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波兰人为西斯拉夫人的一支。据考证,今日波兰境内的维斯瓦河谷为古代波兰人的发祥地。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一地区便有原始人类居住,至公元前8世纪,已形成古波兰人,其分布地区向南向东扩展到喀尔巴阡山至顿河上游一带。公元4~6世纪,开始出现部落联盟。由于受到“民族大迁徙”浪潮的冲击,其居住地域进一步扩展,尔后逐渐分化为西、东、南三大支系。西支中仍留居于奥得河和维斯瓦河流域的古波兰人部落,如瓦尔塔河地区的古波兰人,维斯瓦河地区的波莫瑞人、马佐夫舍人、维斯瓦人和莱赫人,以及西里西亚地区的斯里扎人、贾道什人、博布舍人、沃波雷人和高文希采人等,便是后来的波兰民族的先民。这些部落的社会经济,到10世纪初已有相当发展,大多从事犁耕农业,手工业亦很发达,善于冶铁、制陶和纺织,与南方先进地区的贸易往来活跃。许多部落联盟已跨越奴隶制阶段而发展为早期封建国家:在瓦尔塔河中游,以格涅兹诺和波兹南为中心建立了波兰公国;在维斯瓦河上游,以克拉科夫为中心建立了维斯瓦国;在西里西亚等地形成了众多的封建土邦。

966年,波兰大公梅什科一世经南邻捷克接受基督教信仰,同时创制文字,进一步推动波兰公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国势日盛;并逐步将其统治扩大到西里西亚,以及马佐夫舍人、波莫瑞人和维斯瓦人的地区。其子博莱斯瓦夫一世继位后,已基本统一波兰各部落,遂于11世纪初建立封建王国。波兰王国在当时的中欧政治舞台上曾发挥重要作用,三次抗击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均获全胜。此后,波兰在政治上虽为封建割据和外来侵略所困扰,但在民族形成上则日益成熟,波兰族已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实体而存在,先后与周围强邻德意志人、普鲁士人、捷克人、匈牙利人、条顿骑士团进行抗争;13世纪中叶,曾经三次胜利抗击蒙古鞑靼人的入侵。1386年,波兰王国开始与立陶宛大公国实行联合;1569年,通过卢布林条约,两国正式合并,成立波兰贵族共和国,势力增强,进一步向东扩张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

自17世纪起,波兰日趋衰落。1733~1735年爆发波兰王位继承战争。1772、1793和1795年,波兰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三次瓜分。但波兰人并未屈服,在亡国后的120余年里,曾多次举行大规模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1905年爆发群众性的总罢工,并在罗兹进行巷战。十月革命后,俄罗斯承认波兰的主权和独立,波兰遂于1918年成立共和国。1939年,希特勒德国入侵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直至1944年波兰人始获解放,于当年7月22日建立波兰人民共和国。

4、社会发展

波兰族具有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在历史上与法国、意大利均有密切的文化交往。1364年,创建克拉科夫大学,文化教育发达。曾涌现著名的科学家哥白尼、居里夫人,文学家密茨凯维奇和音乐家肖邦,对世界文化宝库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历史上,波兰族以农业为生,近几十年来,工业得到发展,进入70年代后,工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采矿业以煤为主,铜矿开采发展迅速。钢铁、机械、造船、化工和纺织工业均有相当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波兰共和国(波兰语:Rzeczpospolita Polska,英语:The Republic Of Poland),简称“波兰”,是一个位于中欧,由16个省组成的民主共和制国家。东与乌克兰及白俄罗斯相连,东北与立陶宛及俄罗斯接壤,西与德国接壤,南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北面濒临波罗的海。

(一)波兰民族的形成

根据考古发掘, 波兰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早在6~10世纪中叶,西斯拉夫的原始公社就开始逐步解体,封建土地所有制随之产生。10世纪中叶,以格涅兹诺为中心的波兰部落逐渐统一了其它部落。皮亚斯特王朝的大公梅什科一世(约960年至992年在位)建立了早期封建国家。公元966年,波兰接受基督教。1025年,博莱斯瓦夫一世(992年至1025年在位)加冕为波兰国王,波兰成为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家。

(二)中世纪的波兰

1、封建国家的建立和统一时期(10-15世纪中叶)

12世纪中叶,博莱斯瓦夫三世(1102年至1138年在位)死后,由于王公、贵族和教会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全国分裂为几个公国,波兰进入封建割据时期,达200年之久。瓦迪斯瓦夫一世(1314年至1333年在位)统一大波兰、小波兰、库雅维,于1320年在克拉科夫加冕为波兰国王。卡吉米日三世(1333年至1370年在位)又统一了马佐夫舍,但是,西波莫瑞和东波莫瑞还分别为勃兰登堡和条顿骑士团占领。西里西亚则被波希米亚王室占领。为抵抗条顿骑士团的侵略,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于1385年在克列沃签订联盟条约,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以联姻的方式实行王朝联合,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6�1亚盖洛为波兰国王。在波兰的影响下,大部分立陶宛人也皈依了罗马天主教。1410年,波兰-立陶宛领导的由波兰人、立陶宛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捷克-摩拉维亚人、瓦拉几亚人、鞑靼人、马扎尔人等组成的联军在格伦瓦尔德战役中,给了条顿骑士团以毁灭性打击,全歼了由德意志人、法兰西人、瑞士人等组成的骑士团2.7万人,阻止了条顿骑士团的东侵。该战役巩固了波兰-立陶宛大国的地位,战役的胜利也是斯拉夫民族和波罗的海民族团结战斗的象征。1466年,波兰从德意志人手中收复了富庶的东波莫瑞,以格但斯克为中心的东波莫瑞的收复,刺激了波兰粮食的出口,贵族庄园纷纷建立劳役制庄园,从事商品粮食的生产,城镇开始出现手工工场。亚盖洛王朝时期的波兰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波兰从此开始了一段被波兰史学家成为“黄金时代”的极盛时期。

2、第一共和国时期(16世纪中叶-1795)

(1)波兰立陶宛联邦

波兰立陶宛联邦历史 (1569年–1648年)

波兰-立陶宛组成的王国联合一直都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而是一个形式上的国家联盟。1505年,议会通过宪法,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颁布法律。从而削弱了王权,招致外来势力干预,此时,位于东方的莫斯科公国开始强大起来,其治下的鞑靼骑兵严重威胁到波兰-立陶宛王国联合的生存,面对莫斯科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为了加强王权,1569年,波兰和立陶宛大公国议会在卢布林通过了成立统一的波兰共和国的决议,即卢布林联盟,史称波兰-立陶宛王国(波兰立陶宛联邦),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到华沙,该共和国史称波兰第一共和国。统一的波兰幅员辽阔,在1618年的疆域极盛时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疆域比现在的波兰大得多。该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农奴制国家,统治着东欧的波兰、立陶宛、捷克—摩拉维亚人、瓦拉几压人、马扎儿人、鞑靼人、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捷克等诸多民族。

17世纪后半期,波兰的农奴制进入了危机阶段,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领导的哥萨克在乌克兰举行民族起义。统治阶级的内部也分崩离析,1652年大贵族迫使议会通过自由否决权,1654年沙俄对波兰宣战,并于1657年兼并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北方战争初期、波兰被迫追随俄国参战。1655年波兰-瑞典战争爆发,波兰丢失部分领土。1733年~1735年俄、奥与法、西、撒丁为争夺波兰的控制权进行了战争(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严重破坏了波兰主权和国家经济。而波兰的黄金时期不但因1630年代后的一系列战争而结束,原本强大而独立的军事力量,也在18世纪上半的战乱中没落。

波兰第一共和国的政治制度非常特别,称为“贵族民主制”。这种制度有两根支柱,一个叫自由选王制,国王由贵族选举,凡不是贵族就没有民主权力;一个叫自由否决权,只要有一个议员反对,这项议案就不能通过。波兰史研究者刘祖熙认为:真正的民主是基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这种贵族民主造成了波兰极端的民主和无政府状态。这也导致了在有争议的议题上往往议而不决,从而导致国家意志得不到体现,这也是波兰最后因被邻近专制帝国瓜分而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世界民族源流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8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麟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世界民族源流史第28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