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秦昭王给楚顷襄王写了一封信,用词极其直接霸道,“呵呵,我亲爱的楚王啊,你们楚国最近可真是厉害啊,有事儿没事儿就往边境屯兵,怎么茬?这是秀肌肉还是真要嗑一下子?今儿个哥就满足你,我即将率领秦国大军攻打你,你给我准备好军队,咱俩痛痛快快干一下!不过嘛~你要是害怕了我也不是不能给你机会,那就再跟着大哥我混,以后不要再背叛我!”
楚顷襄王被逼无奈,只能答应秦昭王,和秦国签订“城下之盟”,并迎娶秦女,以示诚意。
妥了,现在已经解决了楚顷襄王,可以正式向中原发兵了。
公元前292年,白起被升为大良造,率众出击并拿下了魏国的垣(山西省垣曲南),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又还给了魏国,笔者百思不得其解。
公元前291年,秦国“双星”(白起、司马错)两路大军共同东出,白起攻下了韩国的宛城,司马错攻下了魏国的轵(只)和韩国的邓,两路大军都打算以各自攻下的城邑为据点继续东进,看看是新一代将领厉害还是老一代名将更强。
公元前290年,双星继续东进,他们攻城略地,对魏、韩两国造成极大的军事压力。
迫于无奈,魏昭王献出了河东400里的土地,请求秦国放自己一马,韩国也紧随其后献出了200里土地。
白得的便宜地谁不要?他秦昭王又不是傻子。可得到了地盘以后到底放不放过两国嘛~~,呵呵,作为战国最不要脸的国家和君主,秦国的信誉,你懂。
果然,还不到一年功夫,公元前289年,秦国双星再次出击东进,在几个月内攻陷魏国整整六十一座城邑,使魏国遭受了毁灭性打击。
但秦国却止住了继续侵略的步伐,并没有灭了魏国,而是给魏昭王留下一些土地。此举用意明显,那就是害怕灭了魏国以后遭到天下诸侯记恨,到时候圈儿踢自己,那可就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打这以后,魏国彻底蔫儿了,成为了与宋国同一级别的二流国家。韩国也被秦国围到腹地,从此成为了秦国的小弟。
公元前288年,随着这些年的不断扩张,秦昭王的野心也像自家的领土一样的不断扩张。所以,一个王字头衔已经满足不了他的需求了。那秦昭王想要干什么呢?不当王他还能当什么?呵呵,答案自然是帝了。
犹记得大禹建夏以前,中原最高领导人都是以帝而自居(其实就是部落联盟的头子),例如炎帝、黄帝神马的。
直到大禹建夏,这才假谦虚的改封王号,这以后,商朝、西周无不以王为最高统治者之称呼。可如今的秦昭王想要恢复帝号,他这是想要干什么?呵呵,一统之野心昭然若揭喽~。
可同时,秦昭王还有些顾忌,因为此举一出,势必会使自己深陷众矢之的,他秦国现在虽然强大,可也没有强大到可以抵抗五国同时进攻的程度。
所以,秦昭王想要称帝就必须有和他一起入坑的。然而这个国家还不能比自己弱,哪怕是弱,也要有限才行。
那这个国家是哪个呢?现在还有谁配合秦国相提并论呢?魏国、楚国?不行,这两个国家早成了过去时。韩国、燕国?不行不行,这两个国家只是小面面。那赵国?不行不行,赵国虽强,可与自己为近邻,早晚免不了决一生死。
如此,答案揭晓了,只有齐国。这条东方巨龙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都十分的强大,最重要的是他对于天下诸侯还有一种凝聚力,是秦国最强劲的对手。
如果与齐国互尊为帝好处多多。
第一,互尊为帝等于同盟,到时候自己进攻别国的时候齐国不会出兵干预。
第二,有齐国入坑,会使天下其他五国不再亲善齐国,从而分化齐国的外交盟国。
第三,那便是自己可以成为梦寐以求的秦帝,完成秦昭王心中的宏伟梦想。
考虑到这些因素,秦昭王遂决互尊之意,便遣权臣魏冉亲赴齐国表达自己的意愿。表示自己以后就叫西帝,而齐缗王从此便以东帝自居。
那么齐缗王到底想不想称帝呢?
185狗血的称帝事件
答案是肯定的,像他这种心高气傲的君王是绝对不会没有这种野心的。可齐缗王虽然只有匹夫之才,但也不是傻子,秦昭王的心思他也能猜到一二,于是非常客气的对魏冉道:“此事太大,我还要与众位卿家商议才能给魏丞相答复,还请魏丞相先入馆邑歇息,三日之内必给魏丞相一个说法。”
魏冉拜礼而退,齐缗王问计于群臣,“众位爱卿,你们说说吧,这个帝我是称还是不称呢?”
下面的官员分成两派,一派为忠齐派,一派为马屁派。
忠齐派认为,齐国如果称帝,必会得罪天下诸侯,那是弊大于利的。而马屁派则认为,齐缗王心中是想称帝的,所以想迎和着他的心思提案。可半柱香的时间都过去了,别管两派人都是咋想的,竟没有一个人上前答话。
原因很简单。忠齐派知道齐缗王内心其实是想称帝的,如果自己泼了人家一盆冷水,当心人头不保。而马屁派害怕以后齐国因此吃亏会算到自己头上,所以也不敢吱声。
就在齐缗王眉头微皱,隐有不快之时,苏秦突然站出来道:“大王,微臣有奏。”
一看苏秦站出来了,齐缗王微皱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哦?原来是苏大夫,有什么意见尽管说,本王洗耳恭听。”
苏秦对齐缗王一拜,然后道:“称帝到底是坏事还是好事现在还看不出来,不过可以先接受秦王的称帝提议,但不要马上称帝。”
“哦?这是为什么呢?”
“请大王恕罪,微臣想问大王一个问题。”
“但说无妨。”
“请问大王,如果秦国和齐国都称帝,那天下诸侯会尊敬谁呢?”
齐缗王犹豫了一会儿,似有不甘的道:“秦国威震天下,行军打仗少有败绩,听说最近又出了个白起,那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将领。所以,寡人认为,如果相互称帝以后,这些诸侯国应该会因畏惧秦威而尊敬于秦。”
“大王高见!那我再问大王一个问题,如果咱们齐国放弃称帝之想,那天下诸侯会跟着谁呢?”
齐缗王很坚定的道:“哈哈,这个不用考虑,那秦国乃是无信之虎狼,谁会和他建交呢?那不等于与虎谋皮吗。我想,那个时候,这些诸侯一定会跟着我齐国的步伐,并且会对秦国更加敌视。”
苏秦眼神深处阴光一闪,然后大笑道:“有如此睿智之大王,真乃我齐国之福也。如此,我还想再问大王一个问题。”
齐缗王被苏秦一顿马屁狂拍,早就得意到了天上,这时候他也没有继续称帝的想法了,而是非常痛快的道:“先生但说无妨,寡人替你解惑,哈哈哈。”
苏秦心中“呸”了一声,表面上笑呵呵的道:“我想,秦国与我齐国真正互相称王的意图无外乎是想联合我齐国给他们的恶邻—赵国施压,之后再予以灭之,可咱们真正的恶邻乃是宋国。我想问问大王,是帮助秦国打赵国对咱们的好处多呢~,还是拿下宋国对咱们的好处大呢?”
齐缗王嘿然,“嘿!这还用说,当然是拿下宋国对咱们齐国的好处最大了,宋王这个不要脸的东西,我早就想归拢他了。再者说,拿下宋国可以使齐国土地增幅近千里,到时候咱们齐国将会一跃超过秦国,成为天下最强之国!”
苏秦对齐缗王深深一拜,“大王高见,秦国、齐国互尊为帝,可其结果却是秦利大而齐利几近于无,还会落得诸侯皆散的下场。可如果口头上答应秦国互尊为帝实际上却不称帝,等秦国称帝以后再对外宣布放弃称帝,那秦国便会失了天下诸侯之心,其外交必定会陷入被动的局面,而我方则万众归心,到时候没有了后顾之忧,可倾举国之兵攻打宋国,宋国必灭之!那时一统天下也不再是梦,汤、武之伟业和大王您比起来又算得上什么呢?”
苏秦这一顿忽悠,可把齐缗王给忽悠瘸了,遂召见魏冉,并答应其互尊为帝之事。
魏冉回国以后,将此事禀告秦昭王,秦昭王相当振奋,当即便昭告天下,宣称从此为西帝。
他这一称帝,天下诸侯为之震惊,各个国家都开始不安起来,称帝是想闹哪样?那就是要统一天下的节奏啊,如果让秦国和齐国结成联盟,那天下谁还能是此二国之对手?
如此,归附于一方阵营便成了其他诸侯国的唯一出路,可就在各诸侯国都在考虑加入哪方阵营之时,齐缗王突然于临淄宣布放弃称帝。
各大诸侯国一看齐缗王放弃称帝,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于是,敌视秦国的热潮再一次席卷了中华大地,各国全都在外交上逐渐朝齐国靠拢,俨然有再一次联合抗秦之势。
秦昭王一看被坑了,赶紧撤下帝位,恢复王称号。
如此,持续两个月的称帝闹剧就这样草草告终了。
秦国,这个大骗子国家终于也被坑了一把。齐缗王因此声明更加显赫。可齐缗王也知道,这都是因为苏秦的功劳,要不然自己还真有可能从了秦国的建议,与其互尊为帝,所以便在这以后对苏秦更加倚重,甚至有和他成为“黄金搭档”的意思。
可殊不知,这却是苏秦挖了一个超大的坑等着齐缗王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