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表象之下 二十一

2019-065

朋友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郭崇韬能够很容易地挤掉貌似强大的李存审,而看起来弱小的孔谦,却能像打不死的小强,虽然好几次要冒头,都被郭崇韬拍了下去,但最终还是冲破了郭崇韬的层层防线,让郭崇韬无可奈何呢?

其实如果我们转到李存勖的视角来看问题,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郭崇韬之所以能轻易排挤掉李存审,是因为作为君主的本能,李存勖其实早就想让这些资格老,功劳大,威望高的老家伙们靠边站。无奈之前大战不断,李存勖不能在战时自断臂膀,削弱本方的军事实力。但现在后梁已亡,良弓当藏,李存勖可以将削夺老将权力的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了。

在排挤老将这一点上,郭崇韬的需求,与李存勖的需求正好重合,使得李存勖可以轻松地通过郭崇韬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用自己去承担薄情负恩之名,何乐而不为?所以,李存勖对郭崇韬在这方面的行动,给予了百分百的支持,这才是李存审被轻易排挤的真正原因。

至于孔谦,原本并未得到李存勖的重视。对于郭崇韬打压孔谦的行为,李存勖既未支持,也未反对。但随着孔谦通过景进这条线,挤进李存勖的心腹小圈子行列,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孔谦让李存勖认识到了自己的“有用”,成了李存勖一定要保的人,所以最后与其说郭崇韬败给孔谦的钻营,不如说他是败给李存勖的意志。

说穿了,郭崇韬也是李存勖心腹小圈子的一员,虽然是比较另类的一员。他的权力来自李存勖的授予,当他的做法与李存勖的基本需求一致时,李存勖的意志往往隐身于幕后,让人看起来似乎是郭崇韬权倾天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如果郭崇韬的做法与李存勖的需求不一致,甚至相背离时,郭崇韬的权力就仅仅取决于李存勖对自己的自律程度,和对郭崇韬的容忍程度。但凡李存勖铁了心要干的事,郭崇韬从来没有能力阻止!

网上有文章称:郭崇韬的权力不来自李存勖,而是军方大佬们推举出来对抗李存勖的代表(李存审、李嗣源:有这事吗?我们怎么不知道?),因为后盾强大,郭崇韬权倾天下,并能与李存勖分庭抗礼!结合我们以上看到的史实,这种观点实在是太过想当然。

咱们再来看看孔谦,郭崇韬为什么一定要压制他呢?这里面当然有老郭私心作祟的成份,但也绝不仅仅只有私心。咱们前文说过,孔谦与郭崇韬在很多地方相像,这里面除了都很有才干,也都很喜欢揽权外,拉仇恨的本事也都十分拿手,只不过,他们拉仇恨的对象不是同一批。而这,正是郭崇韬最反感孔谦的地方。

我们来看看,孔谦是如何“丰财赡国”的吧?其实要改善财政状况,方法无非两大类:一为开源,一为节流。我们就一样一样分开看。

后梁王朝的税收,在初始阶段是比较低的,但到了朱友贞时代,梁军在前线屡受重挫,每次大败后却都能以很高的效率,重新集结起一个个重兵集团,如果一直保持低税收,这是不大可能做到的事。实际上,史书已经在一些地方,提到身为后梁租庸使的赵岩,是如何设法在正式税收之外巧立名目,盘剥百人性。

表象之下 二十二

2019-66

不过对于新建立的后唐王朝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前朝的暴政越突出,才能衬托出新朝的革命越正义,新朝的善政越伟大!

所以,为了向天下人宣示:光复了!解放了!太阳出来了!李存勖在刚进汴梁没几天,就发布了一道取悦天下百姓的圣旨。上面正大光明地说:“理国之道,莫若安民;劝课之规,宜从薄赋。”接下来就是三项具体的利民措施:一、暂停各道的徭役,还在服徭役的百姓都放他们回家务农;二、原后梁境内百姓先前积欠未交的税赋,以及欠公家的债务、利息等,凡是在汴梁光复以前发生的,都一概免除,不再征收;三、原先为了战事征集战马,向民间摊派一事,凡没有向官府领钱的,或有困难无法弄到马的,都免除摊派不再征收。

可想而知,正被沉重税赋压迫下的中下层民众,得知了新皇上圣旨的内容,会多么欢欣鼓舞,感念皇恩!但是,他们高兴不了几天,新朝的衙伇就会闯进家,追缴那些圣旨已经免除了的税赋,和各种徭役、摊派。民众的负担根本没有因为李存勖的圣旨而减轻,甚至是比以前更沉重了。

原来,在后唐的“国税总局”(租庸院)实际领导孔谦看来,这道圣旨就是个棒槌,没必要当针。咱们税收得越多,国库财力越厚,皇上自然越高兴,根本不会计较以他名义颁布的圣旨,是否都得到了严格执行;而要是真按圣旨精神办,导致税收不足,使得皇上和他身边的人,必须捐出受贿所得来补贴国库时,可别指望他们会表扬你坚持原则!

于是,李存勖高调宣布的善政,到了下边,孔谦根本不执行,沦为一纸空文。这种操作,无疑比不宣布善政,更加失人心!

也许百姓还带有期望:可能新天子只是一时受蒙弊,还不了解情况,一旦事情败露,天子能对孔谦公然无视圣旨的行为无动于衷吗?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丰财赡国功臣”就是李存勖对于这个问题,给予全天下最直接的答案。但天下人会怎么想?

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李存勖在天下百姓中受到的爱戴程度大减,之后不管他再许下什么动听的诺言,颁布什么利民的善政,都很少再有人相信了。

前文《徐门易嗣》一节说过,五代各国的税收制度,基本都源自唐代两税法,以收钱为主。于是,每到收税的时候,广大农夫必须将手中的农产品尽快换成现钱,大商人们乘机压价,大赚一笔。

对于这种经济现像,南方的宋齐丘看到了它给百姓带来灾难,然后推动吴国的税制改革;北方的孔谦则看到了国家税收让商人分流的损失,也推出了自己的新办法。

新办法具体操作是:孔谦从他掌握的税金中拿出一部份作为本金,发行小额贷款,解决百姓们缺少现钱的燃眉之急。然后嘛,我也知道你们赚钱不容易,所以之后也不用还钱,以第二年出产的生丝偿还。

乍一看,这好象是个便民的善政,但关键的猫腻在于第二年,用生丝还贷的时候。孔谦的规定,不管当时生丝的市场价是多少,一律以几年内生丝出现过的最低价折算!于是,丝农们又被额外盘剥了一顿,只不过额外盘剥他们的力量,由还可以讲讲价钱的大商人,变成无法抗拒的国家机关!

当时的很多官员也知道这种做法潜藏的危害性,翰林学士承旨,兼代理汴州刺史卢质为此上疏给李存勖说:“这是伪梁租庸使赵岩干过的恶政,曾激起民众的怨愤。陛下您革故鼎新,为的是给天下人除害,如果各有关部门还像过去一样横征暴敛,与赵岩复生有何区别?…我是天子做事,不是为租庸院做事,可现在天子的圣旨久盼不至,租庸院的公文却一份接一份到来,都在催促我们按贷收债!我们该怎么做?请陛下尽快发一份明旨。”

然而,奏疏送上去之后,李存勖就当没看见,不予回应。显然,在财经政策上李存勖已经接受了孔谦的观点,更重视短期利益,更关心眼前母鸡的下蛋速度,而不太在意母鸡们吃得饱不饱。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62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总老师麦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第62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