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荆轲走了,带着所谓的勇士秦舞阳走了。二人一路无话,很快便到了咸阳。
荆轲并没有直接前去咸阳王宫,而是直接找到了嬴政的宠臣蒙嘉,并给了他一笔丰厚的钱财,让他向嬴政推荐自己。
蒙嘉收了钱财必定办事,他找到了嬴政对其道:“大王,燕国实在是畏惧我秦国威严,不敢出兵抵挡大王的军队,请愿献出整个国家作为大王的臣子,从此排在秦国的诸侯里面,向大王进献贡品,缴纳赋税,以求守住燕国祖宗的宗庙。因为燕王畏惧大王,不敢亲身前来向大王诉说,特斩下樊於期的首级并献上督亢的地图,装在盒子里请大王过目。现在,燕国的使者荆轲已经在殿外等候,就等大王您接见了。”
嬴政听了蒙嘉这话非常高兴,不用出兵攻打就能彻底降服燕国,这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美事儿啊。遂用最高礼仪接待荆轲。
他穿上了最正式的服装,命咸阳叫得上号儿的大臣全部出席,陪同接待燕国使者。这一顿折腾,将近两个时辰才将所有的人全部凑齐。
当百官站定,嬴政落位以后,其身边的死太监赵高扯着他那公鸭嗓子叫到:“宣~!燕国使臣~荆轲觐见~!”
话毕,荆轲与秦舞阳迈着小步,手捧装着樊於期首级与督亢地图的盒子依次觐见。
荆轲最先入内,很是从容,可到后面秦舞阳的时候坏了,他看着殿外雄壮威武的铁鹰锐士,殿内的众多官员,吓得全身颤抖。
四周的官员都很奇怪秦舞阳的行为,有的甚至微微往前走了几步,貌似要将秦舞阳擒下。
荆轲回头看了一眼,心说“废物”。本来荆轲和秦舞阳二人打算行刺的时候一个在下面拦住卫士,一个在上面行刺,可没想到临门一脚却发生了这种变故。
荆轲知道,今儿个只能自己一个人干了。
决心已定,荆轲没等大家提出异议,微微一笑道:“这是来自北方粗鲁之地的匹夫,从来没见过天子的威仪,希望大王能宽恕他的无知,让他将任务完成。”
嬴政哈哈大笑,没有在意,对一旁的赵高道:“去,把箱子拿过来。”
赵高刚要下去,荆轲“献媚”道:“请大王给外臣一次机会,让外臣亲自为大王讲解督亢的地形。”
看着荆轲点头哈腰的德行,整个大殿一片鄙夷的眼神,嬴政一看这就是找机会拍自己的马屁呢,也不疑有他,于是道:“哈哈哈,好,本王就给你个表现的机会,送上来吧。”
“谢大王”。
于是,荆轲弯着腰,捧着箱子,迈着小步走向嬴政。
297 荆轲刺秦王(5)
荆轲跪在嬴政身旁,从箱子里取出地图缓缓打开,一边开一边介绍地形,嬴政则全情投入,不疑有他。
可当荆轲翻到最后的时候,突然露出了夹在地图里面的匕首,嬴政一愣,还没反应过来,荆轲拿起匕首一手抓住嬴政的衣袖,想要挟持嬴政。
这嬴政反应也是快,一见匕首便向后死命挣扎。
一看嬴政“不听话”,荆轲心一横便打算杀死嬴政,直接就往嬴政的手臂刺去,因为只要刮伤一点儿,嬴政必死无疑。
嬴政一看荆轲要往他手臂上扎,将手向后狠狠一缩,这一匕首下去就正好扎到了袖子上,当时就把嬴政的袖子给弄断了。
嬴政借势站起,想要趁机拔出腰间的佩剑,可是历来君王的佩剑都是为了美观而存在的清一色长剑。那长剑又重又硬又长,想拔出来很费劲,而荆轲根本不给嬴政拔剑的机会,扑向嬴政就要扎。
嬴政大为惊恐,以大殿柱子为掩护,绕着就跑,荆轲就在后面追。下面人一时之间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大概会奇怪,为什么直到现在都没人上呢?
那是因为秦国的法律不准大臣上殿携带任何有杀伤性的器具,而侍卫也都需要站在殿外,没有命令不得上殿。而嬴政现在完全慌了,也没时间给侍卫命令,只能不断绕着柱子跑,所以外面的士兵只能干着急,不敢进殿(由此可见,秦国的法律已经严酷到了何种程度)。
下面大臣们反应过来了,可他们没有武器,也不敢轻易上前,只能手中有什么东西都往荆轲身上砸(手中的竹简),甚至有的医官将自己的药袋都拿下来往荆轲身上扔,可这些当官的明显没练过投壶技术,很多竹简没打上荆轲,反倒是砸了嬴政一脑瓜子大包,众人一看不是办法,慌得手足无措。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一名官员大吼一声,“大王!快将剑推到背上,这样就能拔出来了!”
嬴政闻言,一边跑一边将长剑推到后背上,然后用另外一只手狠狠一拔,果然拔出长剑。带着无尽的愤怒,嬴政三百六十度转体,回身就是一剑,只听噗呲一声,长剑狠狠扎进了荆轲腿中。
荆轲一个撅了,自知再也追不上嬴政,便用尽浑身的力量将手中的徐夫人匕首投向嬴政,可荆轲手上的功夫实在是太烂,这么近距离都没打上,反倒是打到了柱子上面。
一看荆轲手中没了武器,嬴政也不怕了,上前噗噗噗给了荆轲七剑,荆轲嘴里喷血,惨笑道:“如果不是因为我一开始想要生擒你,焉能让你活到现在?”
嬴政大怒,对下面人吼道:“还都看什么,给我弄死他!”
这时候得了命令的卫士也进来了,冲上去就将荆轲砍成了肉酱。
收拾了荆轲的“尸体”,惊魂未定的嬴政坐在大殿之上几乎咆哮道:“来人!”
“在!”
“给我将蓝田大营的士兵全部派给王翦,他要多少兵给他多少兵,让他给我一举灭掉燕国,如若失败,让他提头来见!”
“是!”
公元前227年,王翦得嬴政之令,不敢有变半点儿拖延,集合大军于中山,打算一举荡平燕国。
燕王喜大惊,组全国之军屯于蓟城以南之燕国长城,打算凭长城之险挡住秦国人的进攻,并派人前往代国,向代王嘉请求支援。
代王嘉现在和燕国也是唇亡齿寒的关系,遂没带半点儿犹豫就令全国精锐前往支援燕国。
于是,燕代联军全部屯于燕国长城以拒王翦大军。
燕军本以为秦军会举全部精力硬攻燕国长城,可是王翦并没有,而是分兵两路,第一路由王翦本人亲自带领攻打长城,牵制联军主力;另一路由擅长突击的骁将李信率领,走燕长城之西,打算绕过易水,从西突入长城之后,以两面夹击之态攻击燕代联军。
联军闻讯大惊,立马分出部队布防。
一方面,燕国主力兵团继续据守长城,以防止王翦主力大军突袭长城;另一方面,以太子丹为统帅,率代军“精锐”部队前往易水之西阻挡秦军,以防止腹背受敌。
然而这支代军早已经没有了曾经赵军的勇猛,面对彪悍之将李信所统帅的秦军根本就没有抵抗之力,被轻易击溃之。
战后,太子丹逃跑,李信则好像疯狗一般追击,最终生擒太子丹,全歼所率代军。
紧接着,王翦、李信两路大军齐动,对驻守长城的燕军实行夹击。
结果,长城防线被秦军前后两军撕得粉碎,燕军主力部队几乎在此一战损失殆尽,而王翦却马不停蹄,领大军直捣蓟城。
燕王喜惧怕秦国威势,放弃了蓟城和燕国大片领土,带领残余兵力和金银珠宝远逃辽东(沈阳一带),企图在此地苟活。
而代王嘉则逃至上谷,对秦军做最后的抵抗。
于是,公元前226年,建国约800余年之燕国,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