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对史书的理解力之差,实在让我吃惊。你看《资治通鉴》时稍微往前找几行,看不见这段文字吗?
行台考功郎中房玄龄谓比部郎中长孙无忌曰:“今嫌隙已成,一旦祸机窃发,岂惟府朝涂地,乃实社稷之忧;莫若劝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国。存亡之机,间不容发,正在今日!”无忌曰:“吾怀此久矣,不敢发口;今吾子所言,正合吾心,谨当白之。”乃入言世民。世民召玄龄谋之,玄龄曰:“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今日忧危,乃天赞也,愿大王勿疑!”乃与府属杜如晦共劝世民诛建成、元吉。
房玄龄、杜如晦是被刀逼着参与的吗?明明是因为李世民久久没有决断,所以使出的激将法而已。所以尉迟敬德受命去见他们时,说的不是:大王说了,你们要不跟着干就杀了你们。而是说:大王已经下定决心了。
这都能看不懂,我还有什么话好说?
表象之下 二十九
2019-073
到了洛阳之后,刘玉娘的财迷之心越发膨胀,在索贿受贿排行榜中勇占鳌头,在皇家内库中另建属于自己的分库。凡宴饮游乐,赏赐左右、亲军等内库开支,用的都是李存勖的那部份内库资金,刘玉娘的分库是绝不出钱的。不过,刘玉娘信佛,有时也会施舍一点儿给尼姑庵,让尼姑们抄写佛经,为自己祈福,争取发更大的财!
所以,所谓“内府山积”,其实绝大部份都是刘玉娘的积蓄,李存勖的钱都随手花出去了,其实所剩无几。郭崇韬要皇家内库出钱,等于要让刘玉娘这只从来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来次大脱毛,哪有这么容易?郭崇韬不知道,只此一事,就已经把这个记仇不记恩的女人,给结结实实地得罪了。
当然,即使是面对刘玉娘这样,反抗封建夫权,争取财产独立的女权先驱,李存勖真要征用她的私房,她也是不可能抗拒的。不过,那会付出夫妻反目,家庭生活从此不和谐的代价。对于像李存勖这样,政治生物成份有限,宠妻狂人成色十足的人来说,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承受的。
思来想去,李存勖总算想出一个折中方案:“我在太原还有些积蓄,可让租庸院调车运来。”
实际上,李存勖所说的太原积蓄,根本就不是他的产业,而是已经过世的李嗣昭夫妇的家产。李嗣昭死后,算是由儿子李继韬继承,李继韬以谋反被诛,其母杨老太太返回太原故居养老,她精心攒下的巨额家产也随之带到太原。
虽然用钱没能救回儿子,心情悲痛的杨老太太,在理财上的精明却毫无减退,她预感到了风险,已经分批分散和藏匿了大量家产。果不出杨老太太所料,李存勖手头一紧,又把她的钱财惦记上了。一道圣旨下来,以没收反贼李继韬家产的名义,把老太太还没有来得转走藏匿的家产都给征用了,运往洛阳填补亏空。
李存勖这事儿做得就有点儿不地道了。没收反贼的家产合情合理,但为什么不在杀李继韬的时候干?李继韬来朝见被杀前,是叛据潞州,根本没去过,也不可能去太原,哪有可能把自己的私产放在太原?李继韬既已死,在太原这些钱财的所有人,只能是大功臣李嗣昭的遗孀杨老太太,以及李嗣昭没有参与叛乱的另外几个儿子。这二次执法,究竟算是惩罚叛徒?还是应该算屈待功臣家属?因此,这件事的始末一传出,李存勖在后唐大多数将士心目中,原有的光辉形像大受打击。
当年大战之时,皇上给我们许下的种种美好承诺,原来都是假的!他对我们,是只记过错,不记功劳的!难怪如今很多没什么功劳的伶人、宦官纷纷高升,而我们这些跟着他南征北战,抛头洒血,一起打下这万里江山的人,却没有几个得到应得报酬!等到国家缺钱,皇上自己不肯出,被他提拔,又在最近这些日子被贿赂养肥的伶人、宦官也一毛不拔,却首先想到从曾为他浴血奋战的人身上挤油水,连为国战死的李嗣昭都是这样的下场!这世道还有公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