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并不是当初的赵国回来了,而是赵国诞生了一个和白起同级别的神级将领。
要说这个变态,我们还要将时间往前挪个几年。
匈奴是什么?之前我已经不只一次介绍了,大家一提起匈奴就会恨得牙痒痒,因为他们是战国末期以及秦、汗时期汉族人最大的敌人。
说到他们,有的人很不屑一顾,“匈奴?呵呵,不就是一游牧民族吗?有什么可说的?”
呵呵,没错,匈奴确实是一个游牧民族,可游牧这两个字您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游牧,外层的意思为没有固定居所,常常举家迁移,哪里的水草肥美他们就往哪里走。他们不耕田,只放牧,只吃羊肉,奶制品。
他们没有坚实的城墙,因为地处北方,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使得这些游牧民族的儿童成活率很低。
西汉的时候,匈奴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草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轻骑兵战斗集团,可用贾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匈奴的总人口还不抵汉朝的一个州”。由此可见一斑。
可只要匈奴的孩子能够成功生存下来,那他们将成为非常强大的战士,因为匈奴的孩子在刚会走路的时候便已经开始在羊背上练习骑马了,而不到十岁便开始真正在马背上练习了。
学会骑马之后,每个孩子都会配上一个短弓,让他们在马上可以随时随地的练习骑射。
可以这么说,每个匈奴男孩在长大以后的实力都和中原的胡刀骑士水平差不多。极个别的精英被称为射雕者,他们可以在马上持普通弓箭前后左右四面开弓,且准度极高,与边境胡刀骑士类似。
匈奴的机动性极强,调动大军迅速,但凡大型决战,一个个部落都能迅速向大后方迁移,避免被战争波及,而战士们则骑着马冲向战场。
如果战局对他们有利,他们比谁都凶狠,会拿敌人当畜生一样屠杀,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斗。可如果战争对他们不利,他们便四散奔逃,有组织性的撤回属于自己的部落。
因为机动能力超强,所以不管怎么失败都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之后则可再卷土重来。
他们就好像是恶狼一样跟在你的身后,你打打不着他们,跑跑不过他们,只能等待着他们自己失神之时被对方撕咬吃掉。
那么这么强大的骑兵集团怎么就被消灭了呢?还一被消灭就是十余万人,貌似汉武帝时期也没有一次性杀了这么多匈奴骑兵的时候吧。
想知道具体情况吗?跟我来吧。咱们把时间再往前提几年。
274神级将领—李牧(1)
公元前276年的某一天,赵国边境长城下面呼呼啦啦的全都是匈奴骑兵,他们在长城之下来回不断地乱窜,口中不时的传出污言秽语挑战城墙上面的赵军将士。
那些赵军士兵气得满脸通红,可却没有一个人迎战。不是他们没有胆量,而是没接到命令不敢动手啊。
此时,一个一身胡服,气质极不严肃的人横卧在城墙上,他毫不在意城下连绵不绝的谩骂声,反而还不断的打着哈欠,感觉好像要睡着了一样。
他擦了擦眼泪,看着蔚蓝的天空发呆,后面穿着盔甲的将领无奈立于此人身后,有人实在忍不住了,对这个躺在城墙上的人一拱手,“将军!出兵吧,我实在是忍不了了!这么躲到底要躲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啊。”
那一身胡服的将领本来面无表情,可听了这话以后,直接回头看了一眼这名说话的将领,他不羁的表情瞬间全无,取而代之的是无比阴冷的眼神。
那将领吓了一跳,躬身一拜告罪,之后赶紧闭嘴。因为别看这名将军平时嘻嘻哈哈的,可谁要是违抗了他的命令他可是真杀,毫不带手软的。
如此来看,这名横卧在城墙之上的便是赵国边塞的最高统帅了。
大概又过了一会儿,匈奴人看人家赵国军队还是不出来,觉得这次也扑了个空,便在长城以外烧了一把火转身便走了。
那这个“胆小如鼠”的赵军统帅到底是谁呢?为什么面对匈奴的连番挑拨就是不敢动呢?他的名字叫李牧,就是以后让秦王嬴政头痛无比的赵国战神—李牧。
李牧,赵国柏人人(现今河北省邢台市以北),对于他的前半生,史书毫无记载,并不知是通过什么途径当上的边境一把手。
遥记得赵武灵王时期,不管是三胡还是匈奴都已经被收拾服了,可随着长平之战以后,赵国战力猛降,北边的异民族再次活跃,时常侵犯赵国边境,这其中就属匈奴最为频繁,赵国边塞因此损失惨重。
赵孝成王不断的换帅,可换来换去都没有什么用,该被抢还被抢。最后也不知是谁推荐还是怎么的,这个叫李牧的就上任了。
那李牧上任以后效果非常明显,边境再也没遭受过任何损失,可是赵孝成王一点儿都不嗨皮。为什么呢?因为太丢人。怎么丢人了呢?
原来,这李牧上任以后,首先克扣了边关市场的租税,这些租税本来应该是送往邯郸的,可李牧没往邯郸送,反倒是全送到了军营,用这些钱每天给士兵们吃好的穿好的,只让他们刻苦训练。
这些士兵的待遇提高了,当然愿意全心全意为李牧效命,因此用心训练,从来不敢怠慢。
克扣关市租税,这赵孝成王也忍了,你只要能把匈奴给我打跑我也认了,可这李牧呢?他非但没主动攻击匈奴,还着重注重烽火台的看守,并四处布置斥候,只要远远发现匈奴人,就命所有的士兵和百姓全都撤回长城之内。
那匈奴野战虽然高超,可是攻城却是他们的弱项,便只能勾搭李牧主动出击,力求在野战中全歼赵军。
可李牧这厮就好像滚刀肉一般,不管你匈奴人骂声震天,我就是稳坐长城之内,爱咋咋地。
以后的刘邦脸皮厚不厚?就连他都不让项羽找人骂他,而派出楼兰神箭手射杀骂人之人。可是李牧呢?好像还越骂越享受,根本不鸟这些匈奴人,脸皮不可谓不厚。
匈奴单于无奈(单于:匈奴派系总首领),只能骂完返回草原。来来回回好多次。
您还别说,这赵国边塞从此以后还真没什么损失。
可这种战术让赵孝成王非常愤怒,这是什么?这不是丢我们赵国的脸面吗?
因此,赵孝成王认为李牧此举非常不妥,遂派使者前往边塞训斥李牧。
使者来了以后,李牧对其毕恭毕敬,好吃好喝的招待,可面对一桌子的好酒好菜,使者并不买账,而是直接宣达了赵孝成王的旨意,指着李牧就是一顿骂。
而李牧呢?嬉皮笑脸的嗯啊答应,可使者走后,该咋地还咋地。这下可把赵孝成王给干急眼了,“拿我的话当耳旁风了是不?行!你行!你给我滚犊子!”
如此,边塞的李牧被赵孝成王给撤掉了。
并不是这样的,头曼单于在位的时候匈奴已经很强大了,这在汉书上写的很清楚,之所以让冒顿当人质那是因为想要弄死他。即位以后的欺负事件也并不能代表太多。游牧民族之间的挑衅再正常不过。但到最后是谁先动的手呢?而十万人被全歼确实肉疼,但也不能因为这就一概而论吧?毕竟当时匈奴究竟有多少人谁也弄不清楚。还有,匈奴为什么要出家底打赵国?那是因为李牧太恶心,所以匈奴抓住一次机会就想要把握住。
PS:刚才275被吃了,在此重新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