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奸雄迟暮 十一

虽然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显而易见的并不太高,即使我们不考虑这属不属于封建迷信的因素,如果郑买嗣真的生于世隆统治时期,那么等到他在南诏政坛崭露头角,经验老到地排斥政敌时,还最多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这恐怕不大可能。但这个说法能够广泛流传,并进入明朝大材子杨慎的《南诏密史》,证明在主流意识形态已经佛教化的南诏,其国内的各阶层,对世隆穷兵黩武,而且又“黩”地投资远大于收益的统治,也已经到了“官怨民怒,上下俱困”的程度了。

此时,南诏帝国的政治架构,有点儿近似于晋国,不是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晋国,而是春秋中后期那个晋国,那个公室权力逐渐衰退,赵氏、魏氏、韩氏、智氏、范氏、中行氏等六大家族正在兴起的晋国。世隆统治时期的南诏,除了皇族蒙氏外,统治集团内部也正好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六大家族:段氏、高氏、杨氏、赵氏、董氏、郑氏,南诏几乎所有提的上号的高官,都被这六大家族所垄断。并对此后云南历史的演变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此前,六大家族中间还没有产生出一个老大,为了对付强大的王嵯巅,他们团结在世隆周围,又为了世隆为他们描画出的“远大前景”,支持皇帝的扩张政策。但如果经过实践,这种政策不能给他们带来利益,而是带来危害,并且这种感受越来越成为共识时,蒙氏皇族的统治基础就越来越松动了。

更糟糕的,是南诏的民族架构。直到今天,云南仍然被称作民族博物馆,其民族的种类之多,分割之细都可让汉民族在一统的中原叹为观止。南诏就不存在一个主体民族,它最主要的两个民族,被称作白蛮与乌蛮。其中白蛮,一般认为比较接近今天的白族,而乌蛮比较接近今天的彝族,但实际上并不能精确对应。白蛮平均文化程度较高,当时主要分布于滇西,也就是南诏的核心统治地域,乌蛮则主要分布于滇东各地,多远离政治中心羊苴咩城。

南诏皇族蒙氏,就偏偏属于乌蛮,而六大家族中,除郑氏是汉人外,其余五家都属于白蛮。由此可见,蒙氏皇族不论在统治集团内部,还是在苍山洱海间的统治核心地域,都是少数派。一旦他们不能再继续团结多数派,其统治将变得岌岌可危。

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也就是朱温离开家乡,投奔黄巢的那一年),三十三岁的世隆不顾自身国内上上下下的反对意见,御驾亲征,攻入蜀地,发动他的最后一次侵唐战争。士气低落的南诏军进至嘉州(今四川乐山),便被一支唐军伏兵来了个当头一棒。这一战南诏军队的损失虽然并不算大,但他们的皇帝真是倒霉催的,背上竟中了一箭(背上中箭,真是唐军射的吗?),不能继续指挥作战,只得仓皇撤军。退军至越嶲(今四川西昌)时,终因伤重不治,病死于景净寺。

据说世隆临终前,大小便失禁,尸身和屎尿混合在一处,臭气熏天,竟然都没人帮这位曾经威名赫赫的皇帝清洁一下,让他死的体面一点儿。负责给世隆火葬的巫师,还落井下石地对赶来办理后事的太子隆舜说:“只有罪孽深重的人,尸体才会是这样的!”可见世隆在其统治后期,已经是多么的不得人心了!

哎呀,羊兄的发言怎么越来越失水准了,都不要逻辑强行比附了,让我想起了那个著名的实验:

关于青蛙的耳朵长在腿上的研究论证报告

材料:青蛙、刀,同等分贝语音指令录音“跳”等。

1、找个青蛙,对它说跳,实况录象并记录相关数据;(跳了1米)

2、跺掉它一只腿,对它说跳,实况录象并记录相关数据;(迟疑了一下跳了0.5米有点歪)

3、跺掉它另一只腿,对它说跳,实况录象并记录相关数据;(没跳)

重复10只青蛙,测算平均跳跃距离,得出结果大同小异。

结论:数据显示因为没有了听觉器官,青蛙无法接受指令,可以推论,所有的青蛙的耳朵在腿上,并且一边有一只,且失去一只对听力有一定影响。

羊兄忘记了自己认为与王建立王衍最相似的例子是石虎立石世了,而石虎立石世带来传位稳定了吗?正是一个失败得不能再失败的事例好吧?既然和它相似的例子这么失败,它怎么又突然变成成功的例子了呢?羊兄自相矛盾之一。

王建死后前蜀内部保持大致稳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难看清嘛,是因为王建自峙蜀地险要,敢在生前对他认为所有有能力,有危胁的将领进行大清洗,如王宗涤、王宗佶、刘知俊等都被制造罪名杀掉了,也没有提拔有能力的新人,使他死后蜀中真的无大将,同时也就缺少了对庸君的危险源。同样的事,李克用和杨行密根本就没干,也不敢干。朱温虽然干过,但干的不彻底,且杀旧将时还在不断提拔新人顶上。所有李克用的继承人有能力,镇住了旧将;杨行密的继承人能力不足,被旧将给镇住;朱温的继承人能力平常,一番风波后还是坐稳了。

一句话,前蜀继承较稳定是因为功臣杀的多了,哪里会是因为立了平庸的王衍?就好像青蛙断腿后不再跳,哪里是因为它听不见?

羊兄你还是先解释解释:按你的逻辑,康熙皇帝和他的群臣们为什么那么蠢吧?不要历史事实一旦和你的逻辑相矛盾,就视而不见,转进千里。

至于什么“所以才会葬送掉大忠臣唐道袭的性命”,羊兄已经是一点儿道理都不讲,快要接近于骂街了。不管是本文,还是发贴回应的任何一位网友,有谁说过唐道袭是忠臣吗?这算不算无中生有?

奸雄迟暮 十二

有了父亲的前车之鉴,继位的南诏新皇帝隆舜一上台,便罢免了积极支持对唐开战的,以国师郑师孔为首的鹰派大臣,任命豪族中的鸽派领袖赵隆眉为首相,对南诏原先的国家战略来了个180度大调整。据说隆舜曾对赵隆眉说:“(父王)战地万里,夜不过卧床六尺;掠金万车,日不过美食五餐;得美女数万,只玩得几个过瘾。”虽然这段话的格调很不高,但它充分体现了一位纨绔皇二代,对和平的真诚向往。

于是在赵隆眉主持下,南诏向唐朝请求和亲,希望能迎娶一位唐朝公主,好借此实现双方关系的正常化。

由于在漫长的王嵯巅和世隆当政时期,南诏一直稳坐唐朝外患排行榜的第一把金交椅(在这一阶段,吐蕃、回纥都已衰落,而契丹尚未坐大),所以唐廷根本不相信南诏的和平诚意,不愿意下嫁公主。但要一口回绝,又害怕南诏再次出侵,毕竟此时唐朝内地,已经让黄巢搅得天翻地覆,正疲于应付,实在不希望再开辟一个对南诏的第二战场。

于是,唐廷对南诏的和亲请求,表示意向性同意,愿将安化长公主(唐懿宗之女,可能是唐僖宗李儇的姐姐)嫁给隆舜,但在实际操作上,唐廷不断制造借口,就是拖着不办,考验南诏的耐心。和亲大事总是办不成功,自然让负责此事的南诏首相赵隆眉十分着急。

与唐朝的宰相制度类似,南诏的宰相被叫作清平官,通常也是数人担任,这时南诏的清平官有四人。其中有赵隆眉,和赵隆眉推荐的鸽派同党段义宗、杨奇鲲。这三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南诏的“海归”,曾留学于大唐,对汉文化充满好感,造谐也不低。还有一个,则是隆舜亲自提拔的新人,原国师郑思孔的儿子,传说中为金佛转世的郑买嗣。

郑氏家族之所以能再次杀回南诏政坛核心的原因,据说比较无厘头:郑买嗣向隆舜进献了一颗大宝珠,声称是他从洱海龙王那里弄到的“龙珠”,为了不让布尔玛、孙悟空他们抢了去(我承认这句是我瞎编的),特将此“龙珠”献与伟大的陛下,南诏唯一的“真龙”!

说不清楚隆舜是为了搞平衡,防止朝中赵隆眉一党独大,还是真被“真龙”的马屁给拍晕了(从隆舜的一贯表现看,此人的智商好象不太高,所以我觉得真有可能是后者),总之郑买嗣就靠这献宝之功,硬是挤进子南诏的最高决策层。

赵隆眉一派感到了威胁,他们需要尽快做出成绩,于是在奏请隆舜批准后,赵隆眉、段义宗、杨奇鲲三人组成了一个高级别的迎亲使团,出使成都(这时唐僖宗已让黄巢赶到成都),打算使尽浑身解数,也要把安化公主给接走。在出使的路上,汉文化修养很高的杨奇鲲,还写下了《途中诗》一首,以纪念这次出使:

风里浪花吹更白,雨中山影洗还青;

海鸥聚处窗前见,林狖啼时枕上听。

此际自然无限趣,王程不敢暂留停。

由诗文看来,赵隆眉等人应该对此行充满了期待,但他们没有想到,这是他们犯下的最致命错误。郑买嗣抓到这机会,悄悄派人送信给唐将高骈,假装好心地介绍南诏情况,说赵隆眉等三人都是南诏最杰出的人才,没有了他们,南诏对唐朝就没有威胁了!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54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总老师麦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第54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