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意思呢?不是问孙权要整个荆州(孙权只有一个江夏郡),也不是问孙权要掌管荆州的名义或权力(孙权哪有资格给刘备这些?)。而是:求孙权别出手抢刘备已经抢到手的那四个郡!
即:让孙权放弃抢夺荆州四郡的权力,让刘备可以安心的,彻底的,全权【都督】这四郡。
这个要求并不过分:荆州四郡是刘备的全部地盘,孙权若和刘备抢这四郡,孙刘间就一定会爆发不死不休的大规模战争,给曹操一举灭掉他们的机会。故,就算刘备不提这个要求,孙权本身也不会抢他的四郡的。(若孙权真想抢刘备这四郡,就没必要先白送给刘备一个价值更高的南郡了。)
(之前的章节提到过,刘备可以在曹孙之间稳稳的守住四个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孙权已经同意不出手抢他的了。)
保住了荆州四郡,白得了重镇江陵,刘备集团很满意。
孙权集团这边,借出南郡后,孙权确定保住了江夏郡(从江东进入荆州的重要桥梁),未来的路没被封死,日后还有很多可以借此路赚取荆州地盘的机会,虽不满意,但也勉强接受了。
江夏郡是孙权集团的最后底限,若刘备再打江夏郡的主意,那孙权就不如直接和刘备开战了!因为:
1,若江夏郡再被刘备借走,桥梁一断,孙权就再无可能得到(甚至进入)荆州。
2,那么,倒不如现在就和刘备开战,疯狂的抢荆州的地盘。
3,若曹操趁孙刘内战的时候来攻,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孙刘战败,孙权退回江东—有韩马在后面盯着,曹操最多趁乱抢走荆州,不敢接着大规模进攻江东的(理由见上一章)。孙权的江东是丢不了的。
4,即:如果刘备再提出借江夏的要求,孙权若答应刘备,就再无可能得到荆州。若和刘备开战,则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再无可能得到荆州,一样的—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在混战中抢走(守住)一两个郡。比答应刘备要合算。
南郡被借走后,很明显,孙权集团的让步已经到达了一个极限!这个极限,说的并不是心情方面,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问题:若刘备再从孙权这边赚哪怕一点便宜,孙权联刘抗曹能获得的利润,就还没有直接灭了刘备多了!
《山阳公载记》记载:刘备借完南郡后,对手下说道:【孙权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
刘备也很清楚,这次亲自来要地盘,是最后一次了。再来要,就是逼孙权杀他了!
【不可以再见之】,不是说刘备和孙权以后不能再见面了,而是说两人不能再以这种情形(来赚孙权的地盘)见面了!不然,刘备必死。(在这之后,足足好几年的时间里,刘备再也没对孙权提出过任何不合理的要求。)
至此,孙刘双方达成妥协,联盟可以继续‘脆弱的’维持下去。
联盟走到这一步,从理性上讲,刘备是不欠孙权什么的: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不是孙权人好,而是他被形势牵制住了,不得不借。刘备不用补偿孙权什么。
但从感性上讲,孙权集团的人,心里肯定是恨的牙痒痒的!不利于孙刘合作。此时,唯一可以缓解孙刘矛盾,加强联盟凝聚力的办法,就是刘备也让让步,主动给孙权方一点利润(因为孙权方的让步已经到了极限,没法再让了)。
按感性,刘备割让(损失)点利润出来,可以获得较融洽的孙刘联盟。按理性,刘备凭什么割让利润给孙权?他就是死不让步,碍于形势,孙权也还是会和他联盟的,不影响大局,可以获得较脆弱的孙刘联盟。
刘备会怎么选呢?
刘备哪个也没选—刘备极其精明,他竟找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自己一分钱没花,空手给孙权创造了一个大利润!
曹孙刘三路诸侯中,曹操挟持天子,拥有安排官职的权力,是合理的。刘备是大汉皇族,又是皇帝密旨衣带诏的参与者,他若是打着皇帝的旗号,给自己或别人安排一下官职,也算合理。只有孙权,只是个割据军阀而已,完全没有安排官职的权力。
赤壁后,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刘琦病死后,《先主传》说是荆州百官推举刘备为荆州牧,《周瑜传》则说是刘备以中央左将军的身份,自己领走了荆州牧(有点强行领走的意思)。但不管是哪种说法,以刘备的身份来讲,都算合理,合法。
接着,刘备主动【表孙权为车骑将军,领徐州牧。】
孙权原来的官职是‘讨虏将军,会稽郡太守’,郡级别。人才投靠孙权,孙权能给他们封的合法官职(有证的,国家承认的)最多就是郡,县这些级别的,和曹操集团的待遇比,并不高,比较影响人才的加入。
刘备见孙权自己搞不到更高的合法官职,就出手帮孙权领了一个徐州牧(州级别,而且是州级别里最高的官职)。以后孙权给手下封官,也至少是州,郡这种级别起跳了,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他。
车骑将军,徐州牧,这两个官职对刘备来说,价值当然不如南郡这个实实在在的地盘高。不过,孙权缺这个,对孙权来说,就有不小的价值。
同时,更深一层的影响是:孙刘联盟,孙权付出较多(甚至借出了江陵这个战略要地),却没看到有什么回报,江东内部除了支持联刘的人外,已经出现了反对联刘的声音—这样下去,不仅会影响孙刘联盟的关系,也会影响江东集团内部的团结。反对孙权执行那个压根看不到好处的三分天下战略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最后,说不定会逼的孙权中止这个战略。(这是孙权和鲁肃不想看到的。)
而如今,联刘终于获得了回报!这就可以向江东百官证明:1,南郡并没有白借。2,三分天下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继续执行。
(孙权升官后,可以给手下封的官职,也更高了。江东百官都跟着升了官,领了证,大家都得到了好处,也就没人反对联刘了。)
至此,孙刘联盟终于以‘刘备得江陵,孙权得官职(更多的人才)’圆满收场了,算是双方都满意。脆弱的孙刘联盟,变的融洽了不少。
请注意:这一完美局面,是刘备占尽了所有便宜后,没花一分钱,空手导演出来的!
而且,大家别以为孙权白得了一个徐州牧,就是孙权最赚—单就刘备白送给孙权一个徐州牧这一行为来说,刘备竟也没比孙权少赚!刘备至少可以获得以下几个好处:
1,增加了孙刘联盟的感情。
2,在曹操眼中,只有他才有合法的安排官职的权力(拥有皇帝和朝廷)。刘备自领了荆州牧,很容易吸引曹操的注意和打击。让孙权也领个徐州牧,可以帮刘备分散一下火力。(同时,徐州是曹操的地盘,孙权公然称自己才是徐州的最高长官,荆徐二牧中,曹操就一定会先打击徐州牧。)
3,徐州牧这个官职,在徐州才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做到名义与地盘相结合。单纯从制度上讲,孙权抢徐州,比抢荆州要好。刘备很明显是在误导(怂恿)孙权先去抢徐州,别来抢他的荆州。
(但吕蒙没中计,认为徐州抢下来也守不住,还是应该先抢荆州。)
4,盟友孙权的官职升高,实力变强,对刘备联孙抗曹也是有好处的。
你看,就算是白送给孙权一个利润(官职),刘备也能从中再赚4个利润!怪不得连孙权陆逊这群聪明人,都要骂刘备是【猾虏】了—果然够狡猾。
第二百一十三章:借荆州。(下)
孙权集团多次问刘备要债(南郡),刘备都不还。于是,就有很多人说刘备是个无赖,不要脸。
实际上,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