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灭蜀平巴(四)
投降这玩意儿很有意思,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于是,葭萌内的守军一片片的投降。
蜀王一看大事不妙,直接撂挑子跑了。
那樗里疾岂能放过他?遂一边亲自率领主力步兵团继续攻城,一边命司马错的骑兵军团追击蜀王。
最终,蜀王在武阳被司马错追上,并当场斩杀。
蜀王已死,蜀国的有生力量也已经全部被秦国人杀光,蜀国完全丧失了抵抗的本钱。蜀国的权贵们直接献城投降,蜀地统一。
统一蜀国以后,秦惠文王将蜀地设为郡,既是蜀郡,命公子通为蜀候,陈庄为蜀相,张若为蜀郡郡守,然后开始移民政策,将蜀地近一半的人都迁到咸阳,并从秦国国内又迁出同样数目的秦国人入住蜀郡,让他们慢慢的同化蜀人,并将先进的农耕技术传到了蜀地。
从此刻开始,天府之国的初步形态算是完成了,从此,秦国进可攻退可守,哪怕南郑以北的秦国被灭,也可以龟缩在蜀地,利用地利以待天时。
按理来说事情已经到这一步,作战计划已经全部完成,这事儿就算是完了呗。可就在这时,张仪又给秦惠文王出主意了,他阴狠狠的说:“大王!现在苴国和巴国定然对咱们秦国毫无防范,如果现在命樗里疾对这两个国家突然袭击的话,定可一举灭之!”
要不咋说王八对绿豆呢,有啥样的臣下就有啥样的君主,张仪这话一说完,秦惠文王那头想都没想便直接一个字,“善!”
于是樗里疾继续向东挺近,分两路攻击巴国和苴国。
而苴国和巴国这时候在干什么呢?他们正在为“消灭”了蜀国这一大患而举杯同庆呢,他们哪里知道,秦国的魔爪已经在灭了蜀国的同时就向他们伸了过来。
由于两国毫无防范,再加上道路没有蜀地那么艰难,秦国两路大军无人能挡,司马错那边迅速灭苴,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北上与樗里疾合兵一处。
那边的樗里疾本来就占尽优势,现在更是如虎添翼,结果巴国和苴国全部被灭,秦惠文王同时设巴郡,也采用了和蜀郡同样的移民政策。
至此,整个现今的四川盆地全都落入了秦国的手中,而巴蜀这个天府之国也是以后秦国能够统一天下的重要后勤保障。
公元前315年,吞并了巴蜀的秦惠文王自信心超级膨胀,他命司马错为东征军主帅,率军攻取了韩国的石章,并击败了赵国的援军。
同年,燕国陷入了内乱。
之前咱们已经说过,燕王将位置传给了燕国的国相子之,笔者也怀疑是子之逼迫而为之,但别管咋的,反正燕王哙是将位置禅让给了子之,而燕国这个国家虽然从春秋到现在都没有什么太杰出的表现,但毕竟是一个百年大国,算一算,燕国从第一任君主燕候克到燕王哙,燕国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可以算得上是最老资格的诸侯国之一。
想当初晋国六卿和齐国田氏那是经过了多少代的努力才能渐渐的取代君主的位置,而他子之一个在燕国并没有根深蒂固的家族想用一代就改变燕国的姓氏那是绝不可能的。
别的不说,燕国的老百姓就绝对不会服你。
再加上,燕王哙的长子太子平一直对子之抢夺了燕国国君的位置非常不满,所以在前315这一年,太子平开始在国内策划动乱了。
由于他是燕国王室的纯种血脉,所以得到了很多文臣武将的支持,这些大臣们为了表达对太子平的忠心,几乎将自己手头上所有的可用之兵全都交给了太子平统帅。
可太子平虽然得到了大臣们的支持,但子之毕竟在燕国国相的位置这么多年了,其党羽众多,所以太子平还是没有太大的把握。
那没有把握怎么办呢?太子平只能求外援来帮忙复国,而和燕国相连并且最靠谱的国家那无疑就是齐国了。
想当初在春秋的时候,齐桓公对燕国那真是没说的,又是帮燕国打外邦又是给土地的,给当时燕国的燕庄公感动的老泪纵横,于是燕庄公给燕国公室立下规矩,让以后的后继者们世代和齐国交好,绝对不能主动得罪齐国。
如今几百年过去了,虽然齐国早已经物是人非(姜齐变成了田齐),但也不妨去找齐宣公试一试。
太子平相信齐宣公一定会念着曾经的旧情拉燕国一把。
102 引狼入室
可是太子平错了,错的非常离谱。
第一,战国再也不是之前那个讲义气的春秋了,每个人都变得唯利是图。
第二,他完全高估了齐宣公这个人的德行。
太子平的使者到了齐国以后,本来已经准备好了N多拍马屁的说辞准备忽悠齐宣公,可不曾料到,刚刚把这次来齐国求援的意图说明,还没等拍马屁呢,那齐宣公便果断的答应了,并且还十分谦卑的说:“使者请放心,咱们齐国和燕国那是多少年的交情了,子之这个臭不要脸的敢打燕国王位的主意,我田辟彊第一个就活撕了他!我们齐国虽然是个小国,但是也愿意听从太子平的安排,助他夺回王位。”
听了齐宣王这话,燕国使者直接愣那了,“怎么茬?这就答应了?不对吧,我记得这个田辟彊是一个十分难搞且自私自利的人物,怎么这就答应了?还他们齐国是个小国?那这个天下还有没有大国了?”
看到燕国使者在那儿发呆,齐宣王提醒道:“使者?使者?”
燕国使者一个激灵,赶紧拜谢道:“微臣代表我家主人感谢齐王的大恩大德。”
等燕国使者走出齐国宫殿以后,齐宣王本来和善的面孔一下子变得阴冷起来,然后紧急召集了齐国的能臣战将,和他们商讨所谓的救援燕国的步骤。
太子平得到齐宣王的郑重承诺以后,高兴得直蹦高高,这下他可放心了,有强齐的援助,他子之算个神马东西?
于是,太子平率领自己的党徒突然发难,攻打燕国首都蓟城的王宫,想要用斩首战术直接把子之的脑袋给剁下来,然后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基为王。
可是那子之也不是白给的,且相当厉害,不说别的,单说从他继位到现在三年的时间都没有老百姓公开造反就能看出其政治手腕不一般。
太子平和他比起来实在是太嫩了。
子之早就留意了太子平,因为自己当上燕王以后受损最大的就是太子平,为了防范太子平叛乱,子之将王宫的防御等级连升数级,蓟城周边兵营的精锐士兵基本上全都被他调进了蓟城王宫。
面对着如此防御森严的蓟城王宫,子之的那些普通士兵根本就打不下来,可是因为有了齐宣王的承诺,子之也不管那么多了,硬是带领着士兵狂攻王宫。
可是几天过去,齐国那边根本就没有动静,几十天过去了,还是没有动静,说好的援军呢?说好的援军哪去了!
呵呵,要怪只能怪太子平太过天真,齐宣王是个什么德行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可就他太子平还对其抱有幻想,不骗你太子平骗谁?
那为什么齐宣王不援助人家太子平还要答应出援军呢?
原来齐宣王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之所以欺骗太子平就是要坚定太子平叛乱的决心,等到双方两败俱伤,子之失去民心的时候,他田辟彊再以为燕国王室报仇为名进攻燕国。到时候,齐国的雄兵谁能抵挡?
所以,太子平和子之在蓟城打生打死的时候,齐宣王只是命齐国大将匡章在齐燕边境偷偷调兵遣将,但并没有一丝要援助太子平的意思。
这时候,太子平就是再笨也知道自己被骗了,可是一切都晚了,攻打王宫近三个月而不下,自己手下的士兵们早就锐气尽失,尤其当他们得知被齐宣王耍了以后,一个个如同霜打的茄子�0�1�0�1——蔫儿了。
而子之的军队则不同,精不精锐咱先别说(燕国从建国到现在也没有什么精兵),就说士气这个事儿便能奠定胜局。
《孙子兵法》上说,在粮草充足的情况下,守军守得时间越长就越有利,而蓟城王宫本来就已经守了子之的党徒三个月,现在又得知对方没有援兵,这些守城的士兵们一个个龇牙咧嘴的喊打喊杀,士气相当旺盛。
看了看如同牛鬼蛇神的己军,再看看如同泄了气皮球一般的太子平军,子之当即下令反守为攻。
结果,太子平军一触即溃,太子平也被生擒。
这之后,子之在蓟城开始了血腥清理,他先是杀了太子平,然后将一切与太子平有关的人全部诛杀,这里面有文臣,有武将,还有一些跟太子平走得比较近的兄弟姐妹。
子之这叫什么?这叫一勺儿烩。
不过我相信他现在一定不知道齐国大军已经在边境线上秘密集结完毕,要不然他一定不会办这傻事儿的。
可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子之靠着血腥的手段狂杀滥砍,整的燕国人对他是离心离德,子之也没当回事儿,认为以后只要慢慢实行仁政就一定能将人心拉回来。
可是他没有这个机会了,周围的列强们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就在子之刚刚血腥屠杀子之一脉以后,边境线上的匡章军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