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当然,这些都不足于作为史实来论证克木人的先民。但从克木人的颁现状看,大多是跨境而居。另外,西双版纳的克木人与老挝、泰国境内的克姆族以及越南北部的高目族(克木、克姆、高目都是汉文翻译时的异写)在语言、休质形态、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都相似。再加上中老边境的克木(或克姆)人长期在经济上互相依存,文化上互相交流、以及互相通婚、自由迁徙,多方面的历史渊源,形成了今日的跨境面居的状况。

据汉文史籍记载,早期颁在西双版纳以至老挝北部边境地区的克木人,属于“百濮”群体之一。譬如,有关创世纪和人类起源问题的传说故事,就有许多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传说相似。其中有这样一段。

老听人

老听人,亚洲中南半岛老挝3大族系之一。 亦称“富听人”。有100多万人(1978),主要分布在老挝各地的半山地区。在北部与老龙人、老松人交错杂居;在中部和南部分布比较集中。

20世纪60年代初,寮国战斗部队把老挝数十种民族成分按其居住地势高低,分别划分为“老龙”、“老听”和“老松”3大族系。“老听人”

意即居住在半山腰地区的民族,包括卡人、阿拉克人、克当人、爱尼人、木人、拉瓦人、普农人、达维人、听波人等民族成分,以卡人为主。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使用卡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无本民族文字。盛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卡人属孟高棉族系,渊源于中国古代西南地区的“濮人”。孟高棉人曾于公元初在中南半岛南部建立扶南国,7世纪建立真腊国。现在分布于老挝境内的卡人即为古代孟高棉人一支的后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从事刀耕火种农业,保存氏族部落制度,许多支系正受老龙人同化。

芒人

芒人是一个跨国民族,主要分布在越南和中国。芒人则属越芒语族,是百越族群的后裔。芒语(越南语:Ti渞最 M渞最/柘)为越南少数民族芒族的母语,亦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越芒语支。

1、越南芒人

越南少数民族。自称莫尔,意为人,不同地区还有不同名称。主要分布在河山平、清化、永富、黄连山、山萝、河南宁等省,其中以河山平省最为集中。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信仰多神。崇拜图腾。使用芒语,系属未定,和越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十分相近。一般认为芒人和越人同一族源,都是骆越人的后裔,约自10世纪起开始分化成两个民族。芒人主要从事农业,以生产糯稻为主,并种植棉花、竹子、桐油树、茶油树;普遍养牛、养蜂,织布、染布。妇女是主要劳动力。过去盛行酋长 制度,后被废除。

芒人是越南少数民族中第二个最大的文化语言集团,住在河内西南的山区,尤以清化、山梦、义静(中部)、永富(西南部)、黄连山(东南部)及河山平等省为多。芒人被认为是早期越南人仅存的后裔,和北方洼地的越南人不同,几乎没有受中国人的影响。1822、1833年和1880年代他们因反对法国统治下的越南人,曾发动数次叛乱,均未成功。芒人所操芒语,属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孟-高棉语支。1960年人口约415,000.社会结构是父系制,大家庭,只有男子拥有产权。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种植水稻、旱稻。饲养猪、牛、水牛、鸡,也狩猎以提供节日肉食。采集木材和锡兰肉桂进行贸易。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和超自然的精灵。

2、中国芒人

在中国也有芒人分布,芒人还是中国至今尚未确定族系的民族。1985年统计中国有芒人82户,568人,集中居住在云南金平县勐拉的南课新寨、平河中寨、下寨、雷公打牛四个村子的高山箐林地带。芒人自称“芒”、他称“阿比”、“孟嘎”、“巴格然”、“芒地夺”等,“芒”(或“木”、“孟”)有“人”或“人民”的含义。“岔满”是当地傣族和汉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高山上的人”。芒人个子都很矮,1.60米就算高个子。

(1)语言特色

芒人语言属何语系至今未能确定,但从一般日常用语看,带有明显的弹舌音,又因与傣族交往较久而掺有一些傣语词汇。芒人没有文字,刻木、结绳记事,以玉米子计算的现象随处可见。

芒人家庭中,父母的地位不相上下,对外父亲是全权代表,母亲则是主持家务的决策者。男女都有财产继承权。子女成家后,一般在舅父主持下分家自立门户,父母大多与幼子同住,但无论分居或同住的子女,都有共同赡养老人的责任。非婚子女和已婚子女具有同等地位。

(2)芒人米碓

米碓不能坐,旧米碓只能任其腐烂,不能当柴烧或移作他用,不同氏族的人不能共用一个米碓。绿色植物不能带入正堂屋内。早稻由妇女先收并吃过三餐后,才能正式收割,男子也才能吃。猪、鸡、狗等不能在屋前杀。妇女不准坐或睡家长的床,媳妇不能与公公和夫兄同桌吃饭。祭祀祖先的火塘不能煮肉。祖先死的地方和为碓上,不能置放红、白布和生的猪、鸡肉及其他杂物。猎获的麂子只能在屋外煮吃,而且妇女不能吃。每人氏族都忌吃、忌用图腾物。

(3)节日、宗教信仰

芒人把一年分成13个月,1至12月每月30天,13月是喜庆丰收和“号地”、整地的时间,5至7天。以汉族的十二属相计算日子。第十三个月,除“号地”外,避开属猪日过年,除本氏族成员外还要宴请宾友,边吃边说,边唱边跳,通宵不息。送客时,主人家随赠一块重一二公斤的猪肉给客人。也过春节泼水节、六月节、十月年,但只是做一点好吃的饭菜,合家团聚一下而已。

芒人认为“灵魂不灭”,而且世界上任何物体都有“灵魂”。“灵魂”主宰着世间的一切事物,因此,特别崇敬祖先和各种自然精灵。

(4)婚姻、丧葬习俗

芒人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前社交自由,每到夜晚,小伙子们就在屋外吹一种用短竹筒作的“瑟”向姑娘传情,若是姑娘中意,即把小伙子接入家中,边说边唱。通过数次交往,如双方情投意合,男方就请媒人背15公斤米和松鼠干巴到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同意就收下礼物,不同意就叫媒人带回原物。礼物收下后,商定婚期和从夫或从妻居的成婚方式。从妻居勿需聘礼,从夫居则要一定数量的米、肉、酒、银元作彩礼。婚日,男家宴请宾客(从妻居者女方备筵),新郎由媒人陪伴到女方家迎亲,进家时不得走正门,女方家以酒宴相待,双方媒人互唱喜歌。根据子女分别随父母姓并各为一个氏族的原则,兄弟之女与姐妹之子可以通婚,至今不家部分如此。因婚前双方已很了解,故一般无离异。寡妇可再嫁,但不仅不能带走夫家的财产,还要送一份“赔礼”给原夫家。如有违反同氏族不得通婚规定的,会被人视为猪狗,必须双双跪在猪食槽前吃猪食,向雷神和列祖列宗悔过,然后离开村寨到无人居住的老林中去隐居。

人死要用红线系扎双脚,以白布覆盖全身,然后用整块木料镂空的圆木棺材装殓,棺材木料不能用新砍伐的,年代越久越好。家中停柩两天后,由后门出殡。每个家族在村寨附近都有一块公共坟地。葬后九天内,每隔三天的头晚上,家人都要在墓前献祭祈祷。凶死者不能埋入公共墓地。墓地周围广植林木,谓之祖先树。墓地内不准堆土挖土,不准炸石和砍伐树木。送葬归来,人人要洗澡净身,家属要剪去脑门上的一绺头发。

(5)服饰、民居

芒人服饰与傣族相近。男子旧时穿耳戴环,今已少见。男女上衣均短瘦,袖窄紧贴肌肤,无领,对襟银扣。男子穿纽裆大管裤,妇女着筒裙,衣裙之间围系一块叫“泉”的布,类似其他民族的围腰。劳动时,男女都缠裹小腿。妇女留长发,梳高髻,以兽骨作簪,扎红头绳,再以海贝、兽骨及各色料珠装饰,红布红线镶缝衣边。男子亦留长发,在脑后打结,今多已剪短发。旧时,男女均有在口部周围纹面之习,现在少数老人中仍依稀可见。妇女喜嚼槟榔染齿。

芒人住房一般是土、木、竹建盖的草顶楼房。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柴草杂物和养牲口。住房大小依人口多少而定。正中一间是堂屋,置有若干个用途不同的“火塘”,有专门祭祀祖先的,有家长议事待客的,有妇女叙谈做针线的,有作饭用的。左右两侧为家人的卧室和仓库。卧室内不铺床,人直接睡在竹篱笆楼上。

世界民族源流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6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麟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世界民族源流史第46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