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88 赵雍

嬴驷得了河东十五城以后,并没有马上东进。因为自从魏国白白献给他们十五座城池以后,他们秦国已经招致了天下的怨恨,嬴驷可不想被天下的诸侯群殴。

可光是不动也不行,这样的话秦国还发不发展了?于是,嬴驷找来了张仪,共同商议秦国后续发展的步骤。

正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仪早就为这些事情想好了对策,他料定,嬴驷一定会因为这些事情求教于他。

这不,嬴驷一找他前来他就开始滔滔不绝了,“主公不必因为此事操心,微臣弹指一挥间就能将此事化解。”

“我就知道你小子鬼主意多,快说出来我听听。”

“近些年来,咱们秦国发展的确实有些快了,早已经遭到了天下诸侯们的警惕,如今,魏国又白白的送给了咱们十五座城池,这就更让咱们如履薄冰了。我相信,只要咱们这边往韩国一动,那边中原诸侯就有可能会联起手来对付咱们。可他们并没有正式的结盟大会,这只不过是一种无形的默契而已,咱们可以在他们正式形成联盟以前就瓦解他们!”

“哦?怎么瓦解?”

“第一,短时间内,我们不可以再继续扩张,这样的话势必会激化中原诸势力,咱们可以在此时间内同化最近新拿下来的城池,并且高筑墙,多攒粮,俯卧于中原之侧等待良机;第二,将战线转移至后方的义渠,给这些戎人一点儿压力,让他们知道到底谁才是西面的老大,这样,咱们以后进击中原的时候才不会有后顾之忧;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按照现在的情景,咱们多年之内应该都不会再和魏国发生冲突了,因为中间隔着一个韩国,既然这样的话,我们就应该将魏国人拉到咱们的阵营里,从而破坏中原人的联盟。”

“可是魏国基本上已经和咱们秦国不共戴天了,怎么才能够让他们臣服于咱们呢?”

“呵呵,主公您多虑了,正所谓拳头硬才有外交权,魏国人现在已经被咱们打怕了,魏王更是对咱们秦国有一种发自骨子里面的畏惧,只要咱将距离本国中心较远的地方还给魏国,魏国自然会与咱们站在同一阵营中,他魏罃现在躲咱秦国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敢拒绝咱抛出的橄榄枝呢?只要魏国臣服于秦,其他的各诸侯国便不可能结为同盟。”

嬴驷听罢哈哈大笑,连连称善。

于是,在公元前327年,秦国派遣张仪为使臣出使魏国,承诺魏惠王将焦和曲沃这些离自己远的重镇还给魏国,希望魏国能够和秦国交好,一起建立大战国共荣圈。

张仪的口才举世无敌,外加上魏惠王也是真心的畏惧秦国,所以直接就和秦国厮混在了一起,只可怜了羸弱不堪的韩国在中间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哪一天这个秦国国君心情不好就把自己给两面夹了。

行了,中原之事先到这里,咱再看看赵国。

公元前326年,赵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赵肃候卒了,其子赵雍继承了君位,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武灵王。

赵雍,赵肃侯赵语之子,这小子从小就极为聪明,学什么都快,能够一目十行,尤其是兵家著作,更是能够举一反三,衍生出自己的军事思想。

赵雍从小做事情就“不伦不类”、天马行空,想一出是一出,并且他穿衣服相当的非主流。

大家都知道,那时候的人们穿衣服基本全是拖泥带水,贼拉长的那种,这种衣服就好像一条大长裙子一样,干什么都是相当别扭。

可这个赵雍从小就喜欢胡人的衣服,整天穿着皮靴、皮裤、短装、皮带招摇过市,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胡人是什么?那叫野蛮人。

战国时期的人,上自诸侯诸王,下自黎民百姓,哪一个瞧得起胡人?你让他们穿胡人的衣服?唉呀妈呀,你直接要了他们的命得了。

这还不算,赵雍还不交“正经”朋友,他的朋友基本上都是拥有胡人血统的一些“杂种”,多数都是平头百姓,这些人也和赵雍一样,每天都是整齐的一套胡服,和赵雍一起招摇过市。

赵国的老百姓们全都骂赵雍是个疯子,神经病,谁都不想让这个非主流来继承君位,可他偏偏还是世子,用赵国老百姓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赵雍是我这辈子见过最傻13的公子,可他偏偏还就是当朝世子,绝了。”

赵肃侯也听说自己的儿子风评不好,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赵雍,因为他从这个小子的眼睛里总能看到熊熊的烈火在燃烧。

赵肃侯认为,这小子有朝一日定能够一飞冲天,带领赵国闯出一片天地,所以不管是谁,不管有多少人反对赵雍登位,赵肃侯都坚决的保住了赵雍。如此,赵肃侯被大白鹤抓走以后,赵雍顺利地登上了赵国国君的宝座。

可那边赵肃侯刚死,齐、秦、楚、燕、魏就各派了一万人前来来参加葬礼。

那么他们呼呼啦啦这么多人是来干什么的呢?真的是参加葬礼吗?非也!

现在是什么年代?不是春秋!而是战国!什么叫国丧不伐?这种说法早就落伍了。

89重出江湖

有人有可能会说:“呀呵?这赵肃侯挺有面子啊,他的死竟能勾搭外国五万人前来吊丧。”

笔者:“毛啊,这五国哪有丝毫的吊丧之心,他们之所以各带一万人来赵国吊丧,还不是看那赵雍年纪小(刚刚十四岁),想趁机来赵国敲一笔竹杠。可赵雍是谁?那是以后赫赫有名的赵武灵王,你别说这五个国家来敲竹杠了,就算是秦始皇穿越来了也得给他在地上趴着。”

赵雍一点儿都不虚这五国人,听说五万人前来吊丧,先是派遣了赵国精锐堵住进入赵国的各个关卡,禁止五国军队入境,美名其曰“稍等片刻”,然后派遣两路使者,先是抵达了燕国北部的胡族和狄族,然后又抵达了齐国南面的宋国。

这种强势的态度就是在警告燕国和齐国,别给我起幺蛾子,要不然咱直接开整,你别看我小,但是我也是有外援的。

果然,这五国人马看到年纪轻轻的赵雍如此强势,一个个的也不敢嚣张了,只派了少数人马进入邯郸吊丧便仓促回国了。

赵雍,这个年纪轻轻的君王在刚一即位就给各路诸侯留下了相当震撼的印象,当然了,距离赵国在赵雍的手下发光发热还要再等上一段时间,在这之前,咱们还是先看看其他的国家吧。

公元前325年,随着实力越加强大,嬴驷开始有了称王的野心。

是呀,实力不如秦国的魏国都已经成了王,他秦国为什么就不能称王呢?

可是就这样单方面的贸然称王,嬴驷还有些顾忌,因为他怕没人承认自己的王,使自己面临当初楚国称王时的尴尬局面。

于是,嬴驷派使者出使韩国,想要和韩康在巫沙相互称王。

韩康顾忌秦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便答应了嬴驷的要求,和他一起在巫沙相互称王,这便是为秦惠文王和韩宣惠王了。

至此,战国七雄中除了燕国还未称王以外,其他的五国已经全部称王,那个可怜的周朝将要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野了。

公元前324年,秦惠文王命张仪统帅秦国虎狼攻取了义渠的峡地,并在此地修建庞大的军事要塞,改名为上郡,其意图就是要在西北防守义渠,这给义渠国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秦国近些年来连续不断的发光发热,使得齐国也有了一定的危机感,这一年(前324),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平阿会面,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很普通的两国会晤,可实际上却有了合纵的趋势,在无形中增大了秦国的外交压力。

次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再次相会于甄。

看到魏国和齐国越走越近,秦惠文王有些受不了了,为了阻止中原的那些诸侯们形成联盟抗秦,秦惠文王接连不断的派出使臣出使楚国和齐国,希望能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因为就在这一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在啮(聂)桑与齐国和楚国的大臣展开三边会晤,增强了秦、楚、齐这三个强国之间的关系,这便是以后范雎(居)之远交近攻的初始形态。

可是秦惠文王的步伐却被一个人打乱了,这个人近些年在中原的各国之间上蹿下跳,为的就是让中原的这些诸侯国们结盟抗秦,而经过他的不断努力,终于在前324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因为就在这一年,魏、赵、韩、燕、中山五国会盟,相互尊称彼此为王,这也是著名的“五国相王”。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凭什么能够聚集五国共同相王呢?

这个人便是前些年被秦惠文王赶出秦国的公孙衍。

话说公孙衍自从被赶出秦国以后便赋闲在家,同时,在秦国发展不顺的陈轸也被迫前往了楚国,可是楚怀王并不怎么看重这个陈轸,又把他派到了秦国。

陈轸凭借自己的口才又一次忽悠了秦惠文王,这才逃过一劫。陈轸那是相当的恨,他恨谁?那自然是现在的秦国丞相张仪了,要不是张仪,他不可能落到如今这个下场。

于是,陈轸离开秦国以后找到了同样和张仪不共戴天的公孙衍,这两个人一提到张仪,无不恨得咬牙切齿,发誓要报仇雪恨。

于是,一个大胆的炒作与合纵的计划就这么在两人的合谋下出台了。

话说某一天,公孙衍前去拜访魏惠王。

战国》小说在线阅读_第8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鸟山居士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战国第8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