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表象之下 六

2019-050

这里就以前文提到的,后梁归降节帅中两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为例。一个是朱友贞铁杆心腹兼后梁外戚的归德节度使袁象先,另一个是大盗墓贼,匡国节度使温昭图。这两人在入朝晋见之时,李存勖待他们好象极为宽厚,赦其前罪,还分别赐名为李绍安和李绍冲,以示从今以后,亲密无间,礼送回镇。为了这过份的宽大,甚至激起了郭崇韬的愤慨。

但被史书淡化处理的后续事实是:仅仅过去几个月,袁象先就非常及时的死掉了,温昭图则被免去节度使之职,改任闲差。归德、忠武(李存勖改匡国为忠武旧名)两镇节度使,改由李绍荣(元行钦)和李令锡(原名朱令锡,朱友谦的儿子)两位后唐建国时的旧臣担任。

是不是有种上了当的感觉?这让我想起《西虹市首富》中王多余对夏竹的那句台词:“包括现在,我并不是你认为的那种人,有些事情,不能光看表面。”

杨军与方正己先生合著过一本《后唐庄宗李存勖传》,上面他们是这样看待李存勖的:五代各个变态人物中最可爱的一个,一个游戏人生的好演员,一个长不大的大男孩。作为后人有此观感应该说没什么不对,但对于那个时代的多数人,尤其是他的部下,恐怕就不会觉得李存勖是什么可爱的大男孩,只能承认他是个好演员。

一个脸上随时挂着亲切的笑容,口中常说着暖心的言语,但内心深不可测,随时可以毫不介意地改变你生死与荣辱,让每个部下都像坐过山车一般没有安全感的好演员,一只真正的笑面虎!

当然了,在唐末五代还有一个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重要情况需要考虑,那就是下勀上,或者我说的“军主现象”。在很多藩镇,最有力量并不是节度使,而是当地盘根错节的军人集团,你搞定了节度使这个大头目,并不等于搞定下面的军队,胡柳陂之战中周德威的死就是明证。不过,这种现象在各地区的发展程度不一,一般来说,北方要比南方严重,河北要比河南严重,老河朔藩镇又比一般河北藩镇严重。那李存勖已经动了后梁的节度使们,敢不敢动后梁的军队呢?

有两条记载,可以给我们提供间接的答案:第一条前文已经提过,高季兴回到江陵后,大量招募被后唐裁撤的原后梁军队,扩充自己的军力。第二条发生在同光四年(公元924年)五月,后唐的右谏议大夫薛昭文,就当时面临的重要问题上疏言事,其中就提到:“河南诸军皆梁之精锐,恐僭窃之国潜以厚利诱之,宜加收抚。”可见,后梁归降的从藩镇到军队,没有什么是李存勖不敢开刀的。

所以,藩镇们,尤其是后梁归降的藩镇们,在李存勖的统治下,既有生存下去的侥幸,又有随时可能生存不下去的危机感。至于反抗,后唐帝国是强大的,硬实力比此前的后梁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在李存勖对各镇军人的压迫没有发展到更高程度,让每一镇的军人达成共识,普遍认为:“只要李存勖活着,我们就没有办法好好活!”之前,单独的反抗几乎是必败的!那还能怎么办?就只能尽力讨好李存勖,争取皇帝不要对自己下手。

表象之下 七

2019-051

了解了这个前提,当时留下的很多记载就很好理解了。比如,有朋友说过,藩镇的“忠心”,只能靠钱来收买。唐宪宗时为了稳定主动归附的魏博镇,唐中央给魏博军人们送去了巨额的赏金,等后来中央财政困难,钱供不上,魏博军人对中央的离心力马上又超过了向心力,接下来就顺理成章干掉朝廷派去的节度使,重新闹独立。

但周郝王面临的困境,当然不能用于类比秦始皇。在李存勖的同光朝,情况与唐宪宗时代是恰恰相反的:史书记载中,我们找不到李存勖大规模犒赏哪一个藩镇军队的记录,让人目不暇接的,是所有入朝晋见李存勖的原后梁藩镇,以及四方诸侯,都在争先恐后地向李存勖和他身边的亲信们送钱。

有关这一类的记载,前文中已经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到,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因为缺少原始档案,此类资金流动,大多缺少明确的数量记载,但偶尔也有例外。如:李嗣昭的妻子杨氏夫人,为了给儿子李继韬脱罪,带来了四十万两白银,以及价值相当的其余珠宝。那都算成银子,大约就是八十万两。

据《中国货币史》估算,唐代的银钱比价,大致在一两银值钱一千文到一千三百文之间波动,我们按低点算,合钱八十万贯。往前推,这笔钱大约相当于唐宣宗朝中央一年财政收入的8.6%;往后推,这已然超过了赵宋最窝囊时,任何一年给辽、金、西夏交纳的“岁币”加“岁赐”的总量!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一个藩镇为破财消灾准备的保护费。不难想像,如果把各个藩镇送到李存勖身边来的,这些非正常资金流的钱财都汇总计算,将会是一个多么可观的数字!

可能有朋友会有疑问:五代时北方经济应该不算富裕吧,当时一个藩镇节帅真有这么多钱吗?数字记载会不会有误?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拿明末的事例来作比看:

明末也是财政吃紧经济困难的年代,一年的正常税收本是银一千四百六十余万两,后来加上“辽饷”、“剿饷”、“练饷”等三饷共一千六百七十余万两,合计三千一百三十余万两。实际上这只是个理论数字,全国局势已经糜烂,根本收不上这么多。国难缺银子时,崇祯皇帝命勋戚、太监和百官们捐钱助饷,运动声势虽然搞得轰轰烈烈,但因为是自愿原则,没有强制力,大家谁也不愿多出钱,整个捐助活动所得总计不过区区二十万两。明朝真的穷到那份上了吗?等李自成进了北京,没收皇室内帑,再把勋戚、太监、百官们抓起来“追赃助饷”,竟从北京一地就弄到的钱就高达七千万两银子,是明末理论年财政总收入的两倍多!

由此可见,千万不要低估一个腐败时代官员们的财富水平,以及他们在破财保命时的放血能力。

从以上的实际情况我们可知:所谓李存勖当时处境窘迫,对手下无官可封,无钱可赏的说法,就是没有经过调查的想当然。李存勖手里既不缺官位,也不缺钱财。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61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总老师麦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第61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