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Ps:李信伐楚请参见楼上图片。

298最后的抵抗—楚国 (1)

同年,身在新郑的韩王安想要重新独立,遂起新郑之民叛秦,可还没多长时间就被秦国派来的大军给收拾个干干净净,并赐死韩王安。

同年,嬴政又派秦国名将王贲(奔)讨伐楚国,欲灭掉这个南方的心腹大患。

王贲,生卒年不详,为秦国著名将领王翦之子。虽是王翦的儿子,可这货行军打仗的方式与老子完全背道而驰。王翦行军打仗的准则在于稳,而王贲的准则则在于狠。

王贲领兵打仗最大的特点便是为了能取得胜利无所不用其极,他还极擅长长途奔袭作战,颇有些司马错当年的风姿。

王贲领大军直奔楚国,一举拿下楚国十余城,这使得楚王负刍大为恐慌,遂派使者前往魏国求得援军。(注:楚幽王于公元前228年崩,具体死因无可考)

魏王假知道,如果楚国也被秦国所灭,那在地形上魏国将被秦国彻底包围,于秦国之属国没有半点儿区别,遂决议援助楚国共击秦国。

可秦国的谍报工作何其高效,那边魏王假刚刚决定援助楚国,这边嬴政便将消息掌握的清清楚楚,遂命正在攻楚的王贲改攻击目标为魏国。

王贲得命不敢有丝毫怠慢,直接转而向北,以一日百里之速狂攻魏国。

魏国大梁以南之领土不到一月便被王贲灭的干干净净,甚至王贲的大军都已经杀到大梁城下还没见楚军有任何动静,由此可见王贲之超高机动性与楚王负刍之无耻。

魏王假仗着大梁城高粮多,遂打算一边与王贲打消耗战,一边遣使者于一众诸侯王求救。

可王贲根本不给他任何机会。那王贲引大梁附近之狼汤河水(今惠济河)狂灌大梁城,历时三月,大梁城被水泡的城墙崩裂,大梁存储的粮食也被泡的变了质,魏王假知道已无法阻止秦国的步伐,遂主动出城投降。可王贲根本就不吃你那一套,直接将魏王假斩杀于帐外,紧接着席卷魏国全境。

如此,中原第一个霸主,曾将秦国打的和狗一般,从公元前403年建国至今177年之魏国,灭。

那既然已经灭亡了魏国,没有了后顾之忧,嬴政的下一个侵略目标无疑便是楚国了。

按照正常来说,进攻楚国之统帅的最佳人选就应是拥有彪悍战绩的王贲了,可嬴政十分头疼这个王贲,这小子军事才能确实没的说,可他就像一把利剑一样难搞,很多时候甚至都不听从嬴政的命令就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搞,外加上王翦、王贲父子连灭赵、燕、魏,如果再让这父子将楚国给灭了,势必会功高盖主,到时候估计天下人只知道燕国有王翦、王贲,而不知道还有他这个秦王喽~~。

于是,嬴政打算再启用一个新人伐楚,这人是谁呢?就是嬴政手下的心腹战将—李信。

可这李信从来没有过独自统帅大军作战的经验,嬴政也不好直接命他统帅全军进攻楚国,这样势必会得罪现今秦国军界的第一把交椅王翦。所以,基本的样子还是要装一装的。

于是,嬴政招来了王翦和李信道:“二位将军,我现在想要荡平楚国,请问用多少士兵合适呢?”

话音刚落,只见一脸锐气的李信直接站起,双手啪的一握拳,“大王!给信二十万军足以荡平楚国,生擒楚王来见!”

看着自己心腹爱将一脸的冲劲儿和勇气,嬴政也被感染,心中泛起了无尽的豪情。可还没等他继续询问,王翦却摇头道:“大王不可,李将军之勇猛全国皆知,我并不是怀疑他的能力,可楚国立国多年,虽多次败于我大秦,但抵抗之力依然是全中原之最,再加上楚有名将项燕坐镇,恕我直言,二十万恐怕是不够啊。”

王翦是真心实意之言,可嬴政听罢却哈哈大笑,“将军老了,胆儿变得越来越小了,看看人家年轻将领,多么豪气!”

王翦听罢一愣,紧接着讪笑,“呵呵,是呀,老臣现在确实不行了,最近也总是腰酸背痛的,已经不堪大用了,老臣请从此告老还乡,安度晚年,还请大王恩准。”

这话一听就是不满嬴政对自己的埋汰,这才来了脾气。可人家嬴政早就想收拾你王翦父子了,这话正中嬴政下怀,遂借坡下驴,直接准了王翦的请求。

如此,嬴政命李信为伐楚大将,令蒙恬为副将,集秦国二十万精锐出击楚国。

299最后的抵抗—楚国 (2)

自从当初白起荡平郢都之后,楚国与秦相邻之地全属开阔平原,根本无险可守,虽说河南平元一带有浍河、惠济河、涡河、贾鲁河、汝河、颍河、沙河、洪河等,但均是由西北流向东南,汇于淮河,且诸河流之上游,在干燥季节流量不大,大部分均可以徒步过河,根本就构不成障碍。

基于此,李信选择的攻楚路线为今河南省东南部与安徽省西北部的广阔平原地带,因为李信知道,自赵国被灭以后,能够在野战中战胜秦国的国家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对楚军有所轻视。

李信认为,当秦军进攻楚国之时,楚军定将大军集结于汝水两岸(今淮阳商水上蔡一带边界之地)以御秦军。所以,李信用自己最擅长的大突击战法,将二十万秦军精锐分成两部,一部为自己亲自统帅,沿着汝水两岸前进,做正面之攻,另一部大军为蒙恬统帅,由汝水以南之地域迂回前进,经由舞阳—平兴(今河南省汝南县)—新蔡—颍邑(安徽省颍上县),绕过楚军左翼,会师于城父(安徽省太和县)钳击楚军。

可以这么说,如若楚军确实按李信所想布防于汝水两岸,那势必会被秦军撕得粉碎,可令李信万万没想到的是,楚军这次的行军主帅为大将项燕,而项燕所采用的战略战法与李信所想完全相反。

项燕认为,在广阔平原之地与敌军作战,最基本的就是不能被敌军包围,那李信的突击能力与当年的廉颇十分相似,这要是被李信围住突击,那天王老子来了都救不了。

于是,项燕采用了一种极大纵深防御法,他派遣少数斥候部队遍布于边界的各个要点来监视秦军的一举一动,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将主力部队全部集中于寿春以北的淮河北岸地区,准备等秦军深入疲惫之时对其进行雷霆打击。

公元前225年,秦楚之战正式开整。

李信大军至颍川郡(今许昌襄城舞阳郾城一带),然后迅速将大军一分为二,之后按照原定计划行进,两军一路势如破竹,连拔楚国数座城邑(注:实际的情况是,楚国为了配合项燕的作战计划,将边境各个要地的兵力已经全部后撤,所以李信与蒙恬军并未受到什么有力的抵抗)。

至蒙恬军到达于寝(今河南省沈丘县东界首之地)的时候,李信大军已经到达了平兴,因为并未受到什么有力的抵抗,就使得李信更为轻敌。

为了抢夺主要功绩,李信命本部加速东进。为了能达到最快的速度,李信甚至让士兵脱去铠甲交给辎重队,自领大军轻装而行。

这实在是太疯狂了,此种行为估计整个天下只有李信敢这么干。然而就在李信军渡过洪河,攻破楚军颍上(已经很接近寿春了)之时,他的麻烦来了。因为一直在暗处盯着李信的那头恶狼行动了。

通过前方斥候部队的探报,项燕对秦军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他见李信前后部队脱轨,断定李信的轻敌之心,以及现在其部的疲惫状态,遂出全部军队埋伏于秦军攻寿春的必经之路。

于颍上修整两日以后,李信再次领大军轻装向寿春突击,可就在他领军渡过洪河之时,忽听对面鼓声震天。再看,不知从何处杀出了好几万身穿土黄军服的楚国士兵。

李信大惊,慌忙令军队结成方阵,可此时秦军正在渡河,本来就大有不便,再加上楚军迅猛,秦军惊慌,遂未等大阵布置完毕楚军便奔杀过来。(注:本次战役楚军究竟出动多少人马未有记载,可凭历来秦国史官的“德行”可初步判断,项燕的军队一定不会超过秦军。再者说,如果楚军有好几十万的话,项燕也不可能在李信全无察觉的情况下埋伏成功。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项燕本次出动的部队尽是楚国之精锐。)

如此,双方就在这种情况下陷入了惨烈的白刃战。可秦军一没有重甲防身,二是慌忙应战,三为疲惫之师,这如何能是楚军的对手。

果不其然,李信的军队被项燕杀的大溃,遂领残部慌忙向城父撤军,意图与蒙恬部队汇合。项燕率领的楚军则在身后对李信部队疯狂追杀。

终于,经历了千辛万苦,李信终于是活着逃到了城父,可他所带的秦国精锐已是十不存一,蒙恬部队一见李信部被杀的如此德行,心中满是恐惧,士气很是低落。

而反观现在的楚军,正携着大胜之威,气势如虹。

基于此,蒙恬和李信断定,在这种情况下交战,秦军必败,遂从城父撤出,急速退往秦国境内。

可项燕根本不会给你这个机会,他带领楚国部队紧随秦军,竟然三天三夜毫不间歇(由此可见这批楚军之精锐)。

眼看楚军距离秦军越来越近,如果照此下去,被追上也是时间问题。

于是,当秦军撤到城邑之时,李信和蒙恬亲自带领士兵修建壁垒,打算以坚壁清野的方式消耗楚军锐气,如果运气好的话,甚至能够反败为胜。

战国》小说在线阅读_第26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鸟山居士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战国第26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