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称霸三川 十

可白占了便宜的王建并不十分高兴:早听说那个许存是成汭情同手足的心腹上将,他因何会背叛成汭来投我?莫非此人头生反骨?对于不本份的人,能力越强则危险性也越大啊!想想自己此前的人生经历,王建更不想给任何人有向自己学习的机会。要不,防范于未然,杀掉这个可能的危险分子?

王建身边的一个谋士反对说:“主公你正需要招揽天下英雄以图霸业,像许存这样穷途来投的好汉怎么能杀掉呢!”好吧,现在不杀,免得让天下人说我忌贤妒能。不过,对有可能的威胁王建绝不会掉以轻心,他命许存前往蜀州(今四川崇庆)报到,同时密令蜀州刺史王宗绾加以监视,稍有不轨,立即密报!

不久后,王宗绾给义父王建秘密报告提交了上来:“许存这个人,性情忠厚,作战勇敢,谦恭谨慎,实有良将之才。”于是,王建才打消了杀掉许存的念头,并将其收为义子,改名王宗播。

再说成汭这次入川搅局,除了送给王建一个王宗播外,更给王建敲响了警钟:见到桃子就想伸手是每一只猴子的本能,东川只要一天还没有到手,就存在被其他藩镇分肥的可能!那怎么办?不能再为了装忠臣,对东川细嚼慢咽了!

乾宁四年(公元897年)二月(朱温斩朱瑄、破朱瑾,尽夺天平泰宁的那个月),王建把曾经向朝廷发下的撤兵承诺彻底踩到脚下,大举出师。这次王建倾尽全力,异常自信地在北、中、南三个战场同时发起了攻势。

中路,以邛州刺史华洪为主帅,彭州刺史王宗佑为副,统五万大军再攻顾彦晖于梓州;北路,派戎州刺史王宗谨为凤翔西面行营先锋使,去拦截从剑门关南下来救梓州的李茂贞援军(入蜀天险剑门关早在韦昭度北归时就被王建控制,它在何时,被李茂贞的哪员部将攻取记载不详);南路,命王宗侃、王宗阮统兵一万五千沿涪江南下,任务是控制巴蜀境内的长江航道,把成纳的势力赶回狭窄的长江三峡。

按理说王建同时伸出三个拳头打人,已经严重违反了集中兵力的军事原则,但由于这几年王建强化武力的成果已经显现,加上李茂贞的主力被牵制在岭北,成纳自废武功等原因,王建派出的各路大军进展居然都比较顺利。

捷报首先从北、南两翼传回成都。

在北路,二月十三日,王宗谨在玄武(今四川中江)击败李茂贞派来的援军大将李继徽(李茂贞义子,原名杨崇本),李茂贞闻败,仓促命令驻防剑门的义子李继昭出兵,再援梓州,只留偏将防守剑门。

注:按《资治通鉴》记载,唐末先后有两个人改名李继昭,一个为前文提到过的,忠心于李唐的盐州八都将领孙德昭,但此时孙德昭非李茂贞部下,也尚未被赐名,故这个李继昭不可能是他。所以这个李继昭应该是另一人,曾在秦宗权手下当过偏将,后见秦宗权势弱,而投李茂贞当干儿子的符道昭(但《旧五代史》又称符道昭改名为“李继远”,非“李继昭”,疑误),此人以有勇无谋著称,在将来还要出场多次,最后用一场惨败来成就一位少主的英雄之名。

不想这一行动却被王建抓住这个空档,派大将王宗播(就是刚刚归降的许存)出击,一举袭占剑门,生擒李继昭的偏将,再次斩断了李茂贞与顾彦晖之间脆弱的联系。

在南路,二月十六日,王宗侃攻克渝州(今重庆),成纳任命的刺史牟崇厚投降,二月二十八日,王宗阮攻克泸州,斩仍忠于顾彦晖的刺史马敬儒。这样,东川原本统辖的长江沿线各州,不是被王建夺得,就是失陷于成纳,这也意味着顾彦晖利用经济手段制衡王建的本钱,已基本上赔光了。

对不起,文中有几处“成汭”打成了“成纳”,那是我在另一台电脑打了稿子,那里的输入法打不出“汭”字,发的时候又粗心大意忘记改了。

称霸三川 十一

既然这正面作战老也打不赢,顾彦晖的带头大哥李茂贞只好祭出盘外招,上疏流亡到华州的大唐天子,指控王建的战争罪行,希望让垂死的大唐朝廷发挥一下余热,看看能不能把眼前这匹死马医活。

接到李茂贞的奏疏后,李晔耍弄小聪明,贬王建为南州刺史,调李茂贞入川接替王建,再派亲王李嗣周收回凤翔。为了实施这条不切实际的构想,李晔特命右谏议大夫李洵、判官韦庄(就是那位著名的“秦妇吟秀才”)为正、副宣谕使,前往蜀中传旨。

王建上一次能那么爽快地遵照中央指示行事,是因为撤军这玩意儿很容易打折扣,现在可是要剥夺他西川节度使的职位,改到南州去当个小市长,再要像以前那么听话不就成傻帽了?于是,王建用军心民意为理由,抗旨不遵(详见前文《帝落平阳》一节)。

不仅如此,自己虽然没什么文化,却非常看重文化人的王建,还顺手挖了一把朝廷的墙脚,只把正使李洵送回去,却把文才出众的副使韦庄给留了下来,当西川的掌书记,成为王建手下的两大笔杆子之一(这是《十国春秋》的记载,另有说法:韦庄此次还是返回了朝廷,四年后见朝廷实在已没有希望,才放弃在中央的工作岗位跳槽投奔王建)。

此后,韦庄在蜀颇受王建器重,官至门下侍中、吏部侍郎、加同平章事,位极人臣。前蜀开国时,其“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皆由庄所定”。

韦庄也因此在蜀地安然渡过他后半生,家庭住址就在著名的成都杜甫草堂。韦庄没有愧对这一诗圣故居,他在这里留下了《浣花集》等诗词文集二十卷,成为花间词派的领袖,开一代文宗,其文学成就在五代诸位词人中,大概可坐第二把交椅(第一位是谁,不说大家都应该清楚吧)。

不过,如孔老夫子所言:“吾未见有好德如好色者也。”关于王建与韦庄的关系,也有不那么和谐的另一个故事。

相传韦庄有一个侧室,长得十分美貌,且文才出众,与韦庄正是才子佳人,伉俪情深。却不料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她被王建看上了,王建就以要提高自己妻妾的文化水平,在后宫开办文化学习班为名,把这位美女聘为宫廷教师,招入宫中,加以强占。

韦庄比不得潘炕,没有那种为了心爱的女人敢向主君说不的胆量,只好写些词作,表表思念之情: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谒金门》)

“一闭昭阳春又春。夜寒宫漏永,梦君恩。卧思陈事暗消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歌吹隔重阍。绕庭芳草绿,倚长门。万般惆怅向谁论?凝情立,宫殿欲黄昏。”(《小重山》)

后来韦庄的这些新词传入宫中,让已沦入宫门的美女读后伤心不已,竟不言不语,绝食而亡,誓将一死报韦郎!世间何来这许多痴情女啊?

不过,这则传说虽然凄婉动人,是极好的言情剧素材,但可信度似乎并不太高,毕竟等到王建称帝时,韦庄已是七十二岁的古稀老翁了。而且也与王建一向厚待文人的习惯有一点儿冲突,比如我们可以看一看,在王建手下与韦庄并列的另一位大笔杆子冯涓的故事。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5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总老师麦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第25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