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河阳事变 一

促使朱温从魏博撤军的河阳事变,得从朱温还在黄巢麾下时,就认识的两位老同事说起。

第一位老同事名叫李罕之,生于陈州项城县(就是黄易小说中那个边荒集的原型)一个富农之家,小时候被望子成龙的老爹强逼着念书参加科考。可惜生性无赖,酷似泼朱三的李罕之绝对不是读书的料,实在读不出什么名堂,便上演了一出逃学威龙,剃光头发,去寺庙申请当和尚(有一说“罕之”就是他当和尚之后取的法名)。

李罕之身材高大,膂力过人,骁勇好斗,造型举止都和鲁智深差不多,又兼蛮不讲理,没过多久,陈州周边的和尚们都视他为灾星,没一个寺院敢收容他。无处落脚,变成了下岗和尚的李罕之只得四处云游,靠乞讨混日子。

有一天,他流浪到河南酸枣县化斋,大概因为他长相凶恶的缘故,从早到晚,竟然连一粒米都没要到!李罕之感到自己崩溃了,原以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谁知佛门之大,竟处处不留爷!

于是,李罕之撕烂身上的僧衣,把破钵盂往地上狠命一砸,真正的破罐子破摔,跑到山西当山贼去了。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到土匪窝里再就业之后,李罕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对口强项,由一位失败的和尚转变为一名成功的强盗。

在李罕之日常工作地域附近,有一座摩云山,其四面都是陡峭的绝壁,只有一条狭窄小道可通山顶,山顶却有平地数十顷可供居住。为避匪乱,有大量的武装流民盘距山上,修筑城寨,并凭借天险,屡次打败进犯的强盗,成为山西土匪心中永远的痛。李罕之偏不信邪,他率百余土匪乘夜攀崖上,一举攻陷摩云山,大长了山西土匪的志气,从此声名大噪,人送外号:“李摩云”。

黄巢起事后,看准了历史发展方向的李罕之,放弃了他山贼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投奔草军,以其过人的勇力,渐渐升为大将。黄巢南下江浙时,被高骈的大将张磷击败,李罕之又与秦彦、毕师铎等人一起“叛变革命”,投降高骈。

在高骈手下,李罕之显然没有秦、毕两位老同事混的好,被打发到淮南的边疆地区光州担任刺史。当在寿州造反的屠户王绪,打着江湖老大秦宗权的旗号进犯光州时,高大帅、吕仙人拒不发兵相救,害得兵微将寡的李罕之呼天不应,叫地不灵,只好放弃光州,也放弃在高骈手下出人头地的念头,先奔回自己的故乡项城,招兵买马,而后再北上河阳,投奔同样当过造反派的诸葛爽。

诸葛爽待李罕之就比高骈要恩厚多了,经其向中央推荐,李罕之在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升任河阳节度副使兼河南尹(洛阳市长)、东都留守,负责抵御秦宗权(洛阳原本为中央直辖,并非河阳镇的领地,诸葛爽乘皇帝逃亡巴蜀之机,把这份国有资产给侵吞了,类似于王重荣夺取河中盐池)。

也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影响李罕之后来命运的事。

第一件,是李克用在上源驿之变中死里逃生,撤回河东时路过洛阳,李罕之亲自迎接,并提供了优厚的食宿。重感情的李克用对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感激莫名,从此视李罕之为挚友。

第二件,黄巢手下的另一员大将,也投降了诸葛爽,再次与李罕之成为同事,他现在的名字叫张全义。

河阳事变 二

张全义原名叫张言,不过也有说叫张居言的,字国维,濮州临濮人,其家世代务农,“薄有田产”,大概是个小地主。有这点儿家产作底子,年轻时的张全义读过书,能识文断字,还混进了县机关当一个小职员。

如果说骠悍好斗的李罕之天生就是一刁民,那么生性忠厚和善,甚至带着几分委屈求全的张全义,原本是很有机会当个大唐良民的。但不知什么原因,临濮县的县太爷就是看这个小职员不顺眼,或者是觉得这个人人善好欺,不欺负欺负对不起自己的优越感(后来的历史证明,见到张全义后产生这种施虐冲动的人,还远不止这位县太爷),他几次三番地羞辱张全义,享受给部下穿小鞋的快感。

张全义虽然是个很能忍的人,但在条件允许的时候,也信奉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所以等黄巢起事,他就弃职不干,投身草军。在黄巢麾下,张全义多建功勋,渐渐赢得黄巢的欣赏和重用,黄巢称帝于长安之时,张全义被任命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并兼任水运使,负责为在唐军重重围困下的长安提供物资给养,论官位在朱温之上(据在下收集到的资料,张全义是除尚让之外,降唐齐臣中级别最高的)。

张全义在齐朝任职期间的具体作为已不可细考,但从长安被围困的强度和时间都大大超过被杨行密围困的扬州,长安的粮食供给却一直稍好于扬州这一事实来看,张全义应该是出了力的。不过不管张全义如何称职,黄巢还是被打垮了,齐军河南兵败后,张全义脱离黄巢,逃往河阳,投奔诸葛爽,并得到了唐朝的赐名“全义”。

大概因为诸葛爽也是县衙小职员的出身,也曾受不了上司欺压造过反,也受招安降唐,对有相似人生经历的张全义还算不错,尽管张全义降唐很晚,官也比较大,但诸葛爽没有象时溥对尚让那样卸磨杀驴。不过比起投降前辈李罕之,张全义在河阳的地位,是要逊色一筹的。

光启二年(公元886年)诸葛爽病逝,部将共同拥立他的儿子诸葛仲方为河阳节度使,但诸葛仲方只是一个小孩子,并没有能力真正掌控河阳,李罕之、张全义这两位黄巢系大将便歃血结盟,拜为异姓兄弟,共同对抗河阳的元老系大将刘经。一场河阳内战打下来,李罕之、张全义得到泽州(今山西晋城)、怀州(今河南沁阳),刘经挟诸葛仲方得到孟州(今河南孟县,河阳总部所在地)、洛阳,大家谁也没把谁吞了,只是将河阳镇一分两半。但没过几天,秦宗权的大将孙儒侵入河阳,攻占洛阳、孟州,自称河阳节度使,刘经抵挡不住,与诸葛仲方一起逃奔汴州投靠朱温,之后他们的下落就都没有记载了,河阳诸葛氏灭亡。

不久,由于朱温取得三次汴州大捷,秦宗权主力丧失,孙儒被调去入侵淮南,李罕之、张全义在取得了李克用的支持后,乘机出兵南下,又收复了孟州、洛阳。取得这一成功后,李罕之将泽州送与李克用作为谢礼。

李克用的回礼与朱温在魏博做的差不多,上疏推荐李罕之为河阳节度使,张全义为河南尹兼东都留守,将河阳镇变成自己的小盟弟。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3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总老师麦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第13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