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燕子楼 九

石佛山,因山体东侧有北魏太武帝南征时凿成的石刻大佛像而得名,今天的名字则叫云龙山。山呈南北走向,全长六里,最高处海拔104米,虽然不怎么高,但放在黄淮平原也算得一个重要制高点了。顺便提一句,石佛山的北端就是著名的戏马台,看过《刘裕评传》的朋友应该还记得这个地方吧?

朱瑾自以为得计,殊不知已正中朱温之计!他一到石佛山下,就一头钻进了朱友裕和霍存设好的陷阱,两万大军很快就被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汴军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朱瑾率少数精锐,拼死苦斗,终于杀出条血路向北逃走。

霍存所部因为全是骑兵,行动迅速,跟在后面紧紧追赶,把朱瑾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得硬着头皮率残众回头一战。应该说朱瑾确实很有战斗力,他虽然再次被打败,却让汴军大将霍存中箭身亡,汴军因此停止追击,朱瑾终于成功地逃回了兖州。

朱瑾跑了,霍存死了,朱友裕的麻烦大了。

本来,朱温此次如此精心布置,为的就是收获“朱二哥”的人头,谁知人头没等到,却等来了一封挂号加急的检举信!

检举人同朱友裕一样,也是进了朱家“友”字辈的,大名叫朱友恭。不过在几年前,他的名字还叫李彦威,本是朱温家中一个家僮,因其人聪明伶俐,特别善于揣摩主子的心思,然后再抛弃所有做人的底线加以迎合,所以很得朱温的喜爱,将他赐名收为义子。

凭着这层“父子”关系,凭着对朱温的不要脸的百般讨好,朱友恭虽没有名义大哥朱友裕的显赫战功,却也开始在军中平步青云,此时已官拜都虞侯,负责在军中掌管军纪。

不过不管在什么时代,用真本事打拼的人,都很难看得起用献媚上位的新同事,所以对于这个突然加入的便宜弟弟,朱友裕非常藐视,很少给他好脸色。他也不看看人家朱友恭是什么人?教科书一般经典的小人啊!不知道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么?

同为史书上的反角,朱友恭虽然混得没有李存信那么成功,但栽赃、陷害、告黑状之类的本事可是有过之无不及!朱友裕用轻蔑眼神投射过来的作用力,全被朱友恭积攒成势能,只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转化成更大的反作用力!现在,这篇集反作用力之大成的作品送到了朱温的面前。

朱友恭在检举信中诬陷说:“我虽然怕父王(朱温在龙纪元年(889年)受封为东平郡王,说来有趣,早在天宝九年(750年)唐朝第一次给异姓武将封王,爵号也是东平郡王,那个人是安禄山)您伤心,有伤贵体,但作为您忠实的儿子,出于我的孝心、忠心、责任心,孩儿我还是不得不将大哥朱友裕最近的奇怪举动向您汇报:大哥他统率十万大军,占到了父王总兵力的大半,可围徐州这么久,却从不主动出击,致使徐州久攻不克;这次石佛山会战,本可全胜,大哥他却故意放纵朱瑾逃走,不加追赶,迫使霍存将军只能带很少的骑兵追击,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我再回想斗门之时,大哥他莫名其妙地弃营而走,事后又不加通报,差点儿陷父王您于危境!难道这些都是偶然吗?孩儿不得不问一句:这到底是为什么?”

燕子楼 十

看罢此信,朱温先是大悲,为霍存而悲。霍存英勇善战,素有忠勤之名,在龙纪元年的萧县事件后,庞师古被朱温当作第二个朱珍使用,而第二个李唐宾就是霍存,他是刚刚被朱温看中,正准备重点培养的大将,前程似锦的红人,就这样没了。很多年后,朱温成为皇帝,在繁台检阅军队时,还曾对身边众臣说:“如果霍存还活着,那里用得着我像今天这样事事亲为!”并给霍存追赠官号为正一品的太保,真正的太保,不是李嗣源那种加了“检校”的太保,更不是李存孝那种只存在于小说上的文学太保。

因此当朱温得知霍存已死时,极为伤心,再一想到霍存战死的原因,不由转悲为怒,当即叫来使者,急命其速至徐州大营,传令给都指挥使庞师古,命其接替朱友裕指挥全军,并将朱友裕押回汴州受审!

OK,一切尽在朱友恭的算计中,又一起冤案即将制造成功!

然而,当这个使者风尘赴赴赶到徐州大营,却发生令人咋舌的工作失误:他竟然将本该交给庞师古的军令误送到了朱友裕的手上!朱友裕不是李存孝,他没有李存孝那么勇猛,却远比李存孝会做人,史书称其“性宽厚,颇得士心。”这不禁让人有所怀疑,信送错,也许并不是真正的“失误”。

接到这一纸并不是给自己的命令后,朱友裕感到大祸临头了:自己这个立下不少战功长子,在父亲心中的可信度,还远不如朱友恭那个溜须拍马的养子!现在怎么办?

回去见父亲辩冤?朱友裕似乎对朱温的宽大执法毫无信心,他从当年朱珍的下场判断,回去很可能凶多吉少,这一选项马上被朱友裕在心里否定了;

或者学李存孝造父亲的反?也不行,那是连功盖宣武的朱珍都没敢尝试的高风险选项!即使不考虑父子之情,光比较一下朱温与朱友裕在军中的威信,此时造反也几乎是必败之举。

那就只剩下第三条路,走为上了。朱友裕抛开大军,只带上最亲信的数名骑兵,避开大路,顺着山间小道,奔往一个小山村,那个小山村的名字听起来富贵逼人:衣锦乡沛王里!不过就在几年前,那地方的名字还很土鳖,叫“午沟里”。没错,就是朱温的老家,朱温那位忠厚本份的大哥,也是朱友裕的伯父朱全昱还住在这里。

可大伯藏得了你一时,保不了你一世啊。朱温的正妻,已受封为魏国夫人的张惠(姑且用这个名字),不知通过什么渠道探得了朱友裕下落,秘密派人到朱全昱家,吩咐朱友裕赶快回汴州来,向父亲认错!

朱友裕信不过朱温,却信得过与他并无血缘关系的嫡母,即使这位嫡母已经给他生了个弟弟朱友贞,自己死了对朱友贞夺得继承权更有利。因为不止朱友裕,朱温手下的所有人都知道,美丽的张惠夫人是个大好人,史称:“太祖(朱温)时时暴怒杀戮,后(张夫人后追封为元贞皇后)尝救护,人赖以获全。”

于是朱友裕回来了,连夜奔回汴州,于天明时泣拜于堂上。他的预感果然没有错,朱温暴怒,喝令左右将朱友裕推出斩首!听到动静的张夫人来不及穿上鞋,赤着脚跑到前堂,从刽子手手中一把抱住了朱友裕,流泪道:“孩子你放弃了兵权,只身一个人回来请罪,你的清白已大白于天下!”

这样一来,除了朱温,谁还敢动朱友裕?朱温听到爱妻这一番哭述,也有所悟,他对妻子的判断力是很佩服的,因为很多事例已经证明,常常比他更准确。他的怒气像以往一样,被张夫人的爱融化了,那好吧,友裕免死,改知许州。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8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总老师麦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第18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