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长安宫变 十

方案一确定,王仲先就把他的衙门建成了廉政公署,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反贪腐行动。王公公的决心是坚定的,对军队腐败就要采取零容忍!对贪腐分子要一查到底,不留死角!没有禁区!

结果,在王公公这位经典猪队友的不懈努力下,一大批禁军军官还没有拿到刘季述许下的重赏,就先领到了王仲先开出限期退赃通知书,弄得禁军中骂声一片,对刘季述政变集团的支持率直线下跌!

比如说吧,左神策军中有两位都将孙德昭、董从实,就被王公公查出曾贪没公款五千贯,案情重大,性质非常恶劣!不过,王公公宽大为怀,并没有将他们一棒子打死(真要打死了,那钱就拿不回来了不是?),只是当着众人的面,对两位军官的严重错误进行极为严厉的批评教育,勒令即日退赔!

可是,大家还记得孙德昭是什么人吗?他在本书中也是第二次出场了,他在第一次出场时,身份还是朔方军派驻京城的盐州都将,与李茂贞、王行瑜的驻军部队英勇奋战,并从他们手中把李晔救了出来,之后才加入了神策军。可以说,在目前的禁军高级军官中,孙德昭对李唐皇朝的忠心要算第二的话,那就没人算第一了!

本来,孙德昭对刘季述等人废帝的行为就非常不赞同,只是自己势孤力单,不得不勉强顺从罢了。现在,王仲先公公发起的反腐风暴又落到自己头上,国仇加上家恨,让孙德昭更加义愤填膺,一时无从发泄,只好几位密友去喝酒消愁。

酒入愁肠化作泪,孙德昭泣下沾衣,哭得伤心欲绝。坐在他身边的酒友忙问他:“将军,何故悲伤?”孙德昭大概真的喝多了,竟不避嫌疑,将他的一腔不满与悲愤和盘托出。这名酒友听罢会心一笑,崔相真是神机妙算啊!

原来,孙德昭的这位酒友名叫石戬,是崔胤手下的一名小小判官,他正是在崔胤的密令下,故意与孙德昭交上朋友的。因为,孙德昭有可能反正,这个王仲先没有注意到的细节问题,却被崔胤注意到了,而在很多时候,细节是可以决定成败的。

于是,石戬找了个机会,悄悄将崔胤与朱温这两个大人物,都准备要迎复天子铲除刘季述一党的决定,秘密告知孙德昭,并对他说:“自从上皇被囚禁以来,上至中外大臣,下至贩夫走卒,谁不对欺凌天子的阉宦们切齿痛恨?这群奸贼真正的核心人物,其实只有刘季述与王仲先二人,将军如能诛杀此二人,迎上皇复位,将军的富贵将冠绝一时,忠义之名更可以流传千古!这样的好机会可不能轻易错过,如果迟疑不决,这个功劳很快就会落到别人手上了!”

孙德昭一听,原来反宦官集团的后盾如此强大,也激动地说:“德昭不过一个小校,对国家大事,不敢擅作决定。但现在既然崔相公已经有明确的意思,那我就是拼出这一条命,也要为国除奸!”

两人商量停当,石戬返回秘报崔胤,崔胤逐割下衣带,亲笔写下书面指令,再让石戬交与孙德昭。随后,孙德昭悄悄联络上与他同陷贪腐案的董从实,与另一名神策军军官周承诲,三人各自率领自己的部队,于光化三年的除夕夜,在安福门(长安皇城西面的正门)外设下了埋伏。

长安宫变 十一

选择这个伏击点,孙德昭等人当然是有深意的。果然,第二天一早,天尚未明,还在寒气逼人的时候,全体禁军最最痛恨的长官,敬业爱岗的王仲先大公公,就乘着小轿前来上班了。

一看见王公公的轿子,以及前后的仪仗,禁军们想到了被他没收的小金库,想到了他开出罚款通知书,想到了他用皮鞭与军棍留在众人身上的痕迹,顿时怒从心头起!这比任何动员令都有效,大家突然冲出,一拥而上,刹时便冲散了王公公的队列,将这位大惊失色的神策军大首长从轿子中纠了出来!

有的记载说,由于兵愤太大,王公公一出轿子,立即身首异处,人头被孙德昭等人带往问安宫。也有记载说,王公公还多活了几分钟,孙德昭等人押着他直奔问安宫,在宫门口斩首。当然,这几分钟的差异其实并不重要,在与刘季述同谋废帝之时,他此时的结局其实就已经注定。即使禁军不发生兵变,已经决定在这幕戏中扮演“忠臣”的朱温也迟早会派兵入京,只是王公公用自己的愚蠢,让这一天提前到来罢了。

王公公呐,如果有来生,可得记住这个教训了:腐败,可不是谁都能反的!

史书有时候贵人多忘事,例如,孙德昭等人冲向问安宫的时候,刘季述的心腹,负责围困问安宫的左神策军副使李师虔和他的部下们在干什么?忘记自己的任务了?我猜想,大概他们一看王公公(或人头),就马上也变身为造反派的造反派了吧。于是,史书中没有留下两支禁军在问安宫外发生冲突的记载,只留下了禁军扣响少阳院大门的镜头。他们高呼:“皇上,反贼已被诛杀,请您出来犒赏三军吧!”

由于被关进问安宫时,没有带换洗衣物,李晔这些日子只好白天穿衣,晚上就脱下洗涤,裹在被子里裸睡。虽然今早被外面不寻常的响动惊醒,但也不敢轻易起身,更何况他们被关在里面,情形不明,谁敢说这不是个骗局呢?还是何皇后反应快,对外边人说:“如果反贼真的已被诛杀,那请把他的人头扔进来看看。”

王公公的人头沿着抛物线落进了宫墙内,李晔这才确信自己已经逃过这次大难了,大喜,忙穿上可能还没有干透的衣服,然后皇帝、皇后、皇子、公主们一起动手,砸开大门,在禁军的欢呼声中离开被囚一个月零二十五天的问安宫。莫非刘季述公公在给锁孔灌铁水的时候就没想过:门其实也是可以被砸开的吗?

在崔胤与文武百官的恭迎下,李晔登上长乐门,宣布自己成功复位。不过,他更关心的是,还有那个罪魁祸首刘季述呢?

其实就在同一时刻,神策军反正三将之一的周承诲,已带兵去抓捕宦官的另外三贵,即左神策军中尉刘季述,和左右枢密使王彦范、薛齐偓去了。由于他们没有搞什么反腐倡廉,也就没有直接得罪禁军,所以虽然刘季述才是废帝集团的一把手,禁军却把抓捕他的行动放在了第二步。由此可见,对禁军此次兵变的动机而言,利益也始终是第一位的,忠义至多排第二。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7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总老师麦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第27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