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开湘五
传送公文的牙将姚彦章见状,对马殷说:“您与刘龙骧(刘建锋,曾有龙骧将军的官号)、张司马,难道不是誓同生死的兄弟吗?如今龙骧遇害,司马伤腿,证明天命人望,都归心于您,还有什么值得您疑神疑鬼的?”
马殷毕竟在本质上是个忠厚人,他听罢此言,想起当初孙儒丧命时,他与刘建锋、张佶流泪盟誓的场景,心头一热:是啊,如果连张佶都信不过,哪还有何人可信?马殷遂留下副手李琼继续进攻蒋勋,自己动身返回。
数天后,马殷到达潭州。张佶先是坐在公堂上接受马殷的叩见,待行礼毕,再请马殷坐上公堂,自己退居堂下,率武安全体到职文武向马殷叩拜行礼,从而和平地结束了自己短暂的首领生涯。
然后张佶重新担任行军司马,前往邵州前线,代替马殷指挥作战,攻克邵州,平定了蒋勋之乱。不过再往后,张佶就不再有值得一提的事迹了,只作为马楚的开国勋臣,以虚领的永顺军节度使的身份终老。
显然,即使是为人忠厚的马殷,也不敢放手任用地位敏感的前最高长官。不过,这也许正是明经科上榜生张佶最初的理想人生吧:我不是英雄,我不需武功,只愿我的谦让,能换回一个太平之梦。
在唐末,以至整个中国历史上,像张佶这样在已经当上首领之后,又真正心甘情愿地主动让出一把手位置的人,是不多见的。我们更常见到的,是为了权位,尔虞我诈,大打出手,甚至不顾一切的自相残杀!只此一条,张佶这个名字,就是值得我们记住的……
张佶没有看走眼,成为这支军队第五任领袖的马殷,光论打仗也许及不上秦宗权、孙儒,但却是一个真正用心来实践太平理想的仁主。不过,实践理想是需要条件,需要本钱的,马殷刚刚上台时的本钱并不多,只有潭、邵两州,外部条件也比较恶劣,只要看看地图,估计马殷都会感到头大:
东面有宿敌杨行密、钟传,尤其杨行密还是足以同朱温、李克用争霸天下的强大势力;在北边,江陵的成汭不但精于内政(就是“南成北韩”中的那个“南成”),也是一员极具进取心的猛将;在西北边,朗州的雷满素有凶狠狡猾的名声,一直对潭州虎视眈眈;而南边的刘隐,已逐渐确立了对岭南地区的霸权,不久后也可能成为大敌。
经过一番比对,马殷认为,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外部势力,当首推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其次是荆南节度使成汭,他召来谋士高郁,商量说:我打算多送些金银财帛给杨行密、刘隐、成汭他们,与周边各镇实现和解,为湖南争取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如何?
高郁,早年经历不详,只知道他是扬州人,不知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成为淮西军一员的。高郁从军之后,与马殷相识,彼此意气相投,结为密友。等马殷成为一军之首,立即提拔他为都军判官,充当自己的首席谋士。大概由于成长于大唐第一商业都市扬州的关系,高郁是一个“明敏多筭(读音:算,计算谋划的意思)”的干练之才,尤其精于治国理财,是唐末五代第一流的经济学家。
马王开湘六
面对马殷的想法,高郁反对说:“成汭的地盘狭小,军力也不算强大,威胁不了我们。刘隐(《十国春秋》上错记成刘�6�9,此时岭南刘氏的掌舵人还是刘隐,刘�6�9要等十五年后的911年才能接兄长的班)的志向在于统一岭南,在做到这一步之前,也不会构成对我们的威胁。至于杨行密,咱们和他在淮南恶战多年,之间早已结下血海深仇,即使你贿赂他万两黄金,他也不可能同你言归于好。因此,咱们还不如省下哪点钱,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对上奉戴天子,不给别人提供把柄,对下好好安抚百姓,赢取民心,同时训练士卒,加强武备,如此则霸业可成,谁还能威胁得了我们?”
马殷仔细一想,深感有理,立即照高郁的方针办。此后,不管中原的老大如何走马灯,永远向中原的老大称臣,成为马楚政权坚定不移的立国之本。平心而论,在中原政权尚未对南方构成压倒优势之前,这是南方受杨吴威胁的各国(吴越、闽、楚)是明智的生存策略。
再说马殷虽然当上了湖南首府潭州的大老板,但目前在某方面他比邓处讷还要不及,邓处讷至少有一个经朝廷认证的节度使身份。而马殷的合法官职仅仅是个潭州刺史,兼判湖南府军事,尚无权管辖本镇所属各州。
与这身份相当的是,马殷确实还没能控制武安镇所属各州。
按行政区划,武安镇共辖有七个州(潭、邵、衡、永、道、郴、连),马殷目前能够发号施令的地盘和前任邓处讷一样,只有潭、邵两州,不到法定管辖范围的三分之一。不过马殷也有一个前任们(刘建锋除外)比不了的优势,他手中这支军队,是从强悍残暴的蔡州军中脱胎而来的,其战斗力要明显优于湖南的那些土著军阀们。
尽管有这项优势,谨慎的马殷并没有马上动手,大概他鉴于两位老领导秦宗权、孙儒虽强横一时,却最终失败的教训,决定要有所改变。首先,得从中央弄一个节度使的名份,好打着合法的旗号吞并湘中各小军阀。同时,也要抓住这个时间段整军,彻底改一改蔡州系军人滥杀无辜的恶习与恶名,尽量争取湖南百姓的拥护,毕竟马殷到这里是打算安家的。
也好在那时是唐末,而不是“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的清末。唐代的湖南经常用来流放在政治斗争中倒了霉的官员,如抨击宫市之后的韩愈,永贞革新之后的刘禹锡、柳宗元之类,非常符合老少边穷的定位,不用说朱温、杨行密这样的超级强藩,甚至成纳、钟传等目前实力强于马殷的中等藩镇,都暂时没有向湖南扩张的计划,这给了马殷从容准备的时间。
光化元年(公元898年,清口之战后的第二年)三月,经过近两年的跑官努力,朝廷终于任命马殷为武安留后(同月,也打包任命王审知为威武留后),随后转正为节度使。揍人许可证终于到手,那么揍人工作也就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两个月后,马殷的心腹将领姚彦章提议:大帅身为武安节度使,应该出兵收复朝廷已经授予大帅的衡、永、道、郴、连五州,并推荐亲从都副指挥使李琼为讨伐军统帅。马殷同意,任命李琼和秦宗权的堂弟秦彦晖为岭北七州游弈使,张图英、李唐为副使,大举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