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复恭退场 五
危机解除,顾彥晖大喜,果然举办盛大宴席款待西川众将,联络东、西川之间传统友谊。华洪、王宗侃回到西川军大营,也“热情”地回请顾彥晖,眼看王建编写的下半集剧本就将顺利上演之际,发生了奇怪的事。
史载:王宗弼不知何故卖了义父的马,把王建的秘密指示悄悄告知了顾彥晖。于是顾彥晖回复说:昨天喝得太多,吃坏了肚子,不能来赴宴!王建轻取东川的计划因此破产了,西川大军只好班师回还。《十国春秋》上说,王建很快弄清楚这是王宗弼干的好事,但却没有追究这个干儿子的责任,对他依然信任。
我很难相信,背叛干爹的王建能够容忍自己干儿子的背叛,这段记载中一定存在关键性的误记或漏记,但在下找不到其他说法前,只好姑妄听之。
不过这也不完全是坏事,把拳头缩回来,也正好蓄力再挥出去打人,讨打的那个,当然是杨晟。二月二十六日,王建集中了五万大军,以侄子王宗裕、义子王宗侃、王宗瑶、还有华洪等四人为将,大举进攻威戎镇。
杨晟亲自率军迎战,大败,只好退回彭州固守,同时向杨家班求救。杨守亮还是讲信用的,他在得知彭州告急后,马上下了大本钱,派出了两支大军救援杨晟。
一支由将军符昭率领,采用围魏救赵之计,绕开一路上的据点,直攻成都,一直推进至汉州三学山。此时西川军主力集结于彭州城下,成都兵力空虚,王建只好急召华洪回援。接到命令,华洪没有一刻耽搁,马上率数百精兵星夜兼程,南下救援,当他赶到三学山时侯,太阳已经不见了踪影 ,符昭的军队正在营地里欣赏床前明月光。
可是华将军,敌众你寡,就凭这几百人,你有把握打退符昭吗?华洪笑了:打不过,可我没说一定要打啊!乘着夜色,华洪故意逼近到距离符昭军营很近的地方扎营,近到能够听到对方营中隐隐传来人嘶马鸣。然后,华洪为符昭准备了一场大型音效表演,让所有士兵放下刀枪,客串更夫,由少到多,渐渐增加打更人员数量,听起来似乎这天晚上不断有新的军队到达三学山。
符昭在营中听见对面打更那越来越密集的梆子声,暗暗心惊:虽然我们是来围魏救赵的,可也不用这么受“优待”吧?既然西川大军都来到这里,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那么还是全师而退吧,再晚就成杨晟的替死鬼了!于是,以为自己即将遭到西川军主力攻击的符昭,连夜悄悄弃营逃走。对了,顺便通知一下另一路友军,我军的调虎离山行动非常成功!你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开进彭州了。
杨守亮派出的另一路军队共有二万余人,带队的是杨守亮的三个干儿子:杨子实、杨子迁、杨子钊,任务是与杨晟军队合作,里应外合,打败西川围城军。他们在接到符昭的好消息后,赶到彭州城外,才发现中招了:围城的西川军至少有五万大军,是他们兵力的两倍半!那个该死的符昭啊……
个人观点:如果李世民在此时以强藩的身份参与逐鹿天下,那我很看好他。如果代替李晔要中兴大唐,我看机会不大,换赵构同样不行。
在唐末,皇帝身份所受到的桎梏太多,实力微小,名声却巨大,处于众目睽睽之下,稍有动作就会遭到藩镇、宦官等不愿意皇室中兴诸势力的联合打压,远不及强藩有发挥余地。
至于赵构的成功,一是因为赵宋一百多年的统治重塑了中国人的忠义观念,唐末无此条件;二是在受到强大外力攻击的情况下,汉民族的内部凝聚力被激发,虽然涌现出大量的实力派军人,内斗程度却很低,唐末亦无此条件;第三,在满足前两条的基础上,赵构是宋徽宗唯一没被金兵俘虏的皇子,拥有无可争议的正统性。这一条,李晔也不具备。当然就算他具备,在忠义观念淡薄的唐末,在群雄只为自己利益,相互争战的唐末,也没什么用。但如换个时代,如南明,那么这一条还是非常重要的。
杨复恭退场 六
情势如此,如何是好?既然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要不咱们迎难而上,创造一次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三只小羊,哦,不,说错了,应该是三位小杨的脑袋激烈晃动起来,仿佛刚吃过摇头丸,这种风险最大的选择首先被否定了。
或者就地扎营,先与西川军对峙,使其不能全力攻城,同时向干爹干爷爷请求援兵。“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也是那位叫孙武的老前辈教导我们的正确选项。胡说,如果西川军直接朝我们杀过来,我们能做到“不可胜”吗?
非常有主见的三位小杨排除了那些不和谐的噪音,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聚在一起开会,很快达成了高度的一致:他们选择了第三条路,带着这未经一战的两万大军,向王建投降!这算什么事啊?
经此一战(真能算“战”吗?),杨守亮算是元气大伤,彭州城内的杨晟急得像尾巴着火的猫,连忙给杨家班的另外几个头面人物,杨守贞、杨守忠、杨守厚写信:如果你们觉得直接和王建交手心里没底的话,那就去进攻东川吧,迫使王建分兵救援盟友,也可以缓解彭州的压力(杨晟还不知道王建和顾彦晖其实已经翻脸了)。
此时东川有员将领叫窦行实,当过神策军督将,杨家班乘机利用杨复恭是神策军老长官的资历和他套近乎,成功地说服窦行实充当内应。有了这份底气,加上杨晟的告急信,龙剑节度使杨守贞、武定节度使杨守忠、绵州刺史杨守厚决定联合行动,第二次大举进犯东川。
冲在最前面的,仍然是辖区距离东川最近的杨守厚,可他还是晚了一步。刚走到涪城(今四川绵阳),就接到梓州方向传来的消息:窦行实阴谋暴露,已经让顾彦晖给杀了!杨守厚不敢打硬仗,急忙撤退,甚至没通知后到的杨守贞、杨守忠二人,害得两位一到前线就断了粮,进退失据,徘徊于绵州与剑州之间。王建乘杨家班阵脚大乱的机会,派将军李简、吉谏出击,进攻这三位中杨(杨复恭才能算老杨),三战三胜,斩俘六千,招降一万五,三杨只得仓惶遁逃。
三度南下,几轮交锋,杨家班被王建打得几无还手之力,主力大半覆没于蜀中,逐鹿天下的心碎成了渣,只剩下一路被逐的命。好在王建的主力正被杨晟牵制在彭州,暂时不能北上威胁山南西道,所以呢,这还不是杨家班遇上的最大霉头,更糟的消息来自西北边:凤翔的李茂贞马上要杀来了!
李茂贞生于唐宣宗大中十年丙子岁(公元856年),外在形像与他光荣的属象很般配,尖嘴猴腮,貌如老鼠,有点像后世东邻的丰臣秀吉。从宋文通变成李茂贞,从博野军小卒进化成凤翔节度使的经历,让他悟出了这世道的真理:有枪就是草头王!军队、地盘,是安身立命的本钱,一定要好好爱护。所以对于手下而言,李茂贞可以算个好领导,性格宽厚,待下随和,不喜欢摆架子,对治下百姓也算得上关爱,如同赵传的歌词:“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但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地盘,针对的不是自己的属下,那么贪婪、凶残,这些可能代表了李茂贞真正本质的元素,就会出现在那张不太精致的老鼠脸上。比如当他得知杨复恭被皇帝赶出长安,杨家班集体向朝廷叫板时,认识到自己大发展的机会到了,对山南之地的垂涎在不知不觉间已溢出了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