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幽州之战 十七

契丹大军的处境确实正在渐渐恶化。阿保机发现,举一不一定能反三,攻克中小城市朔州、蔚州的成功经验,在打大城市幽州时失效了。白白死了这么多人,这该死的幽州就是打不下来。

强攻不行那就围困吧,等城中粮食吃完自然就破城了,反正中原人打仗也经常这么干的。但实践出真知,原来要长期围困一座大城市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首先是契丹军队自己的食物消耗十分惊人。

正常情况下,契丹军队战时获取补给的主要方式是“打草谷”,所谓“打草谷”,其实就是抢啦!但这种补给方式,是与流动作战相适应的,大军不能长期驻于一地,否则几十万大军呆在一个地方抢劫,当地很快就会变得没东西可抢。而不呆一个地方,你怎么长期围城?

为此,阿保机这次在来的时候就做了长期作战的准备,带上了大批马、牛、羊,但显然中原的土地并不适宜放牧。正常情况下,游牧民族的主食是乳制品,其次才是肉制品,现在才几个月就已宰杀过半,看来牛羊在这儿都不怎么产奶了。以这几个月的食物消耗速率看,城中人与城外人,谁先填不饱肚子还不一定呢。

更要命的是,阿保机低估了燕山南北的气候差异。春天开战,打着打着就进入夏天了,北京的夏天还是比较炎热的,还接连下大雨,湿气浓重。这让来自塞外,习惯了干爽凉快天气的契丹人叫苦不迭。史书上虽然没有明说,但从一些迹象看,契丹人因水土不服而病倒的比例可能不会太小。这还没有算上像跳蚤似的,时不时越出岐沟关搞偷袭,将契丹大军叮出一身红包的李嗣源、阎宝所部晋军。

再这样打下去,可能就要转胜为败了,但在如此兴师动众,且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后,两手空空就这么回去,他百战百胜“天皇帝”的面子也没处搁。阿保机决定:还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吧。

六月的一天,天气泛晴了,阿保机顶着暑气,带着一干“腹心部”的心腹们来到幽州城外查看军情。转悠了一会儿,阿保机突然惊叹一声:“哎呀,不好。”众心腹一惊,老大中暑了吗?却见阿保机并没头晕目眩倒下去,而是露出了一脸的高深莫测状:“你们没看出来吗?我观这幽州城中,有一股云气如烟火状直冲云霄,这大概是有神灵在护佑吧。难怪我军会久攻不下,这城暂时就不能被攻破!”

毕竟人不能和天斗嘛,有道是:不是国军不努力,奈何共军有高达,原因既然找到啦,战而不胜亦豪侠!有了这层铺垫,阿保机就可以用遵从天意之名,不失面子地在众心腹面前后撤,回塞北避暑去了。

众心腹一听,看来老大打算离开这个抬头日当午,汗滴脚下土的鬼地方,回塞北去凉快凉快,不禁人人欢欣鼓舞,不管老大编的瞎话有多么无厘头,都踊跃表示:对老大的阴阳神眼俺们深信不疑,对老大的英明决策俺们衷心拥护!

慢着,你们还是别高兴的太早。阿保机觉得,自己如此困难,幽州城里肯定也困难,甚至更困难!已经打到这一步,幽州城如同一颗即将熟透,马上就可能掉下来的果实,就这么放弃是不是太可惜了?所以,阿保机的决定是:自己带一部份人回北边凉快,但仍要留下相当数量的军队继续围困幽州。

幽州之战 十八

哪些人会被被留下来呢?首先是那些适应当地气候的,像卢文进和他的“皇协军”就责无旁贷。不过“皇军”作战,从来都不把宝全押在伪军身上,因为伪军的作战意志与忠诚度都是需要打个问号的,打下手也许不错,挑大梁让人不放心。那就得留一个心腹能臣,和一支有足够实力的契丹军队来配合并监督卢文进所部,共围幽州。

谁来担当这个重任,才最让人放心呢?当然是“我的心”世里曷鲁了。于是阿保机这位堂兄弟便成为继续围攻幽州的契丹军统帅,在不久后代替阿保机接受晋军的考验。被阿保机留下的契丹高级将领远不止曷鲁一人,可以肯定的,还有阿保机的二弟,以前想革掉阿保机可汗命的世里剌葛。其他人则记载不详,毕竟接下的事对契丹人的历史不太光彩,被淡化也情有可原。

在阿保机北归大约一个月后,李存审率领北援晋军后续部队终于集结完毕,开赴前线。八月中旬,李存审与李嗣源、阎宝在易州会师,合计兵力共有步骑七万余人。双方一增一减,兵力差距已大大缩小了。

不过,李存审等人并不知道当面的契丹军队已经没那么多,他们在开会商议具体作战计划时,在战术仍然非常重视敌人,将困难尽可能地估计高些。

李存审说:“契丹军人多,我军人少,而且契丹军都是骑兵,我军大部份都是步兵,如果匆忙进军,在平原猝然相遇,胡骑万马冲击,碾碎我军阵地,我们打不赢又跑不了,会死得一个人都不剩!”李嗣源也说:“胡虏作战从来不携带粮草,而我军都需要带着粮草,一旦在平地相遇,即使我军守得住阵地,只要他们分兵抄袭我军的辎重部队,我军也会不战自溃!”

既然援军两个主要将领看法一致,那大军直出岐沟关,沿着平坦大道走最短径路前往幽州的方案,就第一个被枪毙。近路不能走,那怎么办?在军事上,有时候表面看起来的近路,其实是远路,而有些看起来曲折迂回的道路,才是通向目标的捷径。

三将会商后,一致认为,大军应该先向西进入太行山麓,然后沿着山间小道秘密向北行军,最大限度接近幽州,最后再冲出山地与城中守军里应外合。如果在途中遇到契丹军队,由于在山地,随时可以据险而守,让契丹人的骑兵优势无从发挥。

方案既定,七万晋军便从易州开拔,一头钻进太行山脉的崎岖山道中。给大军开路的,是三千精锐骑兵组成的先头部队,他们由李嗣源和他的一个义子指挥。不过,这个义子不是前文提到过的前燕军猛将元行钦,他已经让李存勖给要走了,而是在更早的文中提到过一个男孩,王二十三。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当然,他现在的名字已经没那么奇葩,改名叫李从珂了。

话说当年,接盘侠李嗣源娶了小王二十三守寡的母亲魏氏,便将这个拖油瓶的孩子一并接来,改名换姓,算作自己的长子。那时李嗣源在晋军中的地位还不高,薪俸微薄,有时还要靠这个年少的养子去挑石灰、捡马粪来补贴家用,辛苦倍尝。待成年,李从珂长成一个“长七尺余,方颐大体,材貌雄伟”的英武青年,多次跟随养父奔赴战场,冲锋陷阵,以骁勇闻名。据说李存勖曾夸奖他说:“阿三不但和我同岁,英勇敢战也和我差不多!”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50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总老师麦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第50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