,迎接唐军入城,然后献上武兴镇节度使,以及其管辖的凤、兴(今陕西略阳)、文(今甘肃文县)、扶(今四川南坪)四州印信。李绍琛(康延孝)不战下凤州,得降兵八千,获粮四十万斛!
捷报送到郭崇韬那里,郭崇韬大喜道:“平蜀之战,必然成功!”然后马上以远征军统帅李继岌的名义,任命王承捷继续承担武兴节度使,给前蜀各地藩镇、守臣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王承捷投降的第二天,王衍一行到达利州(今四川广元)。在这里,前蜀皇帝第一次见到了从威武城逃下来的败兵,他们衣甲不整,惊惶失措,口不择言,把即将杀来的唐军形容的如同天兵天将。
王衍大吃一惊,在他的印象里,北边的敌人即使南下,也应该在大散关、威武城一线就被挡住,然后开始旷日持久的拉锯,蜀军凭借险要,以逸待劳,等待反击的战机。谁能告诉我,这套熟悉的模式,怎么突然就不管用了?怎么才一眨眼的工夫,唐军就已经攻下凤州了!
这种“我来了,我看见了,”然后“我就胜利了”的敌人,王衍岂只是从未见过,完全是连想都没有想到过!他就像好龙的叶公,之前所有的踌躇满志,在真龙出现的那一刻,全部瓦解冰消,只剩下了震惊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