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王潮入闽六

王氏兄弟以固始老乡张睦为泉州榷货务(大致相当于泉州海关的总税务司),逐步推行完善基础设施,降低关税,保护贸易,招揽蛮商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并长期不懈地坚持了下去。在他们的努力下,泉州不久便异军突起,变成与广州并驾齐驱的中国新的海上贸易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在王氏兄弟大力扶持下,发展起来的商业收入,有力地填补了农业收入的不足,闽人不差钱了。到宋、元时,泉州更超过了广州,发展成东方最大最繁华的海港都市,成为当时西方人心目中天堂般的“光明之城”。

与此同时,发达的海外贸易,也在耳濡目染间悄悄塑造了泉州,以至福建人的观念性格,使他们成为了当时中国人中最具有开放性意识的群体,出海谋生,渡台湾,下南洋,走向世界,泉州之所以在后世成为中国第一侨乡,可以说都肇基于此……

说得有些远了,还是让我们再回到唐末,且说王潮当上了泉州刺史,励精图治数年后,到了唐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王建攻下成都,降服自己的义父、义伯那年),他的名义上司,福建地区的最高领导陈岩病危。

人之将死,陈岩的想法和《三国演义》中的徐州刺史陶谦差不多,胳膊肋都向外拐,认为能安定闽地者,唯王潮而已。所以陈岩遣使至泉州,书召王潮赴福州,准备将福建的军政权力移交给他。

但王潮还没有到,陈岩就已病逝,陈岩的小舅子范晖,无法认同姐夫把家业传给外人的遗愿,就召集支持者发动了一次小小的政变,宣布自己为福建留后,然后马上发兵扼守边界,禁止王潮入境。

范晖其人,很符合一般人心目中官二代的通常形象,骄奢放纵,大失人心,陈岩的好多旧将都逃离福州,投奔福州,并且纷纷向王潮进言,说范晖这小子很好对付的。王潮于是决定,派他的从弟王彦复为都统,三弟王审知为都监,出兵进攻福州,拿回自己原本有可能属于自己的东西。

由于这几年的治绩,王潮军队在闽中的声誉颇为良好,从泉州到福州,民间自愿出粮助军的事件层出不穷,生活在周边的平湖洞、滨海各地少数民族部落也一起响应,发动蛮兵帮助王潮,讨伐范晔。

范晔没想到他怎么这么快,就变成闽地的过街老鼠了,好在他作为一位成色十足的官二代,除了姐夫陈岩之外,还有另一位大人物的粗腿可抱,那就是他的姻亲,在理论上地跨浙东浙西的威胜节度使董昌。

董昌那时还没有发疯去当皇帝,在他名义上的北部边界,他手下的第一号大将钱鏐,正与孙儒、杨行密等激烈争战于苏杭之地。可能是考虑到强敌在北,所以在接到范晔的告急后,董昌并没有动用自己的嫡系军马,而只是命令温州、台州、婺州三州刺史各自抽调部队,救援范晔。

由于董昌对所辖各州的控制力其实比较有限,所以保持着半独立的三州刺史,对这一事不关己的军事行动都不太热心,他们慢腾腾地凑齐五千兵马,磨磨蹭蹭地南下越过仙霞岭,接近福州。

王潮入闽七

董昌派来的援兵虽然并不算多,但当时已经历过多次战役洗礼的两浙人马,论平均战斗力明显高过未经大战的福建之兵,所以当他们逼近福州时,还是给正在围攻福州的王潮之兵带来的恐慌。主将王彦复急修书向堂兄王潮请示:大哥您是速发大兵来援助我们,还是让我们班师回泉州?

很快,王潮的答复到了:都不准!

王彦复、王审知感到没有把握,再次请援,并且希望王潮能够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王潮恼了:你们就这么胆小?他甩出一句狠话:“兵死了就给我添兵,将死了就给我补将,如果你们兵将都死光了我自然会到!”

王彦复、王审知都吓了一跳,王潮发起火来还是很可怕的!他们连忙回到第一线,对福州城发起决死猛攻!这样一来,城中的守军很快就招架不住了,范晖将观察使的印绶交给监军后,弃城出逃。第二天,王彦复、王审知进入福州。第三天,范晖逃到旧部沿海都营中,反被沿海都官兵所杀。而董昌派来三州援兵听说福州已被攻克,任务取消了,马上原地来个向后转,收兵返回了浙东,战争结束。

随后王潮也来到福州,宣布就任福建留后,此时已到景福二年(公元893年)五月,距离陈岩去世已过去差不多两年。

王潮刚穿上了观察使的官服,马上又在外边套上了一身丧服,他要为已经去世一年多的陈长官隆重厚葬,好提醒大家:自己才是陈老长官选定的接班人。

等做完了死人的工作,王潮又尽力安抚活人,他没有追查所谓的“范晖余党”,而是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陈岩的儿子陈延晦,并厚待陈岩留下的其他家属,该安排工作的给个职位,该领取救济的发放丰厚抚恤。

王潮的这些做法,很快给人数尚众的陈岩、范晖旧部,以及福州士民留下极好的印象,新占领区的人心迅速安定了下来。有了这个良好的基础,王潮决定乘热打铁,超过前任陈长官的成就,当一个成色十足的福建观察使。

王潮先派林硕德为主将,进军邵武(建州的属县),兵锋将至,建州(今福建建瓯)小将徐归范发动兵变,杀掉刺史熊博,举州投降王潮。汀州(今福建长汀)刺史钟全慕听说福州、建州都已经被拿下,吓得不敢再作抵抗打算,主动献上全州户籍账册,向王潮投降。在这大势所趋之下,原本活跃于闽地的二十多支小规模的民间武装相继归降,福建五州终得一统,纳入了王潮的控制之下。

几个月后,接到奏报的李晔正式任命王潮当福建道观察使,后又将福建道改为威武镇,加授王潮为威武节度使,兼检校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名誉宰相)。

王潮当了四年的福建之主,到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十二月(清口之战后的第二个月),王潮重病,他以大局为重,撇开自己的四个儿子,传位于三弟,威武节度副使王审知。

据《十国春秋》上说,王审知是位身高七尺六寸(按唐代度量衡计算,高达2.33米,似乎不太可能),相貌极富男子气慨的帅哥,行军时常骑一匹白马,军中送他一个很酷的外号:“白马三郎”。白马三郎的优点,可远远不止是高和帅,他生活俭朴,待人和气,对下平易近人,对上谨慎小心。有一次,王审知办事出了差错,惹得王潮发了火,完全不顾亲兄弟的面子,狠狠打了他一顿板子。事后,王审知对大哥毫无怨言,只是办事更加认真仔细。大概就是这件事,让脾气火爆的王潮决定了:让性格温和的三弟做自己的继任者。

从事后看,王潮最后的这项决定是比较明智的,闽地又有了一位称职的最高领导人,继续保持着安定和平的状态,渐渐走向繁荣小康。

福建的故事就此暂告一段落,可以说,在这一段内,相较于大唐疆域内的其他地方,这里发生的故事既算不上激烈,也算不上精彩,完全吸引不了我们早已目不暇接的眼球(只略优于更不精彩的岭南)。但在乱世,缺少故事的地方,才是幸运的地方,不是吗?十国之一的闽国,也就这样在相对的平静中,悄悄形成了。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4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总老师麦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第24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