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净弓藏 三
回到大营,高仁厚见这一仗中弃营逃跑的士兵太多,担心到了明天一早,不惩处则违备军法,如严格按军法处置,则杀人太多,便吩咐在军中素有忠厚长者之誉的孔目官张韶:“你马上临幸幸派出步探子(军中侦察兵),赶快追上那些逃走的军士,告诉他们说:‘东川军已经退了,幸好大帅没有离开自己的本营,不知道你们逃走的事,赶快乘夜回去,明天早上照常参见,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于是,到了四更(凌晨2:00-4:00),当夜逃走的官兵已陆续回到自己的军营,只杨茂言副司令,因为逃到早,又跑得快,骑快马的步探子追到张把(今四川三台南)才把他追上,因此回来的最晚,不过也在天亮之前回营了。
第二天一早,众将在主帅大营集合,参见高仁厚。待大家各就各位,处理完一些日常事务后,高仁厚突然对坐在副席的杨茂言说:“我接到报告,说杨大人您昨晚上身先士卒,跑到张把去了,有这回事吗?”
杨茂言大吃一惊,忙掩饰说:“昨晚叛军攻击大营,我听左右说,高帅已经离营退走,我忙赶去追随护卫,后来发现情况不实,所以马上又回来了!”
高仁厚差点儿被他气乐,正色道:“我与公一同接受朝廷任命,讨伐东川叛贼,如果我临阵脱逃,你该做的,不是什么追随护卫,而是把我喝斥下马,明正军法,然后代领大军,最后上报朝廷即可。而现在,你身为副帅却最先逃跑,事情败露后还敢撒谎抵赖!你自己说,该当何罪?”
杨茂言汗流浃背,嗫嚅再三,只得硬着头皮答到:“按律当斩……”
高仁厚笑道:“你这回总算说对了!”立即下令将杨茂言推出斩首,昨晚曾出逃的其余将领无不吓得双腿打颤,再不敢轻易跑路了。稍后,高仁厚将昨晚俘虏的东川士兵全部释放,郑君雄从回来的士兵口中得知高仁厚的处理后,大惊说:“他的军纪如此严明,以后不能轻易与他交战了。”
不过,郑君雄虽然这么说,却没能真正做到。五月二十三日,鉴于十七日夜战险些失败的教训,为消除侧后的威胁,高仁厚决定集中主力,先击破郑君雄部,遂留小部份兵力虚围梓州,以主力北上鹿头关。
梓州被围,郑君立来了,鹿头关告急,杨师立却坐守梓州,不敢出援。
当天,两川军队大战于鹿头关,高仁厚以诈败设伏之计击败郑君雄,到晚上,郑君雄放弃鹿头关,逃奔梓州。东川军由此失去梓州城外最后一支有生力量,而高仁厚却又得到了成都派来三千援军,便返身杀回,将梓州更加严密的团团包围。
屡战屡败,外援无望,杨师立的战场表现又懦弱无能,城中守兵士气低落,生二心的条件渐渐成熟了。于是,高仁厚写了书信射入城中,招降城上守军:“我不忍心看到城破之后,让城中百姓一起玉石俱焚,也想给你们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所以特命军队暂停攻城十天。如果十天之后,还没有人将杨师立的人头送出来,那我就将军队分成五批,每批一天,轮番攻城。我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很容易,而你们受得了五天不眠不休吗?倘若那时城还未破,我将在四面发起总攻,你们将不可能幸免,所以现在还是好好考虑一下吧!”
几天后,心理防线崩溃的大将郑君雄突然在守军中高喊:“天子要杀的,不过杨师立一个元凶罢了,和大家没有关系!”早已无心打下去的东川守军顿时高呼万岁,跟着郑君雄一起冲击节度使衙门!
在可怕的撞门声中,众叛亲离的杨师立,终于做出了他这几个月来唯一正确的一次选择:自杀。随后,他那具已经没有痛觉的尸身又让郑君雄将人头砍下,连同他的妻子儿女一起,被呈献给高仁厚,第一次两川战争结束。
徐兄似乎把人品和能力混同了,所以对杨行密过从偏爱,对朱三过份贬低。乱世争雄,本就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绣花,不可能温良恭谦让。朱温的厚黑和“诈力”是道德污点,并不是能力缺陷,恰恰相反,正是他能在乱世中阶段性胜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依个人拙见,唐末群雄逐鹿中最重要的四个人,依战略水平排名为:朱温、杨行密、王建、李克用;依战术水平排名为:李克用、朱温、杨行密、王建。具体分析,等写到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