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反言和气氛(1)
9月2日,日本国内反和议的热潮愈发高涨。
报社收到了无数的投稿,不仅继续攻击阁臣元老,针对小村的批判也越来越多。《报纸新闻》刊载的投稿中有:“儿玉源太郎、山县有朋、桂太郎、小村寿太郎这四人对俄国大大有功,其功劳超过了里涅维奇。”《东京朝日新闻》的投稿则称小村和现内阁是最大的俄国间谍。另有投稿揶揄小村的外交手法属于“降价销售”的商人手段,是日本的“外交楷模”。
只有政府的《国民新闻》强调日本的宗旨是维护和平,满州和朝鲜半岛的俄国势力已被驱逐,东亚和平的基础已经奠定,日本获取了在中国发展民族权益的地盘,战胜的效果已充分发挥,虽然没能取得赔偿和桦太全岛,但桦太属于小问题,参照德法、美西、日清战争的结果,得到赔偿的一方都出现了经济混乱,而且给支付方带去了“艰难”,和谈应该说是取得了成功,国民应感谢小村、高平等人的努力。纠缠赔偿只会导致战争继续,那将丧失世界各国对日本的同情和支持。大家不要相信那些不负责任的煽动,不要随波逐流!
不过新闻界却指责《国民新闻》的社长德富苏峰是御用文人,打着平民主义的旗号为政府辩护,阿谀奉承。
《东京朝日新闻》发表了《多么牵强的说法》的社论予以反驳,社论称放弃赔偿使得国民负担从每人3.5円增加到了6.6円,获得赔偿影响经济更是无稽之谈,难道日本获得赔偿后会比俄国更“艰苦”吗?对于要感谢小村、高平等人努力之语,财政界的指导者涉泽荣一只用了一个词予以回应—混蛋!
《国民新闻》的言论反而起了反作用。当天,以原众议院议长、宪政党议员河野广中为会长的“和谈问题同志联合会”在麹町区内幸町的事务所召集了紧急会议,商定9月5日发起拒签行动,向政府示威。虽然和约内容仍未透露,但基本能确定10号之前会签字,为此必须号召起来,阻止签约。
行动具体内容为:下午一点,在日比谷公园召集国民大会;两点,在京桥“新富座”剧场举行演说和座谈会;六点,在“红叶馆”召开有志之士座谈会。
行动委员共有八人:小川平吉(政友会议员)、樱井熊太郎(律师)、恒屋盛服(律师)、大竹贯一(无党派议员)、村松恒一郎(记者)、细野次郎(原议员)、高桥秀臣(区议员)、大谷诚夫(记者)。
随后,小川和大谷前往进步党党部寻求合作,犬养毅和大石正巳两议员接待了他们,并转达了刚刚通过的党内会议精神:议和条件违背了宣战目的和国民意志,即使签订,也必须想办法撕毁,本党将不参与拒签运动,但也不阻止党员以个人身份参与运动。
小川和大谷感到震惊,进步党目前显然只能提供道义上的支持,而且撕毁条约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一定包含倒阁等政治设想。但拒签运动急需政党的参与,“同志联合会”为此公开发布了檄文呼吁拒签。
就在“同志联合会”两名委员造访进步党之际,朴茨茅斯迎来了9月2日。
早餐后,双方继续昨日的会议,拟定相应的条款,直到下午四点才处理完毕。
这段时间,维特收到了国内的多封电报,表达了对和约内容的不满,有些人反对就此从满州撤军,也有人提出要用萨哈林换清津港。维特只能抽空回电拒绝了这些不现实的要求。
下午四点,双方在小村的房间再度汇合,商讨最后的细节。小村提出撤军期限为条约签字后10个月内、铁路守备队人数限定在每公里5名。维特认为日军撤离方便而俄军只有一条西伯利亚铁路,因此要求宽限,最后小村同意撤军在18个月内完成。在守备队人数问题上,经过一番争执,最后定在了每公里15名。之后,双方约定晚餐后对桦太相关条文进行了最后的确认。
晚上九点,在维特的房间,双方首先确认撤军条款会作为条约的附约单独签字。正准备开始讨论桦太问题之际,维特突然发问:“从满州撤出的日军会大部分屯驻在韩国吗?”原来维特认为日军屯驻韩国会对俄沿海州地区产生威胁。在了解了维特发问的含义后,小村表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政治协商加以解决,维特也就不再追究了。
桦太相关条文之前即已大致敲定,俄方也未提出新内容,所以很快落实。
至此,谈判全部结束,与会者都松了一口气。双方约定翌日完成正式条约文本,后天下午举行签字仪式。
关于签字仪式,俄方提出了让记者、摄影师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设想,不过日方却认为签字仪式不应有局外人在场,而且也没有先例。俄方又提出请巴斯代表罗斯福列席,这次日方同意了,另外又决定邀请新罕布尔州州长麦凯恩、会场负责人米德少将和负责护送的维斯洛上校等人。
晚上十点,双方握手道别,记者们则在走廊里等候多时了。除了签字日期,维特还透露了条约的一些内容概要,他希望国民提前了解和约的内容有利于平复反和的心情。
罗斯福也持同样的观点,他在知悉了东京的民间反和风潮后,于当天致信金子坚太郎,希望日本政府打破沉默,向公众陈述利害关系,争取民众支持。
只是,罗斯福的建议已经晚了。自《国民新闻》发表社论以来,民众的抗议声愈发高涨。
进步党总务犬养毅在《东京日日新闻》上刊文抨击了和谈结果:“日本的胜利果实已经化为乌有,放弃桦太北部一方面意味着渔业权利益的减少,另一方面弱化了宗谷海峡的防卫,这两个问题日后必将成为日俄两国间的隐患。本次和谈的最大受益人是德国,其次是英国,美国则捞取了‘虚名’,而日本、俄国和法国完全被人利用!这是一次失败的外交,将对日本的国运产生极大的危害!”虽然文章中还呼吁民众表达“公愤”,但犬养毅并未提出撕毁条约,因为那样“有失国体”,这也是进步党的方针—促使现内阁下台。
更多的声音是要求拒签,而且情绪越来越激烈,各地纷纷举行了抗议集会。
大阪的公会堂举行了5000人的集会,由市议长三谷轨秀主持,集会通过了“宣言”:“和谈的屈辱甚于战争的残酷,我们不要忍辱偷生!我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如雷的叫喊声中又发表了“决议”:“现任内阁及元老们立即反省!放弃和约!做好继续战争的准备!”最后,集会有起草了两封电报,第一封发给小村,督促其拒绝签字,第二封发给大山岩,希望他做好继续战斗的准备。电报署名“大阪市民大会”。
其实,无论是宣言也好、决议也好、电报也好,都缺乏现实意义,谈判全权代表、满州军司令都不可能违背政府的和平方针。只是在那个时代,人们的观念中充斥着名誉、耻辱以及为之献身的想法,这一类煽动性的词语强烈地影响着日常行为。政府“践踏”天皇开战诏书的行为被比喻成了明治维新时期的幕府,“倒幕”的呼声重新被唤起。
会场随后唱起了“悲歌”:“海陆军的捷报犹如鲜花盛开,却像虚幻的梦一样,瞬间消散,秋风吹破了朴茨茅斯谈判场的窗纸,是谁造成了这种现状?…杀气漫天,五千万人同悲愤,我们不能徒然掉泪!日本男儿铮铮铁骨,扼腕切齿,犹如云端劈下的闪电!”反复的吟唱愈发使得人们慷慨激昂,天空也为之变色,乌云密布。
东京的同志联合会正在为两天后的国民大会加紧准备,他们订购了大量的物品:小旗50面、红旗50面、长旗10面、大旗1面、气球7个、烟火2个等。
大旗上写着“和谈问题国民大会”,长旗上写着“呜呼!屈辱!”、“撕毁!撕毁!”、“小人误国”等口号,气球下面则悬挂着写有“涕零上书”、“锄奸宝剑”字样的纸条,旗子上另裹着象征丧事的黑布或黑纸。日比谷公园内的松本楼被选为了临时指挥部。
警视厅得到了这些消息,认为在民心动荡之际召开这样的集会将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总监安立纲之和内相芳川显正商量后,指示官房主事川上亲晴立即予以制止。
同志联合会位于麹町警署辖区内,署长向田幸藏接到川上的指令后曾电话要求联合会的小川委员到警署说明情况,但遭到了拒绝。随后向田在神田区议会见到了高桥秀臣委员,婉转地要求推迟集会。不过同志联合会根本没有延期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