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二百零二章:武将为何不投降?

演义中,吴国文官都要降,武将都要战,这是不是说明武将比文官要有骨气呢?未必。武将不愿意投降,主要还是因为吴国军事制度的原因。

吴国的军事制度,混合着一部分私兵制。简单讲,在现代社会,士兵是属于国家,属于政府的。将军,只是一个职位而已,只有管理士兵的权力,没有私自调动和私自使用士兵的权力。将军死后,他的儿子也和这些士兵毫无关系。

而在吴国,一万士兵里,可能只有六千兵是属于吴国政府(或孙权)的。剩余的四千兵,则属于将军本人,是将军家的私人财产,和国家无关。将军死后,他的儿子可以继承他家这四千兵,理论上,愿意怎么用就怎么用(因为本来就是他家的东西)。

我们可以来看以下几则史料。

韩当死后,他的儿子韩综【领兵袭爵】,继承了韩当的爵位和私兵。这些私兵至少有几千人,是韩家的私人财产,对韩综的忠心,是要大于孙权的。

韩综在武昌当官的时候,【淫乱不轨】,昏庸害民,孙权却从来不管他—为什么?史书上说,是孙权念着和韩当的感情,所以不想惩罚韩当的儿子。可实际上,孙权哪是这么重感情的人呢?大家忘了他后来大杀臣子的事了么?

孙权不是重感情,而是怕惩罚太重,万一逼的韩综造反怎么办?韩综手底下有几千部曲,真闹起事来,吴国的损失也是很大的!倒不如睁只眼闭只眼了。

(后来,韩综竟真带着他家的几千部曲造反了,经常侵犯吴国的边境,杀害吴国的百姓。孙权一提起韩综,就恨的咬牙切齿。)

徐盛死后,其子徐楷也【袭爵领兵】。同时,徐盛还有属于他自己的奉邑(可以理解成封地),临城县。不出意外的话,死后也会传给他儿子。

程普也【食四县】。

周泰的儿子周邵,好像并没有儿子。那么,周邵死后,周家的部队是不是就无人继承,归了国家呢?

也不是。周邵死后,【其弟周承领兵袭侯】。哥哥死了,就算没儿子,兵也要给自己家里人,给自己弟弟,不能便宜了国家。

凌统的父亲凌操,《三国演义》上称其为【土人】—其实就是本地人,土著的意思。估计凌操投靠孙策时,本身就带着一些亲戚,村民,手下吧。

凌操中箭死后,凌统才15岁,孙权就让他【摄父兵】:凌统才15岁,就被委以重任,负责带兵了,级别至少相当于连长甚至团长—这里面,凌统有能力只是一小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是凌统得到的这些兵,本来就是他父亲凌操的兵,而不是国家(或孙权)的兵,他来管很正常。

凌统死后,长子凌烈才8岁,肯定没法带兵打仗,凌家的兵就暂时归了国家管理。

可是,等凌烈长大了,孙权居然【还其故兵】,把凌家的私兵又还给了凌烈!(注意:史书上不是写孙权给了凌烈多少兵,而是写孙权【还给了】凌烈多少兵。)

后来凌烈犯了罪,被废了爵位和兵权,也和周邵一样,并没有把凌家的部队交给国家,而是给了他弟弟凌封。【凌封复袭爵领兵。】

(吴国手握重兵的将领,有很多都很年轻。这一点,并不是吴国多么信任年轻人的能力,而是因为这些兵,本来就是这些年轻人自己家里的私人财产,国家是没有资格收回来,或是安排给别人用的。)

这下子,武将们为何不愿意投降,我们也就很清楚了。

在吴国的制度下,他们这些有兵,有钱,有地的将军,其实就约等于是一路小诸侯!不出意外的话,兵权一代一代传下去,他们的家族只会越来越强!就算是吴国皇帝,也要对他们这群手握兵权的人客客气气的才行。

可很明显的,曹操的制度绝对不会容许这种事情存在!曹操得到江东后,一定会找机会剥夺他们的兵权!到时候,他们的儿子,孙子,本事好的,说不定还能继续当官。本事差的,手里又没兵,谁还会把你放在眼里呢?说开除你就开除你。官宦之家,一眨眼就没了。

(曹操的制度中,虽然也有私兵的存在,但占的数量并不多,成不了气候,不像吴国这么夸张。)

故,武将还是主战的多。

国家允许富豪存在,但国家不会允许私人武装存在。本地大族主降,是因为曹操不会动他们的财富。武将主战,是因为曹操一定会动他们的兵权。说来说去,还是利益,和骨气,忠心,正义是没有太多关系的。

吴国的这一制度:

1,优点是:孙家在尚未崛起时,更容易利用这一制度,让优秀的武将加入孙家,为孙家卖命。

有自己的私兵,爵位,奉邑,还能一代一代的往下传,当然比单纯的给朝廷上班要吸引人。所以,吴国的将军打仗时,都很喜欢‘掳人’:对外,打刘表黄祖时,地盘可以不要,但必须要掳走他们的人口。对内,程普黄盖等人压制山越族时,也是尽量把山越族的人俘虏回自己的奉邑。

为什么?因为这些被掳来的人口,老弱妇孺可以丢进自己的奉邑当奴隶,青壮年则可以训练一下,加入自己的部队,成为自己的私兵。掳人,可以最快的增加自己的利益。

而在别的国家,没有上面的命令,你有什么资格私自扩大部队?你意欲何为?故,别国的将领喜欢掳人的比较少,偶尔掳人,一般也是为了填充国家的人口,是奉命行事。

2,缺点则是:这些有私兵的人,对国家始终是一股潜在的威胁。分封,毕竟不如集权。

《甘宁传》记载:因为一件小事,吕蒙和甘宁闹了矛盾,吕蒙竟然直接带着他自己的部队,准备好船,擂着鼓,想要去【攻杀甘宁】!

这种事,在兵权全归政府的国家里,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将军哪有资格私下调动国家的部队,去进攻另一个将军?)但在吴国,这些兵本来就是吕蒙的,吕蒙叫他们打谁,他们就敢打谁!(韩综甚至直接叫自己手下的兵造反,去打孙权。)

吴国史书有一个规律,是:到了吴国后期,三国间的战争没那么频繁激烈的时候,吴国有很多将领(或他们的后代)的结局都是【因罪被免】,【因罪失业】。为什么?因为孙权在外部压力减少后,就必然会想要整顿内部,会忌惮这些拥有私兵,爵位,奉邑的‘小诸侯’。

所以,孙权时不时的就找借口治他们的罪,趁机剥夺他们的私人武装。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小说在线阅读_第19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曹铜爵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第19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