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附文:权宦的宿命

作为唐末权宦中最具政治手腕的人物,田令孜的一生作为,几乎可以视为唐代“阉祸”的标本。

可能是由于痛恨他在唐朝灭亡过程中所起到的加速作用,在下见过的很多文章,都将田令孜从德行到能力,统统贬了个一无是处。但这至少,是不够公允的。

其实,田令孜的出身,在宦官中都属于微贱,一旦抓住机会,便以当保姆的天才侍奉童昏之主,并以此为支点,在北司纵横捭阖,先后斗垮了刘行深、韩文约两位前辈,排挤掉同样野心勃勃,且树大根深的杨复恭,忠勇果敢,有强大军方背景的杨复光,宦界元老,郑畋的政治盟友西门思恭等人,终于在强手如林的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唐朝能够左右全国局势的最后一个大宦官。如果田令孜毫无过人之处,怎么可能做得到?

但遗憾的是,田令孜尽管精明狡猾,是个不折不扣的宦官界强人,却仍无疑是最糟糕的国家领导人之一,因为促使他荣登高位的那一身本领,没有一项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虽然这不能怪他:如果一个制度决定了当奴才的人才容易上位,那么上位的自然都是奴才!

宦官本是苦命人,不是环境所迫,谁会自愿做一个残缺的男人?在丧失了做人权力的同时,也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永远只能在主子面前自称奴才。但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自然也就越强,人的自尊心是难以被真正消灭的,越是在一方面受压制,就越容易另一方面找到突破口,做变态的渲泄。这使得宦官不出人头地则已,一旦出人头地,就往往摆脱不了从可怜之人到可恨之人的进化。

宦官产生的途径,决定了他们没有经历从政培训的机会,却偏偏有很高的机率成为从政之人的上级领导。宦官的上层分子掌握大权之后,除掉仿佛发生了基因突变的少数人(如前文提到的杨复光,以及后文将要提到的张承业)外,绝大部份掌权宦官都不具备治理国事的基本素质,却一般都精通引诱人主纵欲作恶的宵小本领,以及勾心斗角,残害异己的权谋。原因无他,当奴才的人不懂治国,不会妨碍你高升,但如果你不会讨主子喜欢(也就是脸厚),不会害人(也就是心黑),那就高升不了!

然而,厚黑之术虽然有用、有效,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不可豁缺,但它却也有限,仅仅凭借厚黑两招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古今绝无。大唐体制内的受益者田令孜,最终输给他干儿子,身处体制外的破坏者王建,主要原因不是王建比他更厚黑,而是王建上位原因和他不同,本事并不局限于厚黑两招。

当一个帝国的人才选拨机制,蜕化到只能选出奴才时,初看似乎是奴才们的大幸,但其实帝国也在同时窒息了自己的生机。上位的奴才们如寄生于帝国的病毒,很少为这个肌体提供正能量,他们的所做所为大多是在不断破坏自身的培养基。虽然在多数时候,这并不是奴才们的主观愿望。如田令孜在其掌权的后期,为了保住自身的权势,也实实在在做出了拯救大唐的努力:重建中央禁军(这一条他甚至比李晔干得好),为中央回收财源等,较之后来的杨复恭、刘季述,田公公更有责任感。但无奈专业不对口,田公公擅长的是打击报复,是党同伐异,是贪污索贿,一句话:是破坏,不是拯救!所以,他不可能做好他强项外的事,不但如此,反而弄巧成拙,让帝国在徒劳无功之余再次伤筋动骨。

最终,曾经庞大强盛帝国在一次次打击之下,成了一具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体征的植物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宦官们的末日随之到来,接下来的权力舞台,已完全属于军阀,直到他们在优胜劣汰中打出一个新的帝国。然后呢,重复昨天的故事……

因此,看到很多文章责骂田令孜祸国殃民,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之时,在下想为他说一句话:田令孜的悲剧几乎是帝国的宿命,当他一脸微笑,拿着糖果,成为小李儇的知心大叔叔起;当小李儇在公公们簇拥之下,坐上那张硬梆梆不合体的龙椅之时,一切的一切,就已经无可更易……

杨复恭退场 二

李晔对杨复恭的仇恨,让杨复恭曾经的干儿子,著名的三姓家奴李顺节(原用名:杨守立、胡弘立)看在了眼里,乐在了心里:自己邀功求赏,甚至取代干爹的机会到了!李顺节马上跑到李晔那里去告密,将自己担任干儿子期间,干爹干过的所有坏事全盘托出,肆无忌怛地在李晔的怒火上加把油!

既然在禁军中握有重兵的李顺节已经表明了态度,李晔决定,和杨复恭摊牌,下旨:外放杨复恭为凤翔镇监军宦官。赶出中央就不说了,杨复恭明明有这么多干儿子在外边当节度使,李晔一处也不让他去,故意安排他去与田令孜感情深厚的凤翔李茂贞那里,这良心真是大大的坏了!

从某个角度而言,杨复恭与李晔其实是同道中人:对于自己的好和别人的坏记性极好,对自己的坏和别人的好则转眼就忘。所以,杨复恭感到了加倍的委屈与愤怒,他写密信给自己势力最大的干侄儿,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说:“承天门(长安城太极宫的正门)本是隋朝的基业,岂是天生属于李家?贤侄你现在要做的是:抓紧时间储备粮食,训练士卒,好好备战,一粒米、一文钱也不要上缴中央!想我当初排除万难,于荆棘丛中拥立寿王为帝,不料他刚刚登上大位,就想除掉制定大策的国老,天底下竟有如此忘恩负义的天子门生!”

退路打好了,那怎么对付圣旨呢?杨复恭想到罢工,他回到自己位于长安昭化坊的府第,宣布:我不去!我病了!我要退休!

李晔现在最不怕的,就是杨复恭撂挑子。九月八日,李晔派人到杨府传旨:批准了杨复恭退休的“请求”,升他为上将军(禁军十六卫理论上的最高长官,从二品,在唐朝,二品及以上官职全是虚衔),并赏赐茶几、手杖。一路走好吧您呐。

杨复恭弄假成了真,实在气不过,待接下圣旨后,竟然命令心腹杀手张绾暗中追上去,把传旨的宦官刺死于回宫的途中!好吧,你不仁,我也不义,李晔与杨复恭之间弥漫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杨复恭的宅第距离禁军的玉山军营很近,而玉山军营的长官玉山军使杨守信是杨复恭的义侄(杨复光的义子),此时仍然是杨氏的坚定党羽,杨复恭退休之后,他时时前往杨府晋见,一见面就盘桓良久。这一非常时期的不正常现象,马上被人告知了皇帝李晔,引起了他的高度警觉:他们在商量什么事?要谋反么?怎么办?后下手遭殃,先下手为强!

一个月后的十月八日,李晔集结了自己调得动的那部份禁军,亲自登上安上门城楼检阅,随即下令:命天威都将李顺节,与神策军使李守节率军出击昭化坊,目标:杨复恭的项上人头!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6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总老师麦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第16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