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儒覆灭 五
杨行密派出了使者前往杭州,向钱镠紧急求救。钱镠一面助以军粮甲兵,一面乘孙儒一意向西,顾头不顾屁股的机会,派兵收复苏州,从而断了孙儒的归路和最重要的后勤基地。不过,由于孙儒大军已经在广德屯积了很多粮食,这招狠招的效果在西边的宣州战场暂时还体现不出来。
所以,宣州仍未摆脱险境,城里杨行密担心自己的手下在大敌面心不齐,便把众将召来,就目前的危险局势试探着与大家商议说:“现在孙儒的兵差不多比我们多十倍!我军与之交锋,总是打败仗,我看我军不如退保铜官(今安徽铜陵西北,长江上的重要渡口),实在顶不住的时候可以退到江北,反正我们已经收复了江北和、滁、扬三个州。”
李神福、刘威听罢反对说:“孙儒这次是扔掉了老巢,扫地而来,所以声势浩大。但他们这么多人,一天的消耗该有多巨大?他只利于速战速决,难以与我们长久相持。所以我们应该坚壁清野,死守险要,不轻易与其野战,再派精锐的别动队袭其后方粮道,让他们进则求战不能,退则野无所掠,过上几个月,耗也耗死他!”
杨行密的延请的宾客,庐州人戴友规则说得更有见地:“我们和孙儒已经打了好几年,一直没有分出胜负,所以孙儒这次发了狠心,把他的家底全押上了,气势汹汹而且兵马众多。他的锋芒不可硬挡,但可以软磨,他的部众难以力敌,但可以设法虚耗,并非没有对付的办法。我军如果被他的声势吓住,望风弃城,则正了他的心意,也许还到不了铜官,就变成他们的俘虏了!”
“当初有大量的淮南士民追随杨公您渡江,几年来,还有很多被孙儒裹胁淮南士兵,逃出来投降我军。现在淮南三州既已为我收复,主公可以将这些人送回淮南,让他们种田、经商,恢复生产。孙儒的部队有蔡州老兵,但更多的还是新征召的淮南人,他们一旦得知在自己的家乡已经可以安居乐业,一定会思乡欲归,还哪有心情与我们拼命?而军心一旦动摇,孙儒安能不败?”
原先朋友们见在下孙、杨争夺江淮的交战经过可能还会觉得奇怪吧:杨行密该不是开了外挂,补血补得这么快,怎么连战连败,输了这么多场还不垮呢?现在,通过戴友规的建议,我们知道原因了:这就是得民心者与失民心者的差别!
杨行密见大敌当前,众将齐心,并不胆怯,大喜,决定依李神福、刘威、戴友规之计对付孙儒:正面坚壁清野,死守不战,背面深入敌后,釜底抽薪!
一波未定,一波又起,宣州的巡逻的士卒截获了一封异常重要的密信,急忙上报给大帅杨行密。杨行密拆开一看,竟然是孙儒写给大将安仁义的!信中,孙儒回顾了自己与安仁义同在蔡州军时结下的战斗友谊,对安仁义愿意弃暗投明,重新回到蔡州军的大家庭表示由衷地欢迎。并提醒安仁义要注意保密,不可轻动,等时机成熟再反戈一击!
安仁义要叛变!这会是真的吗?杨行密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他下定决心,一挥手,吩咐手下:“去把安仁义将军请来。”
不一会儿,安仁义来了,杨行密将密信递给他:“你看一下。”安仁义接过一看,顿时脸色大变,一下跪倒在地!还没等这条沙陀大汉喊冤,杨行密已经微笑着又把密信接了回去,放在蜡烛上付之一炬:“安将军放心,我岂能被这种反间计所骗!明天我就让将军署理行军副使,配合田頵,把守好宣州四门。”
安仁义没想到杨行密在看到这样密信后还能如此信任自己,一时感激涕零,发誓道:“我定死战!打败孙儒!报公今日之大恩!”
孙儒覆灭 六
孙儒学曹操间韩遂之计没能成功,杨行密集团更加团结,他也没有能力一举攻下宣州,双方便在宣州陷入相持。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淮南老家恢复生机的消息渐渐传来,孙儒大军人心浮动,再加上孙儒把他的绝大部份兵力都窝在了从广德到宣州这一隅之地,把大后方几乎一骨脑给扔了,只要不能速战速决,大军的处境自然会越来越糟。
一些不满孙儒领导的军官士卒开始策划发动兵变,重新换个老大,但因行事不密,被孙儒察觉,他立即重拳打击,将领头的军官处斩,并穷搜同党。
有个军官被作为叛变分子的同党给押了上来,孙儒一看,觉得这条面色黝黑的大汉似乎有些眼熟。对了,想起来了,这个人叫柴存,是军中有名的神箭手。
早先还在秦宗权当老大的时候,这个柴存还只是名骑兵,有一次打完仗后他在一片树林中休息,有山贼乘他睡着偷走了他的战马。秦宗权的地盘上不产马,战马全得从外地进口,是很宝贵的战略物资,所以秦宗权下过命令:哪名骑兵要是把自己的战马弄丢了,那他的小命也别要了!
柴存惊醒,急忙起来寻马。那几名山贼还没走远,只得藏身于树后,柴存望见大怒,狠狠一箭射去,超水平发挥,那箭矢竟然穿透了大树,又把树后的山贼扎了透心凉!其余几个山贼大惊:这也太夸张了吧!这哪里是弓箭?分明是穿甲弹嘛!珍爱生命的山贼们忙扔了马,四散而逃,战马遂被柴存抢了回来。
这则堪比李广射石的事迹让柴存出了名,甚至到了九百多年后,还被清末学者丁日昌选入了《百将图》,美其名曰:“林中夺马”。
孙儒见是柴存,顿起惜才之心,问道:“你也参与谋反了吗?”柴存不答,孙儒又问了一遍,柴存不卑不亢地回答说:“我和那个小校是生死之交,他谋反就等于我谋反,大帅要杀就杀,啰嗦这么多干什么?”
孙儒一看暗暗称奇,自己杀的人也不少了,除掉那些不知道自己命在旦夕的家伙外(比如秦宗衡),死前能够这么坦然毫无畏惧的还没几个。于是,孙儒决定不杀了,对柴存说:“如果你不反,今后好好为我作事,我会再用你的!”说罢,孙儒觉得应该加强一下说服力,让柴存永远牢记自己的不杀之恩,又下达了一道很狗血的命令:“你不要叫柴存了,改名叫柴再用吧!”
(注:现有的史料中并没有提及孙儒离间安仁义,和赦免柴再用这两件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将它们安置于孙、扬宣州相持期间,仅出自在下的猜测。)
当杨行密与孙儒在宣州正面战场相持不下的时候,双方(严格说应该是多方)在侧后的较量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原本孙儒曾派得力干将刘建锋守常州,大将归传道守润州,这次孙儒南下,将他们全部带到了宣州,使得两地几成空城。甘露镇使陈可言(《吴越备史》称作陈可立,在下查不到此人来历)乘机率一千多人占领了常州。景福元年(公元892年)二月,已收复扬州的杨行密军大将张训渡江南下,突至常州,兵微将寡的陈可言仓促应战,被张训亲手斩杀,一举克城,然后又派偏师夺取了润州。
四月,张训、李德诚以救楚州(今江苏淮安),败南侵的时溥军于楚州东南的寿河,并顺势生擒了他们的援救对象:楚州刺史刘缵,夺取了楚州。
就这样,在杨行密与孙儒最后摊牌之前,杨行密已经控制了宣、池、和、滁、扬、楚、常、润共八个州(宣歙道的歙州由刺史裴枢占据,只在名义上归杨行密),并且都已开始恢复生产,而孙儒几年征战打下的州城却被他全部弄丢了!双方后勤力量的对比,变成了极其悬殊的N比0,集结于宣州城下的孙儒大军已是一株无根之草,一棵无本之木!玩过即时战略游戏的朋友们不难明白,打持久战对缺乏资源的一方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