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霸三川 六
九月(那时李克用已经压服韩建,赶走了李茂贞、王行瑜的军队,把李晔接回长安了),接到李晔诏书的王建,义愤填膺地宣布:忠肝义胆的自己,将亲率二十万大军北上勤王,讨伐竟敢欺凌天子的李茂贞等奸贼!
不久王建大军从成都出发,浩浩荡荡地前进了约二百里,进驻绵州(今四川绵阳)。然后,王建派王宗侃率一支偏师继续北上进攻利州(今四川广元),自己则率其余大部队都停了下来,像当年虎牢关战后讨伐董卓关东诸侯联军,或是高骈组织讨伐黄巢的东墉夏令营,打开仓库,吃吃喝喝,悠闲渡日。
自然,王建不再继续前进也是有充足理由的:他在进行统战工作,等待东川顾彦晖率军前来会合,一同勤王。
请注意,按当时的行政区划,绵州并不是王建的地盘,它属于东川管辖,南距东川的大本营梓州(今四川三台)只有约百里路程。也可以这么理解,王建非常不把自己当外人,很自然地闯进了顾彦晖家的厨房,然后打开冰箱,一边吃喝,一边向卧室的主人招手:“老顾别客气,快来吧,我请客!”
可有过大顺二年(公元891年)那次未遂鸿门宴的前车之鉴,顾彦晖就算没有洁癖,也不敢再去作王建请的客了,所以他一直没来。不来也好,王建完全没有“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的羞涩感,他就这么坐在东川的地盘上,用正义无比的勤王诏书为口实,任意征用甚至抢夺东川的钱粮物资。
对此,顾彦晖虽然不敢吭声,但东川的将士中,也还是有些人是有脾气的吧?于是,在某些地区,终于发生了东川军抢夺西川军物资的零星暴力事件。好啊,总算抓到打东川借口了!
十二月初,已经在绵州缠缠绵绵地“勤”了三个月王的王建,向皇帝李晔奏报说:“东川节度使顾彦晖,在天子蒙尘之际,不但不大兴义兵,与臣共赴国难,反侵扰邻道,甚至抢夺勤王义师的辎重!听说他还派泸州刺史马敬儒切断三峡水道,这岂不是要给中央断炊(东南财源型诸藩镇向中央进贡时,一般或走大运河,或走长江水道)?对于如此不忠不义之徒,请允许臣王建伸张正义,出兵讨伐!”
然后,王建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则,不待中央批准,就率驻扎绵州的大军掉转马头,用比当初出兵勤王快得多的速度,直扑梓州!
十二月六日,西川军先锋大将华洪大破东川军于梓州东北郊的楸林,斩俘达数万人,攻陷要塞楸林寨。个性本来就比较软弱的顾彦晖,见到自己打野战的本事完全不是西川军的对手,便放弃出击的想法,调整了应对的战略。
顾彦晖一面集重兵于梓州城内,闭城死守;一面再次派人去凤翔拜码头,向李茂贞请援;一面又命令东川下属各州封锁两川间各主要水道,禁止将东川物资贩运到西川(由于东川盛产井盐,而西川的产盐量较少,估计其重点物资是食盐),实施经济制裁。总之,三管齐下,争取熬到王建撤兵。
虽然东川军转入了防守,但到十二月十四日,两军又发生了一次有点儿奇怪的小规模战斗,东川军取胜,生擒一员西川小将,王建的义子王宗弼(原名魏弘夫,当初王建欲借酒宴擒拿顾彦晖未遂,正因为他去告了密)。
这可是恩人啊,顾彦晖马上亲切地接见了这名俘虏,将他认为自己的义子,改名顾琛。在下猜想,王宗弼也许是害怕被王建追究责任,才故意让东川军抓住的吧?
称霸三川 七
总体而言,顾彦晖的应对策略还是有效的,第二次两川战争进入了漫长的相持阶段。王建见梓州不愧坚城,估计短期内难以攻克,便一面亲率大军围城,一面又分派偏师,蚕食东川和山南西道的下属各支州,破坏顾彦晖的经济封锁政策。
由于李茂贞在被李克用惊吓之后,主力都聚于秦岭以北,对山南鞭长莫及,顾彦晖更是被王建困在了梓州城中,两镇的所属各州均孤立无援,接连失守。十二月中旬,通州(今四川达州)守军向王建投降;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正月,王建义子王宗夔攻陷龙州(今四川平武东南,属山南西道);次月,果州(今四川南充,属东)守将向王建投降……
五月六日,就在王建的军队在扩张大道上一路小跑的时候,可能是李茂贞等人在朝中活动的结果吧,朝廷派来的使节袁易简,终于带着昭宗李晔对王建请求讨伐东川的答复,来到了梓州城外。
圣旨的精神是明确的,措词类似今天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对地区冲突的发言:两川应立即停止军事行动,用谈判解决争端。已经占据了上风王建,面对终将到手的大蛋糕,当然不打算就此收手。可是这些年来,王建一向在人前兢兢业业地扮演着大唐忠臣的角色,咱可不能学李茂贞啊,一个“忠臣”怎么能公然与皇帝的旨意对着干呢?
于是,王建恭恭敬敬地接过圣旨,当天就动身返回成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对贯彻中央指示精神有着无比的坚定性。
不过,经常看国际新闻的朋友应该清楚,停火撤军也是一件非常复杂,非常耗时的工作,通常都要分几个阶段进行。所以西川撤军的第一阶段,就很合理地只撤走了王建和他的少量卫队,其余大军仍旧留在前线,该进攻的继续进攻,该围城的继续围城,停火不误作战功。
至于撤军的第二阶段么,漫长的撤军准备工作始终做不完。显然,王建、顾彦晖、李茂贞三大镇为争夺剑南三川的战争,在分出胜负前,是不会轻易结束了。
老天好像嫌蜀地还不够乱似的,马上又给这场角逐增加了第四名选手,那就是前文简单提到过,让马殷都有所畏惧的荆南节度使成汭。
成汭早年的经历类似李罕之,他原籍青州(今山东益都),少年时是个嗜酒凶暴的古惑仔,一次酒醉之后犯下人命案子,逃离家乡,削发为僧。和尚这份职业毕竟不对成汭胃口,所以他没当多久,又投到蔡州从军,当了一名低级军官,并认识了后来与他关系不一般的另一小将许存,还成了秦宗权某个将领的干儿子,改名郭禹。
成汭看不惯秦宗权的作风,遂乘受命南征的机会,脱离蔡州军,投降唐朝的荆南节度使陈儒。光启元年(公元885年),荆南发生兵变,节度使陈儒被来自淮南的叛将张瓌囚禁。新上台的张瓌检点荆南众将,认为成汭有才干,得人心,是个有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危险分子,准备找个机会干掉他。成汭得知后,率部下一千余人逃走,袭占归州(今湖北秭归),自称刺史,成为一支小小的独立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