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程普黄盖等人,都是孙坚举义兵时期就追随他的核心老将,是江东集团资历最高的人,地位也应最高。

孙坚死后,孙策周瑜这群人在程普黄盖看来,其实都是小娃娃,儿子辈。孙策虽然很重用这批老将,但他明显更重用周瑜(除能力外,主要是孙策和周瑜感情极深,百分百信任周瑜的缘故)。

一般来说,就算是没什么能力(或功劳)的老员工,也是不愿意被年轻人骑在头上的,何况他们是开国元勋?赤壁时,程普和周瑜的地位相同,黄盖则成了周瑜的手下—深知军队里的老将是什么性格的曹操,会觉得黄盖可能不服周瑜,真心不愿意在周瑜手底下干了,也是很正常的。

《孙皎传》记载:【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遂共不睦,几败国事。】后来,程普就觉得周瑜资历浅,不配和自己地位相同,故意找周瑜的茬,差点坏了国家大事。

综上所述,黄盖投降,其实是一件很合理,很正常的事情。曹营那么多谋士,没有一个人怀疑他。

不过,黄盖投降虽然很合理,但曹操处理黄盖投降这一事的方式,却很不合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

关于传染病的事,诸葛亮完全没料到,周瑜则料到了一半。

周瑜说曹军必生【疾】病—所谓【疾】病,在三国时期,应该是指不具备传染性,症状没那么严重的病。传染病在那个时代,通常被称作【疫】病。

陈寿的《三国志》,只要是描述到那场病,都是用一个疫字,如:疫病,饥疫,疾疫。

曹操战败回朝后,也说道:【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曹操很清楚自己遇到的不是普通的病,而是疫气—通过呼吸喘气,就可以传染一大片人的传染病。

周瑜没说曹军必生【疫】病,只说曹军必生【疾】病,就证明周瑜也没料到传染病的事。【必生疾病】的前一句话是【不习水土】,周瑜所猜的疾病,应该是指因水土不服,而引起的一些呕吐,恶心,腹泻之类的病吧!

第二百零九章:曹操为何信黄盖?(下)

面对黄盖的投降,曹操有以下三种处理方式:

方式一:曹操若不信黄盖,则无事,双方继续隔江对峙,胜负难分。

方式二:若信黄盖,但别让黄盖过来,而是让黄盖留在江东作内应,也无事:如果黄盖是真降,曹操就能获得一些江东的情报。如果黄盖是诈降,他也没法害对岸的曹操。

方式三:可曹操不但相信了黄盖,还同意他快点过来。

曹操为什么想黄盖快点过来呢?目的应该有三个:

目的一:可以立刻获得江东的情报。

目的二:吴国是私兵制,黄盖有属于他自己的私人部队。若黄盖立刻过来,曹操就可以获得跟着黄盖一起来的私人精锐水军,可以增强曹操水军的战斗力。若黄盖留在江东,曹操则得不到这批精锐。

在大家的印象中,黄盖似乎是驾着小船去火烧赤壁的。但实际上,《周瑜传》记载:【黄盖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写明了黄盖驾的是【大船】,蒙冲斗舰(斗就是大的意思,如斗大)。

这种船,保守估计可以坐几十人左右。黄盖若真心投降,几十艘蒙冲斗舰,就可以为曹操带来至少一两千的精锐水军。

目的三:曹操退到江北,在岸上设置了大量兵营,明显是想和南岸的周瑜打持久战。若打持久战,战争的时间就会一直延长。在这段时间里,黄盖也可以帮曹操训练水军,或招募新水兵。

三个目的都可以带来巨大的利润(黄盖能给曹操的,恰恰都是曹军最缺少的)。当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曹操该不该冒这个险呢?

不该。

官渡时,曹操相信许攸,是因为曹操极度劣势,不信许攸也是死,倒不如拼了。官渡那一险,是必须冒的。

可赤壁时,曹操准备和周瑜打持久战,双方呈对峙状态,分不太清谁占优势,谁占劣势。(曹操的水军再不行,人数也是周瑜的好几倍。就算打不下江东,也绝对能守得住荆州。)这时,曹操和周瑜慢慢耗就行了,完全没必要冒险相信黄盖。

若不中诈降的话,最差的情况也不过是双方各有损伤:曹操如果死了十万人,那周瑜也要被耗死个一两万人!哪有可能曹操这边死伤极大,溃不成军,连荆州都丢了,周瑜那边却几乎毫发无损呢?

这么浅显的道理,曹操肯定是知道的,可他还是冒了这个险,于是,就有很多人说曹操相信黄盖是曹操骄傲自满,头昏了。

这一解释,其实不对。

在‘赤壁之战究竟该不该打?’一章中,我们分析过,曹操想快些打江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想避开西凉韩马,趁他们还没收到消息,就把江东拿下,避免多路作战。

如今,若不接受黄盖投降,就只能继续和周瑜打持久战。打上几个月后,韩马收到消息,就会进攻北方,和孙权两路夹击曹操。到时候,江东就打不成了,只能先退回荆州防守。(若如此,就不如一开始就用贾诩的战略了,还不用以短攻长,损失了些水军。)

故,接受黄盖投降,让他快点过来(然后获得江东的情报和黄盖的精锐水军,和周瑜速战速决),曹操这么做,是完全符合他原本的战略的,并不是他骄傲自满,也没有出错招。曹操本身的战略就是这么想的。

战败回朝后,曹操做了三件事情:

一,哭郭嘉。

赤壁战败,水军不行这一劣势,是在曹操计划内的,并不算失误。爆发传染病一事,则连敌人都没有料到,属运气因素,也不算失误。黄盖投降,其实是很合理的事情,曹操接受他,仍不算失误—但是,同意黄盖快点过来,就是巨大的失误了!

这一失误表面上是疏忽大意了,实际上却是根本性的战略失误!曹操的战略想避开韩马,就必须要冒这个险!

(注:曹操的战略并没有错误。被火烧赤壁,只能算是失误—如果黄盖没想出诈降这一计的话,曹操的战略也就不会失败了。)

若不想冒这个险,就要半路改成贾诩的战略才行。曹操不愿意改,故,赤壁战败曹操要负全责。

不过,曹操爱面子,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给集团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损失(应该是曹操集团目前为止最大的一个损失了)。于是,他就把责任和怒火都巧妙的转移到了手下的身上:不是我笨,而是你们笨!你们若有郭嘉那么聪明的话,我不至于输成这样!

《郭嘉传》记载:曹操战败后,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傅子》记载:说完这句话后,曹操又感叹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拿死人说事儿,是让人无法反驳的:‘如果他还活着,那我们就…。’这种纯粹的假设,大家愿意往里填什么都行。(再加上郭嘉也确实是个挺聪明的谋士。)

如果郭嘉还活着,这一战还是输惨了的话,那曹操就该哭戏志才了。

二,治水军。这个不必多说。

三,封赏田畴。

《田畴传》记载:【从征荆州还,追念畴功殊美。】打完赤壁之战,从荆州回来后,曹操格外的怀念田畴当年立过的一个功劳—尽管这是一年前的事了,田畴在打荆州和赤壁之战中也没有立功,但曹操还是准备重赏田畴。

是什么功劳值得曹操如此怀念呢?

当年,曹操征乌丸时,也不占地利:乌丸夏天降水量多,地势泥泞险峻,全是水—这些水,说它浅,其实还挺深,士兵们根本走不过去。说它深,其实也不深,也没法用船渡过去。乌丸族占着这一地利,派兵守住险要关口,搞的曹操焦头烂额。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小说在线阅读_第20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曹铜爵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第20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