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贤臣 九
2019-096
三、前面的假设,尤其是第二种假设,纯粹是我们想多了之后的过度解读,王衍就是去游山玩水而已。
其实,个人认为,读历史时真没必要象得了强迫症似的,硬把每个人物都贴上老奸巨滑的阴谋家标签,然后去冥思苦想,脑补出他们做的每件事背后暗藏的深谋远虑。历史上的大人物们,当然有些是千锤百炼,淘汰无数对手才杀上舞台的精英人杰,雄才伟略,远超吾辈凡夫。但并不是所有大人物都是不优秀就无法成功的创业者,还有更多的官二代以至官N代,除了有个好爸好妈之外,再无过人之处的平庸之辈,甚至见识行事还不如常人的蠢材们,也同样有很多机会置身高位。
而王衍,显然并不属于前者,既使那些打着他的名义,颇有权谋色彩的诏旨,也是他妈和他姨妈的杰作。不论从王衍一生的行为方式看,还是从此次“北伐”中他留下的其他事迹看,我觉得,他去洋州就是为了游玩,恐怕才是距离真相最近的可能性选项。
言归正传,且说在王衍号令下,北伐的蜀军分东西两路攻入岐国。
先动手的是西路军。由山南西道节度使王宗俦(就是后来想把王衍废掉的那个王宗俦,不知道他后来的想法,与王衍这次“北伐”的表现有没有关系)为主帅,天雄节度使王宗昱、永宁军使王宗晏、左神勇军使王宗信三人为副,首先出发,绕道秦州(今甘肃秦安西北),走故关(今陕西陇县西固关),
事前,岐王李茂贞对于蜀军将发起的入侵,是有所准备的,已在境内实行了坚壁清野。接到西边陇州方面的告急战报后,李茂贞大概觉得陇州坚固,不会轻易失守,而且他预计拥有很大兵力优势的蜀军,完全有能力在东边对凤翔发起另一次攻势。凤翔的岐军如果现在就急匆匆救援陇州,可能正中了蜀军的调虎离山之计。
根据这个判断,李茂贞决定亲率岐军主力一万五千人进驻汧阳(今陕西千阳)。汧阳小城差不多位于陇州与凤翔的正中间,有汧水将三城连成一线,西上陇州和东下凤翔都比较方便,南依剑筈岭,也有险可守。李茂贞屯兵于此,正围攻陇州的王宗俦等蜀将就不敢放胆攻城,而假如凤翔受到攻击,岐军也可以迅速回援。
果然,西路蜀军开始攻击陇州后没几天,东路蜀军也开始了行动。不过“御驾亲征”的王衍自己并没有来,他留在遥远和绝对安全的安远军,只派了一位在史书仅露过一次面的大众脸将军陈彦威(用“彦威”当名字的,在五代时多到烂大街,什么卢彦威、霍彦威、雷彦威、安彦威等等),率军走陈仓道,出大散关,攻击岐国。
这位名不见经传的蜀军偏将陈彦威,打仗却挺有魄力,一越过秦岭,就直接杀向汧阳,欲与李茂贞统率的岐军主力决战。于是,十一月十六日,也就王宗俦开始进攻陇州,李茂贞进驻汧阳的六天后,东路蜀军,与岐军亲统的岐军战于汧阳之南的箭筈岭。
按照史书一般的记载,这次会战的结果是蜀军蠃了,无名之辈陈彦威打败了征战沙场几十年的李茂贞,但接下来发生的事,让这条记载的可信度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箭筈岭的胜利(如果的确是胜利的话)后仅数日,两路蜀军就都粮尽了,而且不但后方送不上来,前方也征集不到,不得不全线撤退。王宗昱退回秦州(今甘肃秦安),王宗俦退回上邽(今甘肃天水),王宗晏、王宗信等退至威武城。
王衍看这战事显然已经进行不下去了,也就离开安远军,起程返回成都。王衍离开安远军这一天,是十一月二十三日,距离蜀军所谓的“箭筈岭之捷”仅仅过去七天。
真是可笑,评估一个方案水平的高下,什么时候仅仅与它的成败相关了?水平的高下,和能否成功,有相关性,但不是完全相关,还要综合各方因素通盘考虑,这种浅显的道理也不明白吗?比如我和电脑下棋,为了愉快心情,把难度调低点儿,胜率比柯杰还高,能证明柯杰棋力不如我吗?懒得再写,摘段旧文:
刘裕对关中人事安排的一大疑点是:他明明不信任王镇恶,手下也并非没有其他将才,为何还将关中防务这样的重任交给此人?最常见的解释,是说王镇恶在灭秦之战中功劳最大,所以这次任命属于论功行赏。
但这种解释,显然会在另一个重要人物身上碰钉子,这便是那位论行政职务还在王镇恶之上的安西长史王修(按两汉至魏晋的习惯,长史为掾属之长,而且后来王镇恶被杀后,王修未经刘裕批准,就能任命毛修之接任安西司马之职,也可见一斑)。
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地位如此重要的王长史,却在《晋书》、《宋书》、《南史》等史籍中都没有传记,我只能确定,他并非出自瑯琊王氏和太原王氏这两大政治豪门,而且就在下所看到的史料而言,在他被任命为安西长史之前,这个人就没在史书中露过脸。这就奇怪了,这么一个要名气没名气,要功绩没功绩,要后台没后台的“三无”人员,怎么就能平地一声雷,跃居众多名将谋臣之上?
好在史书在他头次出场时提供了一点线索:“(刘裕)以太尉咨议参军京兆(人)王修为长史”, 京兆,就是晋朝时长安所在的郡名。现在看出来了吧,王修和王镇恶之所以让刘裕选中的共同点在哪儿?提示一下:并非都姓王。
值得推敲的另一大疑点是:刘裕为何只给王镇恶、沈田子等人留下一万精兵?不管以哪个标准衡量,要守卫关中故土,一万人太少了。需知关中周边,强敌林立,即使不考虑东北面的北魏与西北面的西秦、北凉等潜在敌国,只要出长安北行不过二百里外,就有赫连勃勃的夏国军队。
参考夏国以前的战争经历,赫连勃勃能够动员的兵力肯定不少于五万,而且多是些机动性极强的凶悍铁骑,如果中途不受阻拦,跑快点的话,他们只用一天时间就可以冲到长安城下观光!难道刘裕对自己的儿子和百战而得的战果就如此漫不经心吗?
另外一条记载,从侧面解答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