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口之后 三
要与氏叔琮这样的虎将战场交锋,当然是有点儿为难咱们的职业男模了,因被武昌节度使杜洪阻隔,杨行密也无法派援兵直接支援赵匡凝,这次战争遂变得毫无悬念。
七月末,氏叔琮率汴军迫近唐州(今河南泌阳),赵匡凝的两个弟弟,随州(今湖北随州)刺史赵匡璘与唐州刺史赵匡璠原先说好了,在此合兵据守,谁知大敌一至,赵匡璠竟悄悄越墙出城,向氏叔琮投降。氏叔琮乘忠义军军心大乱之势,发起猛攻,守军只得仓促应战,大败,兵士被斩首五千余人,赵匡璘也被生擒活捉。
唐州一失,忠义镇门户洞开,氏叔琮与康怀贞见忠义兵不耐战,干脆兵分两路,同时攻向随州与邓州(今河南邓县),以便加快进度。八月初,康怀贞攻陷邓州,活捉了刺史国湘,随州也已沦陷在即。
面对汴军势不可挡的攻势,赵匡凝才知道计划不等于现实。莫说刚认的带头大哥杨行密未发来一兵一卒,就连原本商量好一同举事,共反朱温的崔洪、武瑜等也都渺无声息,仿佛他们就是路人甲!
再打下去,赵家执掌忠义镇的历史恐怕就要画上终止符了。赵匡凝无奈,只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遣使带着降书至氏叔琮军营,请求朱温老大看在过去交情上高抬贵手,放自己一马,自己愿与杨行密划清界线,永远做朱老大的忠实小弟。
赵匡凝的使者和书信被氏叔琮送到汴州,让使者惊喜的是,朱温竟异常地宽宏大量,和颜悦色地说:“匡凝就如同我的子侄,子侄纵有错误,作叔伯的能不原谅吗?改正回来不就没事了。”然后,朱温派牙将陈俊、王绅前往襄州(今湖北襄阳,忠义镇总部),向赵匡凝表答自己同意忠义镇归附的善意。
蔡州城中的奉国节度使崔洪被吓坏了。与淮南联系密谋反朱的三家中,实力最强的赵匡凝竟然这么轻易就向朱温低头了,而且朱温的板子也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忠义镇不割地不赔款就与朱温重归于好了,这难道不可怕吗?
你想想看,一个重案犯凭什么得到如此这般的宽大处理?他是不是已经坦白从宽,把同伙给供出来了?崔洪与赵匡凝不同,他这个节度使是朱温任命的,朱温就算饶得过赵匡凝,也不见得饶得过他。
崔洪心里越想越不踏实,深有大难临头的危机感,于是,他采取了两招应对措施。一、是将从襄州返回,路过蔡州的陈俊、王绅逮捕,秘密扣压,希望朱温尽可能晚一点儿了解自己暗通杨行密的详细情况;二、是遣使至扬州,力促带头大哥杨行密尽快出师北伐,牵制朱温的兵力。
当时,被朱温派来援助武昌节度使杜洪的汴将朱友恭所部,正打算班师返回淮北,补充汴军因清口失利而被削弱的淮北防线。而杨行密虽然仍有相当一部分兵力被牵制于苏州战场,但他分析大势后,认为纵有困难,也不能完全不作为,寒了这群新入伙小弟的心。
于是,杨行密同意崔洪来使的请求,但同时也提出了条件:我可以出兵北伐,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崔节帅与武刺史不能坐等其成,你们也得积极行动起来,务必把朱友恭部拴在武昌,勿使其北援!
清口之后 四
不过要与朱温开战,崔洪等人显然帮不了太大的忙,所以杨行密也遣人假道蔡州,前往河东联系,与李克用商量着南北并举,夹击朱温。这对于刚刚丧城失地,正准备着反攻的李克用当然也是个好消息,他反应积极,立刻派伊超为使回访淮南,告知自己将再次出兵邢洺的军事计划,邀请杨行密也出兵予以配合。
果然,到了十月初,李克用派刚刚接替李存信,成为晋军副总司令(蕃汉都知兵马使)的李嗣昭为统帅,大将周德威为副,统两万大军出青山口,准备收复邢洺三州。
可能由于李克用刚受到几次重创,再加上他指望着杨行密、崔洪等能与他同时举兵,所以这次派出来的晋兵并不是特别多吧?不过统兵的两位将领,都是晋军中正在升起的新星,唐末五代的一流名将。
李嗣昭,字益光,他的具体身份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出自正史,他是李克用的弟弟代州刺史李克柔的义子;另一种说法出自李克用墓志,他不但是李克用义子,而且入了亲子的排行,号称“元子”,地位高于李克用的大多数义子。
据说在很早以前,还是一个翩翩少年的李克用,与弟弟李克柔一道出去狩猎,他们途经汾州太谷县一片树林时,发现林中似乎弥漫了一股奇妙的雾气。李克用对这一有些超自然的诡异现像很好奇,便进入林子深处一探究竟,发现这里竟有一户姓韩的人家,刚刚生下一个男孩。
都说女人的直觉最敏感,能够轻易发现老公隐藏最密的私房钱,或是其大衣夹缝间最不起眼的一根长发,从而使自己占尽原告的先机。但有时候,男人的直觉也是很神奇的,比如此刻的李克用就莫名其妙的感到:这个初生婴儿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凡人物!李克用马上出钱,将这个孩子卖了下来(也不知孩子的父母愿不愿意),收养到自己家中。这个男孩初名进通,后来改名嗣昭,长大后多次追随李克用作战,任衙内指挥使。
李嗣昭身材短小,其貌不扬,但英勇无畏,忠厚谨慎,而他最突出的特点,是有坚持到底的过人毅力。少年时的李嗣昭,与他的义伯(或义父)最相似的地方,就是酒瘾奇大,经常因酒误事。后来李克用因为某件事痛定思痛(怀疑是木瓜涧之战),提倡戒酒,李嗣昭从此竟终身不再饮酒!与他相比,以前我有一个同事的戒烟就容易多了,他差不多每星期都要戒一次,每次坚持时间约一天。
在前文提到的王珙与王珂争夺河中之时,李克用第一次任命李嗣昭为主帅,出兵救援王珂,李嗣昭先在猗氏击败王珙,俘保义将领三员,接着又在胡壁堡打败援救王珙的汴军,俘汴将一员,彻底毁灭了王珙子承父业的幻想,也为自己的战场毕业考交上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另一员大将周德威,字镇远,小名阳五,朔州马邑县人,其人身材魁梧,相貌雄伟,黑面长身,若张翼德在世,尉迟恭重生,如果去拍合影,他肯定比李嗣昭上像的多!更难得的是,周德威后来表现出来的大将之才与卓越战绩,事实上更胜过了那两位在后世民间声名赫赫的古人。
可能是没有当上李克用义子的缘故,周德威早年的历史远没有李嗣昭那样记得详尽,这次出征是他在史书第一次露脸,但在当时,他似乎已经比较有名了。按说这样两员虎将出马,应该有很大的机率旗开得胜才对,但不幸的是,如今正是李克用集团走背运的时候,喝凉水都会塞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