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围凤翔 七
李晔的声音虽然不大,可人家韦贻范就坐在旁边啊,如果他们的席位是按官位排的,那官大的韦贻范应该比官小的韩偓离李晔更近些,要想听不见的都难。
这话如果是李茂贞或者韩全诲说的,那韦贻范可能已经跪下来磕头如捣蒜了,但你李晔算个什么东西?在韦相爷眼中,这位大唐天子的本质与***口中的帝国主义相同,都是纸老虎罢了,所以这话只让他感到了愤怒,而没有生出丝毫的畏惧。
就凭你一个有名无实的光杆皇帝,还能收拾得了我么?韦贻范寻思至此,心底涌出一句毕福剑的名言:吹牛逼吧!
正因为不怕,所以韦相爷决定,立即对不修口德的皇帝还以颜色,他举起手中酒杯,向李晔敬酒,李晔稍有犹豫,他就干脆把酒杯顶到李晔的嘴唇上,只差直接掰开皇帝的腮帮子往里灌了!
应该说,韦贻范对李晔的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但他没有注意到,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靠着借力打力,四两有时也可以拨千斤,纸老虎也是可以产生一定杀伤力。比如说:丁忧。
汴军第二次兵临凤翔的当月,正当韦贻范志得意满,准备在贪腐战线上大展拳脚之际,他的老母却突然很不争气的病死了。
韦相爷悲痛欲绝,哭得死去活来:老娘啊,您干嘛早不死,晚不死,偏偏要现在死呢!按照万恶的儒家理论,韦贻范不得不万分痛心地辞去刚刚花钱买来的宰相之职,回家为母亲守孝三年。
但他不能歇下来!因为他是“债相”,是卖官产业链上的一节链条,是贪腐流水线上一道工序啊!如果停止运行,让其他链条,其他工序该怎么办?那个刘延美原本都对投资人们说好了:“贻范升官”是内部优惠股,走过路过不能错过,一上市就会翻番!现在出了钱的众多股东还等着韦贻范兑现承诺,给他们当官分红呢。怎么着,还未拿到一文钱的利润,你说摘牌就摘牌啊?
于是,担心自己的投资会血本无归的债主们,结队闯进韦贻范家,围追堵截韦贻范和他的经济助理刘延美,喧哗吵闹:你要么马上给我们当官,要么马上还钱,别想抵赖!
可我现在都不是官了,如何给你们官作?至于钱,大都已经用去贿赂李茂贞、韩全诲他们了,难道谁还有胆量去找他们要回来?“债相”韦贻范被逼得没办法,不断向以韩全诲为首的宦官四贵,以及以李茂贞为首藩镇头面人物告哀乞求,请他们帮助自己夺情起复。
所谓“夺情起复”,是指在国家面临重大困难的特殊情况下,对于一些处在丁忧期间但有突出才能的杰出人才,可以以国家的名义,让他们强忍悲痛,提前结束守丧,恢复工作。
对韦贻范这个具体案例来说,夺情起复所需的两个条件中,头一个是满足的,凤翔小朝廷确实处在危险中,但第二个嘛,你韦贻范算哪门子的杰出人才?你当不当官,与打不打得退朱温有关吗?
兵围凤翔 八
不过韦贻范想复职的理由虽然上不了台面,却是非常合理的:你们不让我夺情起复,我怎么为你们起复夺钱呢?
李茂贞、韩全诲等人仔细一考虑,觉得很有道理:要把卖官鬻爵的事业做好做大,做出品牌,确实应该加强售后服务的。于是他们给李晔打了招呼:让韦贻范复职吧。
李晔也不硬顶,假装同意,然后使出对付回鹘人的老办法,故意让韩偓负责撰写这道诏书。果然不出李晔所料,宦官马从皓前往翰林院,刚刚传达了上级领导的最新指示,就让韩偓给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就算砍断我的手,这个诏书我也不能起草!”更加无组织无纪律的是,韩偓不但自己不起草,还写了一道抗议的奏章,铲明自己的理由:韦贻范的老母去世还不到两个月,他就急吼吼地想要复职,公然挑战孔圣人的教诲,和我朝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国策!如果让他得呈,大唐岂非国将不国!
马从皓见韩偓竟敢公然抗拒上边的精神,恶意阻挠卖官产业的健康成长,也急了(可以分红中也有他的一份吧),威吓道:“韩学士,你是不是想死?可不要以为杀人的事只在戏里才有!”
怎奈韩偓只当没听见,把写好的上疏交上,然后脱掉外衣躺下睡觉。我不畏死,你焉能以死惧之!马公公被这条硬汉气得目瞪口呆,却一时拿韩偓没有办法,只好将情况上报:让上边的人收拾你。
李晔得到了他所希望的结果,马上随势取消了让韦贻范复职的旨意,转而对韩偓捍卫圣人教诲和基本国策和行为进行嘉奖!不过,外边的人暂时还不知情。
次日,早朝,以李茂贞为首的文武官员来上朝,他们早听到了内部消息,今天韦大人即将官复原职,重回贪腐战线呕心沥血。谁知,等啊等,一直不见动静,直至早朝结束,也未听到那道诏书的宣读。怎么回事?
不一会儿,宫中宦官派人把消息传了出来:本来事情已经办成了,可韩偓公然抗命,拒绝撰写诏书!
李茂贞愤怒了,如果说在凤翔小朝廷的官位批发公司中,韩全诲是总经理的话,那他李茂贞就是董事长,现在仅仅一个翰林学士的阻挠,就让他这个好商人的诚信受到了挑战,是可忍,塾不可忍?
李茂贞立即进宫,晋见李晔,控诉道:“陛下要任命宰相,翰林学士竟然不写诏书,这种行为和造反有什么两样?”李晔这回有孔圣人的教诲撑腰,故难得的在李茂贞面前有恃无恐了一回:“我可没有任命宰相,只是你们推荐韦贻范复相,朕不反对罢了。同样,韩学士不草诏,朕也不反对。而且,朕认为韩学士奏章上的道理说得很对,你们不会好好看看吗?”
很可能乘着这个机会,李晔让李茂贞好好拜读了一遍韩偓的奏章,顺便给他的礼法知识扫了扫盲。片刻之后,大兵头出身的岐王有些傻眼了,那时还没到“打倒孔家店”的时代,他李茂贞虽然无法无天,虽然从不把天子当回事,但要与已被推崇千年的孔圣人对着干,还是有些心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