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表象之下 十二

2019-056

网上有一种说法:郭崇韬的权力表面上是源于李存勖的给予,实际上是源于军方大佬的各种支持、合作。因为权力基础雄厚,所以郭崇韬权倾天下,甚至敢于和李存勖分庭抗礼。

这种说法乍一看很睿智很高深,不过真要带进历史的具体情节,还是挺值得推敲,是这么回事吗?首先,咱们看一看,在当时的后唐帝国,有哪些人算得上军方大佬?他们又是怎么给予郭崇韬各种支持合作的?

显然,如果不算皇帝李存勖,这个身经百战的全军最高统帅的话,后唐此时的第一号军方大佬,无疑是蕃汉内外马步总管,兼卢龙节度使,李存审;其次为是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兼天平节度使,李嗣源;第三嘛,其实就是身为枢密使的郭崇韬自己,他虽然是文职出身,但当时的文武哪可能截然分开?在灭梁战争中,郭崇韬不但出谋画策,而且也多次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与军中很多将士结下了密切的关系,后来更出任大军统帅。至于郭崇韬之下,此时好象暂时没有人,还配得上享受“军方大佬”这一称号的了。

那李存审和李嗣源是怎么支持郭崇韬和李存勖作对的呢?很遗憾,我在史书中找不到这样的实例,相反,郭崇韬设法收拾两位老前辈的实例,倒很好找。原因很简单:你们不退下去,我怎么顶上来呢?

回溯开头,当郭崇韬接替孟知祥担任中门使,成为李存勖手下第一号谋士时,他在李存勖集团中的位置虽然已进入机要,但论名位还排不上号,当时晋王之下至少有四个人,论功绩和资历都要远远超过他。这四人咱们都熟悉,分别是:张承业、李嗣昭、李存审、李嗣源。有理想的郭崇韬要真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天下的第一重臣,那这四座大山是他无论如何都要翻过去的。

郭崇韬的运气不错,他没等太长的时间,张承业因为反对李存勖称帝,自己气死了,李嗣昭则在镇州城下战死了,四座大山自己倒了两座。不过,剩下的李存审和李嗣源,好象就不那么配合了。排挤的工夫不到,老家伙们通常不会自己走掉。

那要怎么排挤成功率比较大呢?最方便的办法,就是把这两老将驱离李存勖身边,去地方上当节度使。这里要注意一个重要前提:必须是到任,不能是遥领。比如郭崇韬自己也有一个成德节度使的头衔,但他始终留在李存勖身边,从来不去镇州(此时改名真定府)上任。同样的,李存审原任横海节度使,李嗣源原任安国节度使,也同样天天跟着李存勖在梁晋战场上拼杀,并没有去沧州、邢州上任。

现在是后唐,不是晚唐了,在新的时代里,中央大大强于藩镇已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留在中央可能得到的权力,自然也要比在地方强得多。顺便说一句,后来赵匡胤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释的可不是节度使的兵权,而是恰恰相反,将中央军的将领下放到地方当节度使。

李存勖称帝前夕,负责守卫幽州的前中门使李绍宏公公,不知是想在建国之际赶紧回中央争权,还是害怕契丹人难对付,反正紧急上报说:阿保机的军队又大举入侵卢龙了,希望朝廷能马上派一员上将来代替自己。

李存勖得到此报,就与郭崇韬商量:你觉得谁合适去守卢龙啊?这个机会实在太好了,有契丹人在,这个时候去当卢龙节度使,就不可能遥领,不可能留在中央,必须到任。于是欣喜的郭崇韬煞有介事地沉呤片刻,不怀好意地推荐道:“要能坐镇幽州,抵挡住契丹进犯的,我看非李总管不可!”

表象之下 十三

2019-057

这是一个看起来似乎合理的推荐,毕竟李存审是现在李存勖手下的第一号上将,面对大敌,他不上谁上?但其实并不合理,因为这位年过花甲的老将,此时正好卧病在床,需要静养,不利于远行。就算上任,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也不利于指挥作战。但李存勖与郭崇韬仿佛心有灵犀,一道命令下达,李存审只能躺在车中,一路颠簸着前往幽州赴任。

于是,接下来李存审就远离了历史的舞台中心,他没有看见李存勖穿上皇袍的日子,没有见到大军攻汴梁,灭亡后梁的辉煌,没有见证后唐王朝威震天下,诸侯纷纷来朝的荣耀。自己为这个事业出生入死几十年,但好容易等到成功的这一天,却好像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了。

李存审感到十分懊恼,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契丹人还时不时到幽州附近骚扰,老将军渐渐打不动了。

李存审上疏,想辞掉卢龙节度使的职务,入朝养病。可在郭崇韬看来,李存审的病谁知道是真的重了还是装的?这个老头子要到了洛阳,以他的资历、功绩、声望,每一样都超过自己,那自己在朝中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还能保得住吗?于是,郭崇韬利用自己身为枢密使,总揽机要的职权加以阻挠,一次次将李存审的上疏压住,让老将军只能一直呆在幽州。

同光二年(公元924年)春,病情沉重的李存审再一次上疏李存勖,请求入朝,让自己能在有生之年,最后一次进觐天颜!

李存审的妻子郭氏夫人此时身在洛阳,她知道自己丈夫回不来的原因,求见于郭崇韬,向他哭诉道:“我的丈夫为了国家,几十年出生入死,一向无愧于君王,与郭公你又是乡里亲旧(史载:李存审为陈州宛丘人,郭崇韬为代州雁门人,一在豫东,一在晋北,相隔千里。由于郭氏夫人与郭崇韬同姓,这里所谓的“乡里亲旧”,指的可能并非李存审,而是郭氏夫人自己与郭崇韬同乡)。郭公你就忍心让我丈夫死于北荒之地?做人怎么能无情到这种程度!”

对郭氏夫人的责问,郭崇韬面露愧色,无言以对,不过原则问题还是不能松口,李存审的申请再次被拒。消息传回幽州,病榻上的李存审只得无奈叹息:“老夫历事二主,已经有四十年,总算幸运地等到如今日这天下重归一家的盛事。边陲的军镇、夷人,昔日射钩斩祛的仇人,都可以入朝面圣。唯独我被隔阻在远方,这大概就是命吧!”

李存审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将几个儿子召到身边(记载中,李存审有五子,依长幼序分别为:李彦超、李彦饶、李彦卿、李彦能、李彦琳,在李存勖死后,他们恢复祖姓“符”),留给了他们一段很著名的家训:

“你们的父亲,自幼生于贫寒,在很小的时候,就提着一柄剑背井离乡,开始闯荡江湖,四十年后,终于位列将相。但这其中万死一生的经历,不知有过多少次!仅仅是从身上取下来的箭头,就有一百多个!”说着,李存审拿出了一大把泛着锈迹和隐隐血迹的箭头,分给儿子们保管。“你们自幼就生活在富贵的环境里,但应该知道,这份富贵是怎么得来的。”

稍后,郭崇韬大概探听清楚,李存审真的快死了,于是,他才奏请李存勖,准许李存审入朝。随后李存勖下诏,改任李存审为宣武节度使,兼诸道蕃汉马步总管,许其入朝。同光二年五月十五日,在诏书送到幽州之前,为后唐王朝的奋斗了一生的名将李存审,在幽州的官舍病逝,享年六十二岁。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6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总老师麦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第6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