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坎纳拉人

坎纳拉人,南亚印度民族之一。亦称“坎纳达人”。 约3000万人(1980)。主要居住在卡纳塔克邦,与之相邻各邦亦有分布。属达罗毗荼人种。使用坎纳达语,属达罗毗荼语系南方语族。其文字系由梵文天城体演化而来。信仰印度教和耆那教,也有人信仰伊斯兰教或基督教。

保留母权制残余。分婆罗门、沃克林、林加耶德和首陀罗4大种姓。 婆罗门属社会上层。沃克林人数多,有影响,自称是刹帝利的后裔。林加耶德意为敬奉湿婆林加的人,原是一个宗教派别,后来才形成一个种姓,他们有文化,善于经商。首陀罗人数最多,原是当地的土著居民,后来成了婆罗门和沃克林的奴仆。首陀罗分许多支,其中不少至今仍生活在深山老林里。

坎纳拉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棉花。一般都缠围裤,上身披一布单。在正式场合穿黑色长外套,包带金边白色头布。工人多戴皮帽。农民喜在腰间插一把匕首。妇女穿紧身胸衣,缠彩色纱丽,脖颈、胳臂、腰部裸露,全身用蕃红花和姜黄涂成黄色,牙齿染成黑色,头发一半盘成圆形发髻,一半散在发髻四周,再插以各种鲜花;全身戴满各种首饰。

科塔人

科塔人(Kota),印度南部尼尔吉里(Nilgiri)丘陵中操达罗毗荼语(Dravidian)的原住民,1970年代住在7个村落里,人口约2,300.这些人分散在其他尼尔吉里民族即巴达加人(Badaga)和托达人(Toda)的村落里。多数成年人也说坦米尔语(Tamil),坦米尔语是另一种达罗毗荼语。他们是传统的乐师和手艺人。因为科塔人触摸牲畜屍体,并从事其他卑下的工作,邻人认为他们地位低下。科塔人的生活现在主要靠种植谷物和马铃薯。

克霰族

日益缩小的克霰族据说目前只有大约700多人,主要聚居在尼泊尔贾帕县的杜拉巴里(Dhulabari)和达伊兼(Dhaijan)村。他们的语言属达罗毗荼语族,使用乌劳(Uraun)恩体书写。

这个民族在传统上被称为“昆塔姆”(Kuntam).现在,他们有许多名称,诸如库达(Kuda),考拉(Kora),米尔达(Mirdha),库拉(Kola),毛尔巴(Morbha),比尔浩尔(Birhor)和纳格斯阿(Nagesia)等。男人有娶其舅舅女儿为妻的传统,寡妇可以再嫁给其亡夫的堂兄弟。克霰人曾经有自己的国王,其祖神是“萨马来马哈普鲁巴”(Samalai Mahaprobha)。人死后实行土葬或火葬。作为万物有灵论的崇拜者,克霰人曾因杀害他们被指责为“妖精”的妇女而声名狼藉。人们倾向将他们比做印度奥里萨邦和比哈尔邦的乌劳恩农民(Uraun farmers)。然而,尼泊尔克霰人生活方式在许多方面与前者并不相同。克霰人主要务农。据2001年统计,该族共有2876人,占尼泊尔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一。

孔德人

孔德人(Kond、Kandh或Kondh),印度奥里萨(Orissa)邦山区和丛林中的民族,人口估计超过800,000,成为奥里萨邦中最大的部落。他们所操的库伊语(Kui)及其南部方言库威语(Kuwi)属于达罗毗荼语系。多数孔德人现在都种植稻谷,但有些群体,如包特-孔德默尔斯(Baudh Khondmals)地区的库提亚孔德人(Kuttia Khond),仍在树林里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

托达人

托达人(Toda),印度南部尼尔吉里(Nilgiri)山区的游牧民族。1960年代初人数只有800左右,由于健康条件的改善,人数增加很快。托达语属达罗毗荼语系,但其中畸变最大。托达人一贯向其他尼尔吉里民族销售牛奶产品和籐竹品,换取巴达加人(Badaga)的谷物和布,科塔人(Kota)的工具和陶器。托达人专门崇拜水牛,认为这是重要的宗教信仰。一妻多夫制普遍。兄弟数人可共有一妻。

1、人口

根据十年一次的印度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托达人的人口数量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下半叶分别是:1871年(693人),1881年(675人),1891年(739人),1901年(807人),1911年(676人),1951年(879人),1961年(758人),1971年(812人)。有学者认为,托达人的人口通常维持在700人至800人左右,人口的变化通常由两个原因造成,一个原因是疫情灾害和之后的人口缓慢恢复(如1921年640人,1931年597人,1941年630人),另一个原因则是在进行人口普查时过量的重复统计(如1901年和1911年,1951年亦存在此可能)。关于人口统计的另一个不确定之处,则在于一些统计声明或未声明是否包括克里斯蒂安多达人。因此,700人至800人可能是比较贴近实际的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卫生的进步,人们曾经预测其人口增长率会得到提高,早期关于人口会下降的预测显得过于悲观,可能永远不会实现。

2、基因

有学者认为,托达人和科塔人拥有共同的基因,并以此将其与尼里格利丘陵的其他部落区别开来,同时,他们与希族塞人的基因非常相近。

3、社会文化

托达人的服饰是由单独的一块布组成,类似于苏格兰高地彩色格子式服饰。

托达人唯一的工作就是牧牛和做乳制品。

托达人曾经实行一妻多夫制,但现在已不再实行此婚姻制度。托达人的一妻多夫制是非常典型的一妻多夫制,一个女子嫁给一个男子后,那么此男子的所有兄弟或者一半的兄弟会共同享有这名女子。一妻多夫制的习俗在托达人中已经存在数百年之外,女子结婚时,她就会自动嫁给丈夫的兄弟。1869年,肖特博士曾经如此描述托达人的一妻多夫制:“一个家庭中如果有四五个兄弟,那么其中一人长大结婚后,他的妻子就会把他的兄弟视为自己的丈夫,等他们长大成人后,便会依次与他们圆房。如果这名女子还有几个妹妹,那么她们如果到达结婚年龄,就会自动成为姐夫的妻子…不过,因为该部落女性非常稀少,更多的情况是一女同嫁数男,甚至最多的可以同时嫁给六名男子。”

托达人认为家务劳动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因此妇女无权过问。

托达人的房子被称为“多格来斯”(英语:dogles)。

托达人属于素食主义者,不吃肉类、能孵化的鸡蛋、鱼,但也有部分托达人可以吃鱼。他们的食物通常包括水牛奶、黄油、酸奶、奶酪和纯牛奶,而大米则属于主食,并经常与乳制品、咖喱同时吃。

4、宗教

根据当地的传说,女神忒基尔莎(英语:Teikirshy)和她的兄弟最早创造了神圣的水牛,之后又创造出最早的托达男子,而托达女子则是由托达男子的右侧肋骨所创造。按宗教规定,在渡过一条河流时,禁止从桥上走过,只能步行涉水或游泳通过。

托达寺庙建立在圆形凹处,并用石头垒成,外观与托达木屋非常相似。

在弗雷泽于1922年写成的《金枝》一说中,有以下记载:

在印度南部的托达人中,神圣的挤奶工担任着神圣奶场的僧侣,在其任职期间,必须要遵从让人感觉厌烦的复杂的限制,如:只能住在神圣奶场而不能回家,不能访问任何凡人的村庄,必须保持独身状态,哪怕已经结婚了,也必须要与妻子分开,任何凡人均不得接触这名僧侣和他的神圣奶场,否则,就会亵渎了他的权威,他将不能再担任神圣奶场的僧侣。一般的凡人通常只有在星期一和星期四才能接近他,其他时候,如果有事情需要找这名僧侣,那么必须站在远处(有人说要站在250米以外的地方)向他喊话。另外,僧侣在职期间,也不能理发、修剪头发,不能从桥上过河,只能步行涉水或游泳通过,如果他的部落中有人死去,他也不能参加任何葬礼,除非他肯辞去神圣奶场的僧侣这一神圣职位。事实上,在过去的时候,只要部落内有人死去,那么他就必须辞去该神职。然而,上面的这些复杂的禁制,只是适用于最高级别的神圣挤奶工。

5、语言

托达语属于达罗毗荼语系,结构畸变较大,发音等比较复杂。现在的共识是,托达语(及其附近的科塔语)均属于达罗毗荼语系在印度南部的一个分支,其分离于达罗毗荼语系的时间,晚于卡纳达语和泰卢固语,而早于马拉雅拉姆语。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托达语有着其他达罗毗荼语系所没有的大量的语法和时态结构。

6、住宅与生活方式

托达人住在非常小的村落里,并将其命名为“蒙德斯”(英语:munds)。托达人的木屋是椭圆形的,通常有3米高,5.5米长,2.7米宽,建造方式则用藤条和竹子固定住茅草,并且每一间木屋,而前墙和后墙则是用石头(通常为花岗岩)建成。木屋的门口非常小,只有0.9米宽,0.9米高,之所以将门口建造的如此小,通常认为是为了防止野生动物的进入。在木屋的前墙,会用岩石壁画等艺术形式来装饰,拱形的顶部则主要用较粗的竹杆来支撑,用平行的细竹杆彼此捆绑来维持框架,顶部的其他部分则是由茅草构成。

托达人的生活方式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过去托达人只有从事牧业,而现在却开始从事农业和其他职业;过去托达人属于素食主义,但现在部分托达人开始吃非素食的食物;现在的许多托达人也放弃了过去一直居住的小木屋,而改建混凝土建筑。现在在当地有致力于打造传统的半桶状木屋的运动,在过去的十年里,已经建成了40座木屋,并且许多神圣牧场也被重新装修。

世界民族源流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5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麟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世界民族源流史第45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