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儒者之勇 五

于是,郑畋跃床而起,一面割破手指,写下血书,派人向逃亡中的皇帝报告凤翔发生的情况;一面再次召集众将,劝以顺逆祸福。和不久前的第一次会议比起来,郑畋第二次会议的思想工作做得顺利无比,凤翔众将全都表示愿听郑畋调遣,与他们刚刚投降的齐朝不共戴天。并且歃血为盟,誓无二心!

随后,郑畋遣使密约关中各藩共讨黄巢,这些已经换上大齐旗号的藩镇竟也大多表示同意。另外唐朝在关中外围的一些要点,尚驻有数万名中央禁军(主要是驻防神策军和博野军),朝廷逃往山南后,他们顿失根本,郑畋乘机派人去抄底,将这几万大军全部招到凤翔。自此以后,凤翔镇的兵力之强,一直高居关中诸藩镇榜首。

不知大家觉得这个转折奇怪吗?在下可觉得非常奇怪。

读各种记载唐末五代的史书,都给我留下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千万不要对那个时代藩镇军人们的忠义观念估计过高,他们的理念是,只要肯多发工资,谁当老板无所谓!应该说,在齐使到凤翔之前,凤翔军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是遵守这项基本原则的,包括齐使到来时,他们都很配合送上了降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的思想觉悟在短短的一次宴会间,得到了巨大的升华,转眼全变成了愿为大唐豁出性命的忠义之士呢?

难道如史书记载,仅仅是被郑畋的忠义之举所打动吗?

在下相信,道德感召是有效的,但更是有限的,尤其是需要人们做出生死抉择的时候。比如今天,我们看到某则见义勇为的英雄报导时,也许会为之感动,并为之捐款捐物,但如果需要你捐个肾去救英雄,还有几个人能作出这样的牺牲?如果只是个别人受到感召仍有可能,但凤翔军的转变是全体性的,你能想像一群地痞在一夜之间全变成雷锋吗?

也许差不多同时期,发生在另一个重要藩镇的事,能够让我们窥探到这一轮巨变幕后的真正原因。

河中镇,即魏晋时代的蒲阪,位于今山西省西南部,包括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绛州(今山西侯马西)、慈州(今山西吉县)、晋州(今山西临汾)、隰州(今山西隰县),共一府四州。辖区内有著名的安邑、解县两盐池,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食盐产地,在晚唐平均每年向中央财政贡献的利税达到一百二十万贯,最多时可达一百五十万贯!要知道,当时唐中央每年的总收入也不过九百万贯左右,两池盐利已占到八分之一强!这是唐帝国的聚宝盆,在藩镇争霸的时代,其重要性如同今天的波斯湾。如果说凤翔是长安的西边屏障,那河中就堪称长安的东北门户,而且不论比大还是比富都能把凤翔远远甩在了后面。

儒者之勇 六

在黄巢攻进长安时,曾分出一支偏师克同州(今陕西大荔),迫近河中。此时的河中节度使,是一个文官出身,名叫李都的平庸之辈,他被黄巢大军的赫赫声势给吓住,也随大流向黄巢称臣。盐贩子出身的黄巢,当然深知河中两盐池所包含的巨大经济利益,因此当他意外地得到这株大摇钱树时,便极为兴奋地使劲摇。齐朝派往河中征税、征粮的使节络绎不绝,短短月余,竟达到数百人之多,甚至还要征调河中的军队。

由于齐朝的贪婪和李都的软弱,很快激起了河中军人集团的极大不满:按照晚唐的惯例,重兵在握的北方藩镇一般是很少向中央缴纳税银的,本镇的收入基本都用来供养本镇的军队(关中各藩镇因为地处较贫瘠的西北,平常还需要中央补贴),现在黄巢要改变老规矩,竭河中之财以为己用,这无疑是对河中军人利益的极大侵犯!(其实在黄巢入长安前,解县盐池虽在河中,却是由中央直辖,由两池榷盐使负责管理,朝廷逃亡后才被河中镇乘机纳入私囊。不过正常人的心理,对加薪总是心安理得,对减薪才会格外不满。)

在唐末五代,军人一生气,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河中军人集团的老大,行军司马王重荣发动兵变,赶跑了节度使李都,自立为留后,然后杀尽齐朝使节,宣布反正归唐。一旦为自己的腰包打仗,河中军的表现比原来英勇了许多,王重荣凭借黄河之险,击败了齐军朱温、黄邺(黄巢之弟)两部对河中的一次小规模讨伐,缴获粮船四十余艘,时间还在齐军讨凤翔之前。再后来,王重荣又吓跑了唐中央新派来,试图取代他的新节度使窦潏,从而牢牢地割据河中。

上述记载出自《新唐书?王重荣传》,《资治通鉴》则采用了另一种说法:王重荣在黄巢入京前的广明元年十一月即驱逐李都,十二月三日投降黄巢,后因受不了齐朝的敲诈盘剥,又尽杀齐使,回归唐朝阵营。这两种记载虽在河中降齐具体经过上有差异,但对于后来王重荣反正的原因记载却是一致的,那就是:

黄巢破坏了晚唐中央与北方藩镇之间通行已久的AA制,强征保护费,让河中军人集团在货比货之后,放弃对齐朝的支持。

一句话,当齐朝的藩镇远不及当唐朝的藩镇划算!在下认为,这才是河中、凤翔等一度臣服于黄巢的藩镇军人们(他们常常比中央派来的节度使更能左右藩镇的大政方针),在很短时间后又纷纷反齐的最根本原因。

我不知道在黄巢心中,是怎样定义自己成功标准的?如果仅仅是为了报当年的落第之恨,为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然后过把瘾就死的话,可以说他已经成功了。但如果他想取代李唐,建立一个一统天下的新朝,那他离成功还差得很远!

黄巢能够了打进长安,不是因为他的实力太强,实在是由于唐中央的力量太弱。而唐帝国真正的国力所在,不在中央,而是分散在诸藩镇。

自黄巢起兵五年来,一直奉行避实击虚的原则,只捏软柿子,很少啃骨头,真正被他打败的强藩大镇,只有一个淮南高骈,被消灭的则一个也没有,多数藩镇的力量保存都非常完整,甚至还有所增强,他们多数没有阻挠黄巢的进军,不是不能,而是不想,正是有了多数藩镇的默许,黄巢才能取得如今的阶段性成功。但这样的成功,他已经走到了尽头。

当黄巢连一块根据地都没有建成,就带着几十万人涌进长安时,就决定了他必然不能依靠自身解决后勤补给问题;当黄巢不能给他的庞大军队提供充足的补给时,就决定了他必然要对内掠夺长安市民,对外向臣服于他的藩镇课以重税;当黄巢向臣服于他的藩镇课以重税时,就决定这些并未被他打败的藩镇不会长久听命于他;当代表唐帝国真正实力的诸藩镇都铁心站到黄巢的对立面,不再打酱油时,齐帝国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多米诺股牌,就是这样一张张倒下来的。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6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总老师麦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第6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