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虎谷 六
鉴于这种传说过份高的文学价值,和不那么靠谱的史学价值,在《旧唐书》、《资治通鉴》、《北梦琐言》、《册府元龟》等其他史书中,对这一段大特写全都做了马赛克处理,只称黄巢及其兄弟为外甥林言所杀。反正不管狼虎谷杀人事件的动机和祥细经过如何,黄巢的脑袋被林言拎了出来,这点总是没错的。
黄巢兄弟和林言的首级先是被送到了徐州,一同到来的,还有黄巢的姬妾,和在追捕黄巢行动中立下了功勋的前大齐太尉兼中书令尚让。端详着前任老大经过防腐处理的脑袋,前太尉大人也许还在暗在庆幸:幸亏我及时降了,不然咱脖子上这颗好头颅估计也已被盐腌着了!功名富贵不过梦一场,只要还能回家抱着老婆孩子,平平安安渡过余生,于愿足矣!
但他的新领导时溥不这么想,在时大帅看来,尚让已经犯了两条必死之罪:一、谁让你在黄巢手下官做得这么大?二、谁让你娶这么漂亮一个老婆,让大帅我心痒难耐?于是,背叛了旧主的前大齐太尉,在旧主死后没几天,便让新主子给杀了,他的妻子刘氏,变成时溥宠爱的小妾。
七月二十四日,黄巢的首级和姬妾再被送到成都,向天子献捷。据说黄巢的样子,原本就长得对不起观众,何况已经死了一个多月,李儇害怕晚上作恶梦,没有多看。但黄巢的姬妾们就不同了,个个婀娜多姿,赏心悦目,李儇想让她们服软,然后收入后宫,便问道:“你们都是名门望族之女,世受国恩,奈何从贼?”不想为首一女回答说:“黄巢猖獗之时,朝廷出动百万大军都挡不住,陛下您连宗庙社稷都不能保,只能逃亡山南。陛下现在却将不能抗拒盗匪的罪名加于弱女子之身,请问满朝文武,又该当何罪!”
这记耳光抽得太响亮,把李儇说得面子全无,不由得恼羞成怒,立即下令:将众女全部斩首!齐朝的嫔妃们,只比齐朝的皇帝多活了四十七天。
只是,这个数字,仍然不敢说是百分之百的可靠。
因为在两宋之际,民间一直相传黄巢其实没有死。他败至狼虎谷,自知已无再起的可能,便让林言杀死一个替身冒充自己,待残众出降之际,他本人却悄悄削发改装,绕小道向西出逃。黄巢的目标是东都洛阳,因为据他判断,在已经取得安身之地的旧部中,至少有一个人,不会害他。那个人过去的名字叫张言,现在叫张全义……
之后的故事,便众说纷纭了:有人说黄巢在洛阳龙门南禅寺出家,法号翠微禅师,并有舍利塔存世,曾作诗云:犹忆当年草上飞,铁衣脱尽挂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这首诗的版本很多,个别字词有偏差,其中的天津桥是建于洛水之上,沟通洛阳南北城的石桥,与今天的天津市毫无关系)
也有人说,黄巢后至明州(今浙江宁波)雪窦寺(位于今浙江奉化溪口镇西北,距蒋介石故居不远)出家,号雪窦禅师,以佛法修为精深为众僧敬服,真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雪窦禅师临入寂之时,手指脚下,众僧视之,乃“黄巢”二字。众人葬其于雪窦山,其墓地到宋时仍年年有人祭祀。
那么,在这么多种传说中,究竟那一种是真相呢?在下不知道,就是真正的专家,今天估计也不大可能完全搞清楚了。
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不管黄巢是已经丧生于林言剑下,传首千里,还是在很多年后,迎着夕阳独自走上天津桥头,概叹沧海桑田,笑谈无常世事,他对历史直接影响,都已在狼虎谷划上了句号……
遗臭流芳 一
比黄巢早几百年的东晋权臣桓温,曾说过一句名言:大丈夫倘若不能流芳百世,也要拼它个遗臭万年!说归说,桓温没能流芳百世,也没能遗臭万年。而黄巢,却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竟然把两者都做到了!
作为打破了晚唐死气沉沉的黑暗平衡,开启了五代血腥乱世的关键人物,黄巢在其死后的评价,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过程,就如同一条抛物线。
传统古史中对黄巢的评价,口径是比较统一的,“巢贼”、“巨寇”、“盗匪” 、“亹茸微人,萑蒲贱类”等等大同小异的贬义词,就是他们授予黄巢的头衔。不过,这似乎主要是官方意见,远未一统天下,民间还是存在不同看法。如元末明初的老愤青施耐庵,就借宋江之口,写出了部份体制外人士对黄巢所建业绩的羡慕与憧憬:他时若逐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体制内的公开咒骂,与体制外的暗地羡慕,黄巢的形象,就在这两者的并存中,渡过了千年。
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风气为之巨变,新的政治需要,使得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不一定货真价实,而且不包括真正成功了的农民起义)突然变成了史学新宠,被捧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黄巢的形象也随之扶摇直上,变成了“唐末农民起义的伟大领袖”,“坚定的革命家”,“天补平均”等漂亮口号被浓墨重彩地加上了重点符号,仿佛这就是他们起兵反唐的全部动机,光辉正确得无以附加!
又是几十年过去,随着意识形态狂热的逐渐淡化,人们对历史的研究总体渐趋理性,但在局部也有所偏差,例如对黄巢、李自成等“农民起义领袖”的评价,矫枉常常过正。
现今一些朋友似乎认为:只要离老教科书宣扬的东西越远,就显得自己越有见识!他们将各种史料中,提到过的黄巢军队暴行,全部不加甄别地一一罗列出来,个别的地方甚至还要添砖加瓦(例如将长安被毁的责任全推给黄巢、“计算”出他的军队在陈州吃掉三十万人等),然后得出了带有时尚恐怖元素的新结论:黄巢是个无恶不做的“变态杀人狂”,是个旷古少有的“超级食人魔”!
今天的爱好历史的朋友们都已经看清楚,位于抛物线顶端的黄巢形象,是经过了历史美容院整容后的结果,但似乎没有意识到,在抛物线两端低点的黄巢,同样不是他的真容。
我曾设想过,假如黄巢最终没有失败,而是让大齐王朝一统天下(当然了,以他的能力和当时的条件,实际上不可能),那么他得到的评价,将会与现在恰恰相反,成为一条“U”形线:
在《二十四史》中会增加一部《齐史》,上面一开篇会用造神的笔调吹捧之:太祖神文圣武孝皇帝,讳巢,性仁厚,深沉有大略……(被铁木真滥杀的无辜,至少比黄巢多十倍,但《元史》中照样可以称颂这位元太祖“帝宽仁”);
而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根据当时形而上学的“农民起义必败定理”,一定会用惋惜的口气骂到:轰轰烈烈的唐末农民大起义还是失败了,它被混入农民革命队伍的地主阶级阴谋家黄巢(就黄巢的家庭出身来说,这一条如假包换,比刘邦、朱元璋够格得多)篡夺了胜利果实,变成他建立新封建王朝的工具……(大家可以看一看当时是怎么评价刘邦、刘秀、朱元璋的,就知道当时对农民起义,其实是部份拨高,部份抹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