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宫变 六
按钱钟书先生的理论,一般墙里面的人都总是想冲出来的,更不用说这堵墙了。为了防止这群高级囚徒越狱,刘季述亲自锁住少阳院的大门,然后又用熔化的铁水灌进锁孔,让它再也无法用正常方式打开,只在外墙上凿开一个小洞,用于往里边送食物,使里面的人免于饿死。
当然有资格递送食物的,也只能是刘季述的自己人,他命左神副使李师虔率一队禁军将少阳院团团围住,不许任何人接近,不管李晔有什么异动,有什么表现,有什么要求,都要在第一时间向刘季述报告,凡未得到刘季述批准的请求,一理不予理会!
李晔果然提出了请求:想要一点儿钱,没有的话,绢帛也可以。哈,绢帛不就是钱吗?问安宫里边又没有超市,要钱何用?还不是用来贿赂看守?绝对不行!李晔又可怜巴巴地提出第二项请求:给我一套纸墨笔砚总可以吧?嗬,你还想下密诏让外边的人来救你吗?门都没有!
再说了,诏书这玩意儿还怕没人写吗?十一月七日,刘季述在干净利落地否决了李晔的所有要求之后,用李晔的名义下了一道圣旨,让仅仅监了一天国的太子李裕改名李缜。大家也许都清楚,在唐朝中期以后,每一位新皇帝登基时一般都要改名,尽可能换个又难写又难认,小一点儿的字库里通常找不到的生癖字,这次改名的原因也是相同的。所以,李晔退休成了太上皇,何皇后升级当上太上皇后。
说到这里,可能朋友们已经发现了这次废帝事件中的一处蹊跷:废皇帝不一向是宦官的内政么?关朱温什么事,为什么宣武驻京官员的程岩会出现在造反的第一线呢?其实这事说起来也并不复杂,同不久前保义镇的那两位造反派砍老大一样,刘季述、王仲先等人也在行动前仔细考虑到了换一个皇帝存在的种种潜在风险,并得出与李璠、朱简相似的结论:
显然,我们主要的敌人有两个,那就是正在计划着如何收拾我们的李晔和崔胤。相对而言,李晔是比较好对付的,因为咱们宦官界的多位前辈,已经积累下了从弑君到废帝的大量先进的操作经验,干起来得心应手。
但对付崔胤就比较麻烦了,当然,这也不是说一个手无寸铁的宰相能有多大能量,而是他的后台实在太可怕。想想几年前,李克用打进关中,杀得关中三镇鸡飞狗跳,整个朝廷都战战兢兢地看着那个沙陀人纵横无敌,心中又惊又喜又惧。可就是这么厉害的李克用,都快要被崔胤的后台打压得抬不起头来了,他若将打压李克用的力量分出一小半来对付我们,我们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
要既废掉李晔,又不开罪崔胤,显然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要想办法,在开罪崔胤时,不得罪朱温,这一条才是重中之重!怎样才能化不可能为可能呢?保义的李璠、朱简已经指明了方向,那就是:一定比你的对手更加无耻,更加谄媚,更加不要脸地去讨好朱温!
所以,刘季述等人避开崔胤,与官虽然小,但通往汴州的路径却更直的程岩搭上了关系,打算通过他直接进入朱温的好友名单。不过,即使有了介绍人,知道了的QQ号,能不能加好友也仍然要看对方同不同意不是?为了让本方的条件看起来比崔胤的更有诱惑力,刘季述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大着胆子,开出了一张面值大得没法再大的空头支票:朱公您想不想当皇帝啊?
第一个让支票面值弄得心痒难耐的人是程岩,他是一个进取心远远超过工作能力,一心想往上爬的小人,虽然这张支票不是给他的,但如果能帮朱老板做成这笔大生意,自己不马上就变成新朝的开国元勋了,下半生的富贵荣华何可限量啊!好,好,咱们干!
长安宫变 七
不过,程岩自己毕竟是人微言轻,要说动朱老板投资入股,最好是再找一个有份量的帮手。正好在十一月初,也就是政变即将发生前几天,他正好有一位叫李振的同事受朱温派遣入京奏事,入住长安长乐驿。
李振,字兴绪,其人颇有谋略,论出身也是响当当的高干子弟,曾祖父是唐朝的中兴名臣,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袓、父皆官至太守。但可能他不属于应试型的人才吧,虽然各方面看起来条件都不差,应该算是既有钱又有关系,早年却官运却同只有钱没有关系的黄巢一样背,从懿宗咸通年间,到僖宗乾符年间,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竟总是名落孙山,害得李振每次看完榜,心都在沮丧与绝望之间游荡,唯一的感觉是伤、伤、伤……
(也正是这一次次让他大丢面子的公务员考试,使资深落榜生李振落下了黄巢式的心理疾病,对那些考试成绩良好的,以科举入仕的公卿们恨之入骨:不让我做君子,我还做不了小人么?将来我若有机会,定要让你们见识一个“我花开后百花杀”!)
正路走不通,可官还是要做的,李振只好用不好意思公开说的旁门左道,在神策军中弄了个金吾将军的闲差。几年后,李振好容易等到个实缺,到浙东出任台州刺史,却让土匪出身的台州地头蛇杜雄给轰了出来,在回长安的路上他途经汴州,寻思着反正回去也没有出头之日,干脆公职也不要了,转投已初显锋芒的朱温,当上一名幕僚,由于屡献奇策,渐受朱温重视。
不久前,分据湖南的两大军阀发生冲突,朗州的雷满出兵攻打潭州的马殷,朱温因有心想把这两家都纳入以自己为首的同盟体系,好帮助自己牵制杨行密,不希望他们相争,遂命李振担当使节,出使湖南。在湖南,李振充分发挥了自己巧舌如簧的外交才能,成功让雷满与马殷实现和解,这件事越发让朱温确信李振是个人才,使他成为朱温心目中的第二谋士,仅次于敬翔。
很显然,李振已是朱温面前的大红人,如能争取他相助,咱们大事便十拿九稳了。于是程岩决定把密谋告知李振,想借助李振那三寸不烂的过人口才,把朱老板吸纳进他们这个帝位传销组织。
程岩先派人给李振打了个招呼:“刘中尉(刘季述)打算派他的子侄去晋见主公商议大事,李兄你从中撮合一下,一定要让主公答应下来啊。”什么大事?李振不解。不一会儿,程岩与刘季述的侄儿刘希贞一起来了,告诉李振说:“如今主上严酷急躁,刘中尉打算把他废掉,我程岩也将加以协助,这可是件一举安定中外的大好事啊!”
虽然从人格特质上讲,李振和程岩其实是同类,一样的名利熏心,一样的不择手段,毫无忠义观可言。但也有一点,两人是大不相同的,那就是李振比程岩聪明多了,知道钱,有所贪,有所不贪,权,有所揽,有所不揽。大唐的宦官集团现在不但名声扫地,而且早已没有了什么实力,配合他们还想干大事,你傻啊?你真以为大唐皇位的产权证上写得是刘公公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