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朱温进京 六

宦官们同样没有因为这一次小小的胜利而盲目庆幸,他们很快便得知:为崔胤助威的朱温大军正在集结中,也知道这支大军一旦入京,就是他们末日!和解已经不可能,要活命只剩下一个方法:先下手为强!

九月五日,感到大祸快要临头的李晔紧急召见了韩偓,请他与崔胤设法通知崔胤的后台老板朱温,与韩全诲的后台老板李茂贞,请他们都不要匆忙进京,一定要彼此协调一致后再行动,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无疑,李晔的圣旨不论对朱温还是对李茂贞,其约束力都基本等于零了,李晔只好借力打力,希望借两个强藩的彼此牵制,推迟最终末日的到来。

但李晔的努力没有产生效果,朱温仍在按步就班地推进其入京的计划,因此局势也就一天比一天更加紧张。九月十四日,李晔再次召见韩偓,满腔愤慨地告诉他:宦官对他的无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韩全诲已命李继筠、李继诲(周承诲)、李彦弼(董从实)等人已率军进驻皇宫,大模大样地在大殿中饮酒作乐,甚至肆无忌惮地强迫宫女充当三陪!好像这里是夜总会。

韩偓虽然早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但他也没有任何办法,君臣相顾,一筹莫展。没过几天,李晔连这样的诉苦也变成了奢望,韩全诲命李继筠与李彦弼(董从实)率军封锁住所有宫门,严密盘查出入人等,李晔无法再召见自己想见的大臣。

十月十九日,李晔好不容易派人送出一封亲笔密信告知崔胤及众大臣:“为了国家社稷,我必然被他们挟持着西上凤翔,但你们一定要集合一处,东下召集勤王之师!痛苦已无可言说,只有无尽的惆怅,惆怅!”由此可见,起码在这个时候的李晔看来,李茂贞仍然比朱温更不是东西。

十月二十日,完成了部署变更的朱温亲率七万大军从汴州出发,径直西进。同一天,李晔的妃子赵国夫人悄悄潜出宫,找到韩偓传话哭诉:“今天早上,李彦弼(董从实)在宫中更加凶恶霸道,皇上非常想与你见面,但做不到,只好与何皇后一起相对流泪!”

十月二十九日,韩全诲等人确认了朱温出兵的消息,于是开始动手准备西迁。由李茂贞义子,已经升任神策军都指挥使的李继筠派兵进宫,抢走宫中的大量金银财宝以及皇家礼器,还有十六宅中的一批亲王及宫女等也一并劫走,统进塞进大车送往凤翔。

第二天,即十月三十日,朱温大军已抵达黄河对岸的河中府,而他请求李晔迁都洛阳的奏章更已送达长安。闻知又有大兵要进京,已经被兵灾洗礼过多次的长安百姓大为惊骇,不及思索,便争相出逃,奔向南边的高山深谷间躲避,长安的大部份街市几乎在刹那间就变成冷冷清清的鬼城,可以当倩女幽魂的取景地。

当然也不是所有地方的人都跑了,皇帝、宦官、大臣和禁军都还留在城中。他们没有走,是因为都有事要做,比如李继筠的驻军就很忙,他们一面在皇城戒严,防止皇帝与大臣们见面或者溜走,一面乘着城内的无政府状态好好过一把打家劫舍强抢民财的瘾,跑得慢的长安百姓往往被他们洗劫一空,甚至要靠纸糊的衣服来蔽体。

朱温进京 七

不过长安城中也有一个凤翔军到不了的地方,那就是崔胤宅第所在的安化坊。崔胤的家能够平安无恙,靠的当然不是德高望重,而是在之前,为了在摊牌时保障自己的安全,崔胤已将娄敬思的三千宣武军请到坊内驻守。

稍后,禁军三使相中的李继昭(孙德昭),因看不惯韩全诲、李继筠等人的所作所为,最终与他们彻底决裂,也率所部六千人前来助守。这样一来,开化坊的保卫者增加到九千人,虽然仍没有韩全诲、李继筠一方的兵多,但也足以让它变成了一个城中要塞,与盘踞皇宫的李继筠、李继诲(周承诲)、李彦弼(董从实)等部对峙不下。

京城的多数文武朝臣,以及没来得及逃出城的百姓听说此讯,也纷纷逃进安化坊避难,使这里拥挤的活像大屠杀中的国际安全区(由此看来,正常状态下宣武军的军纪,应该比凤翔军略胜一筹)。

韩全诲清楚,虽然在朱温大军与长安之间的同、华两州,暂时还在李茂贞的老朋友韩建手中,但韩建能够,甚至愿意阻挡朱温前进的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用不了太长时间,朱温的大军必然开进长安,他们现在唯一还可能活下去的办法,就是在朱温到达之前投奔凤翔李茂贞。

可就算到了凤翔,也不代表就绝对安全了。面对强大的朱温,怎么让李茂贞心甘情愿地在不死贫道的前提下,也不让他们这几个道友死呢?那个贼眉鼠眼的“火龙子”可是无利不起早的,几个月前,王珂那样低声下气地求他,他都不予理睬。所以,天子肯定是要当作进见礼带去凤翔的,如果能把整个朝廷的班子一起带去那自然更好,那样看上去才像是朝廷搬迁,而不是他们挟持天子。

可惜除了韩偓等少数几个人外,其他大臣都躲在安化坊,绑架的难度很高。强攻安化坊?没有必胜把握,还可能适得其反,韩全诲决定来个先礼后兵。十一月二日,一名宦官走进安化坊(不知道是不是打着白旗进去的),向崔胤及百官传达了“皇帝”的旨意:要求大家不要无故旷工,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工作,今天就请按时去上朝。

我觉得韩全诲真是个“天才”,居然用这么直的钩去钓鱼。结果,一个上当的都没有,众朝臣纷纷上表,请病假的请病假,请事假的请事假,煞有介事地相互欺骗。

韩全诲又在忧心如焚中等了两天,还是没有一个大臣“收假”上班,他不敢再拖下去了。十一月四日,冬至,这仿佛是一个预照,大唐最后的严冬也随着这个节令来临。这一天,韩全诲终于带兵气势汹汹地闯进内殿,向李晔奏报:“朱温已率大军逼近京城,他要挟持陛下去洛阳,然后谋朝篡位!事态紧急,我们请陛下迅速移驾凤翔,集合四方的勤王之师,抵御叛军!”

韩全诲真是位预言家啊,他对朱温的评语虽然是栽赃,却与后来发生的历史高度吻合,只不过天下若无朱温、李克用这些人,那李茂贞肯定也迟早要做同样的事。

不管怎么说吧,我的建议如此合理,陛下您是同意,同意,还是同意呢?

朱温进京 八

“我不去!”这些天来一直在忍气吞声的李晔突然在沉默中爆发了,几乎是从心底吼出这几个字,狠狠地拒绝了韩全诲的合理化建议。由于交往次数太多,李茂贞是个怎样的混蛋,李晔早就心知肚明了,但从未谋面的朱温是个怎样的人,李晔还不完全清楚,他虽然有有时也显得比较霸道,但至少到目前为止,看上去还比李茂贞更像个忠臣。大概因为如此,李晔对来自东边“勤王”军还抱有一丝幻想吧。

问题是:现在究竟谁说了算?你说不去就不去了?其实,皇帝有可能不选择标准答案这种情况,韩全诲也是考虑过的,要不干嘛带这么一大群兵大爷一起来呢?再不上道的家伙也能把他叉出去。

谁知就在禁军们准备一拥而上,玩一次群鹰抓小鸡的游戏时,李晔突然像犹斗的困兽,不知从哪里抓起一把剑,指向任何一个企图接近他的人!别过来!李晔一面拿着剑乱挥,一面跑出内殿,在绑架者的围捕之下奔上乞巧楼(乞巧楼并非某个固定建筑,而是古人的一种风俗:为祭祀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初七乞巧节,宫中或富家豪门会以彩锦装饰出一座彩楼,以供赏玩宴饮之乐)。

华丽的乞巧楼上,没有了平日宫娥彩女的妩媚身影,只有一个衣襟不整的落魄天子在持剑乱砍,封住上楼的通道,并发出声嘶力竭的呼喊:我是皇帝!我有说不的权力!我哪儿也不去!你们不要逼我,不然我死给你们看!

这一刻的李晔,已经完全不像一个皇帝,倒像是一个已经走投无路的讨薪民工,爬上高高的楼顶,试图用一条贱命来换取原本就是自己应得的基本权利。但韩全诲的禁军可不是吓大的,他们又不是没见过流血,尤其不怕别人流血,哪怕那个人是皇帝。

李彦弼(董从实)纵兵先在李晔刚刚离开的寝殿点火,然后举着松明火把来到乞巧楼下,带着一脸送佛送到西的坏笑,“关切”地问道:陛下想死么?要不要帮忙?

其实,这就是一个比拼谁先眨眼睛的游戏,韩全诲、李彦弼也不敢真把这位皇帝给火葬了。虽然在大唐的历史上,宦官已经了断过好几位天子,但此时李晔的情况有点儿不一样:他可不能死,要不能把皇帝带去凤翔,李茂贞凭什么保护我们呢?

然而,千古艰难惟一死啊,我想大多数登上楼顶的讨薪民工,内心都并不真正想跳楼吧,李晔也是一样,并不是每个人,或者说多数人在生死关头,是很难保持理智与刚强的。看着火光和浓烟从皇宫的四处升起,李晔的心与手中的剑一起在颤抖,片刻之后,被迫下了楼。

李晔凄凄惶惶地走到思政殿,突然又用脚死死钩住栏杆,不想走了。韩全诲已看出他不敢死,也不再强逼,只命人备车、放火、搬东西。反正李晔坚持不了多久,让一个皇帝自己服软,也是挺有成就感的事吧?

悲哀的大唐天子,一个人孤独在坐在殿上,身边没有一个宫女或侍丛,陪伴着他的,只有四面燃起的火光,远处宫人的哭喊,以及被冬日朔风带来的刺骨冰凉……

当日,以泪洗面的李晔与后妃、宗室等共计一百余人,在宦官与禁军的押送下,再一次被迫离开长安,踏上前往凤翔的路途。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8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总老师麦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第28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