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第二十三篇南亚语系民族

南亚语系概述

南亚语系又称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世界主要语系之一。南亚语系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局部地区,越南、老挝、缅甸、 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南部还有印度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和比哈尔邦等地区,包括柬埔寨语、越南语(此种语言的系属还在争议中)、孟语、佤语、德昂语、布朗语等语言。很多学者认为南亚语系与壮侗语系有关系,而其他学者则提出南亚语系和南岛语系同源。

1、分类

(1)孟-高棉语族

孟-高棉语族是 4个语族中包括语言最多(约100种)、使用人数最多(约3500万)、地理分布最广的语族,分布于从印度东北部到柬埔寨和越南等东南亚许多地区。主要语言有高棉语、孟语、巴拿语、帕科语、克木语、佤语、德昂语(原称崩龙)、塞当语、奇劳语、比尔语、布朗语等。

(2)蒙达语族

蒙达语族是南亚语系中的第二大语族,主要分布于印度中部和东北部。包括10余种语言,主要有桑塔利语、蒙达里语、库尔库语、喀里亚语。

(3)马六甲语族

马六甲语族分布于马来西亚的大陆地区和泰国的最南端,从地理上讲,该语族的语言跟南亚语系其他语言是隔绝的。包括10余种语言,主要有塞芒语、萨凯语、雅昆语、塞诺语。

(4)尼科巴语族

以前有学者认为尼科巴语族只有一种语言—尼科巴语,现在有的语言学家则认为它包括近10种语言,但使用人口都很少,总共不过1万人左右。分布于安达曼群岛南部的尼科巴群岛和苏门答腊西南部。语言有卡尔语、乔拉语、特雷萨语等。

2、语音

语音方面,南亚语系诸语言的主要特点是辅音系统比较整齐。塞音清浊的对立比较普遍,有独立的清音送气系列。在孟-高棉语族的不少语言中,有内爆发音作为前声门化鼻音和流音的情况。词尾塞音常常是不除阻的。元音系统比较丰富,元音常区分为高、前、中、后4级。长元音很普遍,但鼻元音不常见。南亚语系诸语言通常都不是声调语言。

3、语法

语法方面,句子的一般语序为主语—动词—宾语,但蒙达诸语言却是主语—宾语—动词;形容词通常跟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后面;句法中也使用唯被动结构,常用前置词而不用后置词;等等。

4、词汇

词汇方面,词的结构通常是一个主要音节,有时前面可再加上一个次要音节。主要音节的组成是“(辅音)—辅音—元音—辅音”;次要音节是“辅音—元音”或一个音节辅音。大多数词根都是单音节的。前缀和中缀较普遍,但后缀不普遍,蒙达诸语言和尼科巴诸语言例外。蒙达诸语言的形态变化比较复杂。南亚语系诸语言常常从邻近的或有影响的大语种借词,如孟语和高棉语向梵语和巴利语借词,同时失去许多原先固有的词。动物名称往往是禁忌词语,因而多使用别称。通常以某个亲属词,如“大叔”、“爷爷”之类来称呼它们,后接描述该动物的双关语。经过若干时间,别称变成标准称呼,正规名称反而逐渐消失。

5、文字

文字方面,孟语和高棉语的文字传统最古老。字母形状和书写原则都来自印度文字。尚存的最古老的铭文、碑文是古孟语(6世纪)的文字,其次是7世纪前后古高棉语的文字。南亚语系其他大多数语言只是近百年来才有文字。

塞芒人

塞芒人(Semangs),亚洲马来半岛民族。人数不多,主要分布在泰国南部及马来西亚北部山区和西部沼泽地带,多在吉兰丹、彭亨、霹雳、吉打等州境内。包括梅尼人、贾海人、门里人、门戈斯人、莫尼克人、卡雷人等支系。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尼格利陀类型。男子平均身高150厘米,女子高142厘米。肤色褐黑,毛发略带鬈曲。使用塞芒语,属南亚语系马六甲语族,与塞诺语相近。现逐渐改说马来语。

信仰万物有灵、多神和巫术,相信上天有一称为卡里的最高神,为伦理立法者和因果报应者。人死后埋于其住所,家人迁往新地居住。由五、六个家庭组成一个群体,过游动生活。行一夫一妻制,按父系计算亲属。住所多为用树枝搭成的简陋窝棚,顶部用树叶覆盖。衣着不多,系用树皮布制成。男子缠腰,妇女围裙。有文身习俗,头上常戴花朵、树叶为饰。有竹制乐器鼻笛和唇笛。男子使用长矛、吹箭筒和毒矢狩猎,妇女用木棒挖掘和采集。现已部分转向定居,从事刀耕火种农业。很少与外族交往,只用树脂等森林物产与马来人交换食盐和小刀等。

马来半岛上的尼格利陀(Negrito)民族,操一种澳斯特罗-亚细亚语,1970年代人口据估计不到4,000人,在泰国的也只有100人左右,被称为俄克人。他们传统上以游猎和采集野根、野菜为生,现在多数从事农业。社会的基层结构是自治的地方性宗族,由族长及其妻、子、媳和孙辈组成。宗教信仰复杂,包括多种神祇。

塞诺人

塞诺人(Senoi),东南亚马来西亚民族。又称萨凯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霹雳州东南部和彭亨州西北部等地的密林地带。包括塞迈人、特米亚尔人、普来人等支系。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为尼格利陀人和原始马来人的混血后裔。身材矮小,男子平均身高150厘米,女子高142厘米。皮肤为褐色,毛发呈波状。使用塞诺语,属南亚语系马六甲语族,分为4种方言,多借用马来语词汇。信仰万物有灵,祭祀多种神灵;后受马来人影响,少数人改信伊斯兰教。

仍保留母系氏族残余,大家族共同丨居丨住在长房中。除由数户组成的流动群体外,没有其他集团组织,亦无首领,彼此互不争斗。人死后即烧毁其住所,家人迁至他处。主要从事采集、狩猎和刀耕火种农业。种植旱稻、玉米、薯类、甘蔗、香蕉和烟草。使用吹箭筒、毒矢和挖掘棒。居住在用树枝搭成的简陋窝棚内,每隔二、三年即迁居一次。衣着甚少,男用兜裆布,女着围腰,均用树皮布制成。近年来,多与贾昆人通婚,并开始用森林物产与马来人交换编织品和金属制品。另有少数塞诺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使用米南卡保语。

塞诺伊人

塞诺伊人(Senoi),亦称“沙盖人”,马来半岛的类维达人(Veddoid),分为小群,散居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西亚克(Siak)沿海平原。1980年代晚期约18,000人。印度尼西亚东部各岛屿也有塞诺伊人存在。他们有时被称为萨凯人(Sakai),是马来人对他们的贬称。住在马来半岛上的塞诺伊人,使用一种显然同孟-高棉语族有关或受其影响的语言,但住在苏门答腊的塞诺伊人却采用了米南卡保人(Menangkabau)的语言及其母系制度。塞诺伊人种植木薯和水稻,也积极从事渔猎和采集。另有2100人居住在泰国。

世界民族源流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6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麟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世界民族源流史第46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