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一次试试
奸雄迟暮 五
王宗贺是聪明人,在他看来,王元膺此时的举动是标准的作死。王建还活着呢!于是他冠冕堂皇地回绝道:“要起兵杀唐道袭,没有什么过硬的理由,而且也没皇上的诏书,太子最好还是三思而后行。”
王元膺没有听他的话,可能还在心里啐了一口:切,胆小鬼!然后他指挥军队杀向神武门,唐道袭的屯营兵集结地。唐道袭的计策大获成功,太子真的造反了,现在只要等老头子王建下令平叛,一切便大功告成!
但谁能料想,这次唐道袭看不见自己的成功了。他与前天对他无情注视的徐瑶、常谦等人战于清风楼前,运气实在背,先是中箭败退,然后被追抓住砍了头!王元膺的军队得胜,更了杀上了瘾,大砍入城的屯营兵,杀得城中到处是死尸!
王元膺与唐道袭交战之时,在皇宫之内,刚刚复任的枢密使潘炕正紧急晋见王建。潘炕奏报说:“太子殿下只是与唐道袭争权罢了,应该没有异心。皇上您应该速速召见大臣,稳定人心,讨伐作乱的徐瑶、常谦等祸首!”潘炕不愧是唐道袭的朋友,表面上看他这段话说得大公无私,甚至还替太子开脱罪名,但徐瑶、常谦正是太子手下最铁杆和最能打的两个将军,让皇帝下诏公开指斥他们为叛逆,太子党岂能不土崩瓦解?
王建虽然有点儿舍不得太子,但也别无选择,他召来老臣王宗侃,刚刚与太子划清界线的王宗贺,前利州团练使王宗鲁等,命他们奉诏讨贼。很快,王宗侃等带人开出皇宫,打着天子旗号在西球场门前列阵,杀向太子党的军队。同时,城外后续屯营兵也在王建另一个义子王宗黯带领下,架梯爬入大安门,夹击太子党。
原先,太子党的军队认为他们要收拾的人是残害过忠良的唐道袭,所以士气很盛,作战勇猛。可骤然间,他们的对手竟然是皇帝!他们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竟然已经变成了叛逆!士气顷刻间便崩溃了。太子党仅死伤数十人,便纷纷四散而逃。王元膺手下第一勇将,“鬼魁”徐瑶战死,另一勇将常谦则保护着太子逃往龙跃池,躲藏到一条游船的船舱之中。
注:龙跃池即唐代成都的著名景点摩诃池。它原为隋文帝子蜀王杨秀为扩建成都城而挖出的人工湖,王建称帝后改称龙跃池,王衍即位又改名宣华池,后渐渐干涸,民国年间被彻底填平。它的位置大致在今成都体育中心,到成都博物馆之间,在当时紧邻成都皇城。
第二天早上,娇生惯着的王元膺受不了一整天没东西吃的煎熬,从躲藏的船舱中爬出来,向船上的人乞讨食物。也怪王元膺那张极具个性的丑脸实在太有名了,船上的人们马上认出:这个人就是大蜀国在逃的太子!于是众人动手将他与常谦扣下,并马上上报官府。王建得到报告,急命糃hong王王宗翰去把太子带回来。
不想没过多一会儿,王建接到王宗翰报告说:自己到达龙跃池时,见到的只是王元膺和常谦的尸首,他们之前已经被看押的卫士杀掉了!
奸雄迟暮 六
似乎出身卑微的统治者,多数比那些世代贵胄更重视亲情,王元膺这个太子虽然一身的毛病,但王建看来,天资还是不错的,王建也比较喜欢他,不然也就不会对他一再放纵。此时咋闻噩耗,王建怀疑是王宗翰因与太子有隙,私自将他杀掉,再一想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一年王建已经六十六岁,王元膺只有二十一岁)的感伤,王建忍不住当着众人的面放大哭,一口一个“我的儿啊!”听得众人心惊肉跳。
如果这件事过后,王建要追究起太子被杀的责任的话,以王元膺在朝中树敌之广泛,不知有多少人要被牵连其中!当务之急,赶紧将这件事定性。于是,宰相张格及时呈上了为安定人心而拟好的“慰谕军民榜”草稿。
王建读到里面“不行斧钺之诛,将误社稷之计!”一句时,不禁暗自叹了口气:自己这个儿子确实咎由自取,得罪的人太多了,众怒难犯!于是,王建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出蜀国大多数大臣们都希望他说的那句话:“朕怎么敢以私害公!”随即下诏废太子王元膺为庶人。
稍后,王宗翰上报了一个据说私自杀死王元膺的小兵,将他砍头了事。太子的敌人们,也就是朝中大员们,都不会再受到追究,等待他们的是追授的荣誉与褒奖。干掉太子的主谋,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唐道袭,被追赠正一品太师,谥“忠壮”。一身是伤的潘峭被从东宫解救出来,重任枢密使。倒霉的是废太子的心腹死党们,他们被论罪处死的多达数十人,其余的多被革职流放。
王元膺没了,但大蜀的皇帝还得有一个得到所有人公认的法定继承人,否则将来贼王八一归天,蜀地很可能会爆发内乱。潘炕代表朝臣们奏请王建:应该尽早确立太子,填补王元膺留下的空缺。
这时,王建活着的亲儿子还有十人,分别是:长子,普王王宗仁,生母仅是个身份低微的宫人,且身有残疾,形像很差,所以王建不喜欢他;三子,雅王王宗辂,生母为宫人宋氏,据说长得很像王建,故很得王建喜欢;四子,褒王王宗纪,连生母是谁无记载,不太受重视;五子,荣王王宗智,生母为妃子陈氏,也不受重视;六子(或九子),兴王王宗泽,生母为褚姬;七子(或八子),彭王王宗鼎,与王宗泽同母,生性较为淡泊;八子(或七子),信王王宗杰,生母为乔妃,在王建看来,他是自己所有亲子中最有才华的一个;九子(或十子),忠王王宗平,与王宗泽、王宗鼎同母,也是个没什么影响的背景NPC;十子(或六子),资王王宗特,王宗智同母弟,也不重要;
最小的十一子,郑王王宗衍,这位兄弟就比较重要了。他的生母是正受王建宠爱,艳名远扬的“花蕊夫人2.0”,徐贤妃(也有记载说“花蕊夫人2.0”是徐贤妃的妹妹徐淑妃),所以年纪虽最小,只有十五岁,但竞争力很强。按史书记载,王宗衍的长相酷似汉昭烈帝刘备,“方颐大口,垂手过膝,顾目见耳”,总之,怎么看都不像个正常人。除了长相特别“高贵”外(这一条估计是假的),这孩子还很聪明,文采不错,擅长写香艳诗词,且特别喜欢玩,与王建曾经侍奉过的僖宗皇帝李儇颇为神似。
正因为候选人太多,王建有点儿拿不定主意。在他看来,老三王宗辂与老八王宗杰是较为合适的太子人选。不过,既然刚刚经历过大乱,王建觉得新太子最好是一个能得到朝中大臣拥护的人,以免重蹈王元膺的覆辙。因此,他想发扬一下民主,征求一下朝中文武对太子人选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