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一百九十五章:从‘舌战群儒’看辩论技巧。(中)

三,步骘。

步骘问道:【孔明欲效张仪,苏秦之舌,游说东吴耶?】

步骘很有头脑,他没和诸葛亮辩论,而是给诸葛亮挖了一个语言陷阱—只要诸葛亮接了他这句话,和他辩论,就等于诸葛亮承认了自己是个‘辩士’,是仗着口才好,来游说,劝服,忽悠他们的。

既然诸葛亮是来忽悠他们的,那他们就有资格不听忽悠,终止这场辩论赛。到时,自然不战而胜。

不过,诸葛亮看穿了步骘的‘陷阱’,没正面回答他的问题(没说自己是不是想学苏张前来游说),而是抓住了步骘话中一个不严谨的地方,开始歪曲步骘的话,并转移话题。

苏张是辩士,但同时也是很厉害的政治人物。步骘只说苏张口才好,似乎只把他们当成社会地位较低的辩士看待。诸葛亮见了,就趁机指责步骘不尊敬苏张,并转移话题道:你以为苏张只是辩士而已吗?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他们明明就是纵横天下的英雄豪杰!你有什么资格嘲笑他们?

(实际上步骘并没有嘲笑苏张。不过经诸葛亮这么一歪曲,步骘的话,好像又确实有点看不起苏张的意思。)

转移话题后,诸葛亮抛出的新问题,是和张昭一样,在‘摆客观事实’:苏张的成就你能做到吗?做不到你就别说话!

步骘当然做不到。他见诸葛亮没中计,反而抓了自己一个漏洞,顿时默然无语。

在这里,理论上,步骘也可以像诸葛亮那样玩无赖,说自己远超苏秦张仪,只是不屑于做他们那样的人而已。不过,这样就又会变成两人互相嘴硬,导致永无结果。这个,是对诸葛亮有利,对江东谋士无利的。

为何?因为诸葛亮是自己来的,他单挑整个江东的谋士,预算上本来就输多赢少。如果大家谁也说不过谁,死耗时间,保持平手的话,那诸葛亮反而占了大便宜!(毕竟一人单挑一国,不输就已经是赚到了,平手并不丢脸。)

而江东谋士这边,以一国之力单挑诸葛亮一人,本身就胜算极大。若两人一直互相嘴硬,拖时间活活拖成平手,那可就太吃亏了!

故,舌战群儒中,江东谋士只要稍微出现一点劣势,就立刻不说话了,主动退出辩论赛,再换个新选手上台,看看有什么新论点可以打败诸葛亮—这不是他们一句话就被诸葛亮给打败了,而是这种快速换人的战术,对江东谋士是有利的。拖时间则对他们无利。(这就是张昭主动退场的原因。)

诸葛亮的赢,其实是赢在这一点上的:对方一直在玩车轮战,没人和他死缠烂打的耗时间—若有人和他死死纠缠的话,那理论上诸葛亮最多平局,很难辩赢江东七谋士。

在正式辩论赛中,死缠烂打当然没用。不过,舌战群儒这场辩论赛,其实是有时间限制的—只要诸葛亮拖时间拖到孙权见他,或鲁肃黄盖等主战派来帮他解围,基本就算诸葛亮成功了。(因为诸葛亮来江东的目的,是游说孙权,而不是和江东七谋士较劲。)故,诸葛亮选择了比较拖时间的战术。

这是诸葛亮在利用比赛规则—诸葛亮并不是死缠烂打的人,可是既然能利用规则,增加自己的胜算,那为何不用?

而江东七谋士的目的,则是阻止诸葛亮见孙权,或是在诸葛亮见孙权之前,就把诸葛亮打败,证明诸葛亮说的话一点道理都没有。故,七谋士选择了极快速的车轮战术。

大家目的不同,赢的条件,赢的方法,自然也就不同。诸葛亮拖着拖着时间,黄盖就来给他解围了。诸葛亮成功的见到了孙权,而张温骆统等人,则被诸葛亮拖的还没来得及上场呢,这场辩论赛就结束了。

其实,如果无时间限制的话,诸葛亮这个战术就完全没用了—你能拖时间,对面也能。你一个人拖时间,对面则是一堆人轮流和你拖时间。无限制拖下去,光体力你就撑不住了。

第一百九十六章:从‘舌战群儒’看辩论技巧。(下)

四,薛综。

薛综道:【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曹操已占有汉朝三分之二的领土,人心也收揽的很好,这些都是客观事实,诸葛亮根本无法反驳。故,诸葛亮直接选择不和他辩论,故意厉声道:‘薛综,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公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

你道德品质太低,我不屑和你辩论,换下一个人!(实际上则是根本无法辩赢。)

五,陆绩。

陆绩应声问曰:【曹操是相国曹参之后。刘备虽自称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履之夫,何足与曹操抗衡哉?】

很明显,陆绩的辩论水平相当差!首先,他的出发点就错了:能否和曹操抗衡,和出身又有什么关系呢?出身低微,难道就不能成功吗?

果然,诸葛亮听了,轻松笑道:‘你就是陆郎吧?你坐下,听我一言:曹操是曹参的后人,他就更该忠心汉室才对。吾主刘备是皇帝按照家谱封的皇叔,怎么能叫无可稽考呢?出身低微怎么了?高祖刘邦亭长出身,却仍获得了整个天下。织席贩履出身又有什么好丢人的呢?你这小儿之见,不足和我高士语。’

诸葛亮和陆绩辩论时是最轻松的—他甚至还先和陆绩打了个招呼,聊了句天(公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然后,才笑着教训了陆绩一顿。

(陆绩出身江东大族,所以他比较习惯用人的出身来看待问题。)

六,严畯。

严畯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不必再言。且问孔明治何经典?】

前面五人都辩输了,严畯如果按照常规的辩法继续辩下去,那多半也是个输!故,严畯不和诸葛亮辩论了,而是想和诸葛亮做做比较:你的文化水平有多高?写过什么作品?研究过什么经典书籍?(严畯很有学问,著有《孝经传》。还研究过管仲,仲由。)

这已经和辩论无关了,纯粹是严畯想用自己的文凭和学问压倒诸葛亮,然后表示:你没我文化高,你说的话自然没我对。

严畯的想法还是比较容易反驳的—诸葛亮只要找出几个文化水平没有严畯高,却又明显比严畯有成就的人来,证明文化高不等于能力也高,就行了。

就像有研究生鄙视大学生文凭低,大学生也可以拿几个学历不高,但却成了富豪的人来反驳。

诸葛亮道:书呆子有什么用?姜子牙,张良,陈平等人,都有匡扶宇宙之才,也没见他们治何经典!整天舞文弄墨的,能兴邦立国吗?

严畯被戳到痛处,低头丧气而不能对。(严畯比较像刘表,孔融,祢衡等人。论学问,他们都博览群书,学富五车。但是,论治国,论军事能力,他们是远不如曹操,刘备,诸葛亮,荀彧,周瑜这群人的。)

(鲁肃病故后,孙权让严畯接替鲁肃的职务,严畯就推辞道:‘我只是个书生而已,并没有领兵镇守的能力。’)

七,程德枢。

程德枢大声道:【公好为大言,未必有真才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

程德枢大概是知道自己也辩不过诸葛亮,有点气急败坏,竟直接开始了毫无证据的人身攻击!

辩论中,人身攻击是最好解决的—要么不理他,要么回骂他。诸葛亮马上反讽了程德枢一顿,程德枢不能对。

八:剩余的人。

张温,骆统又欲问难。黄盖忽然现身,厉声道:【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曹操大军临境,不思退敌之策,徒斗口耶!】

黄盖不是本地家族的人,故,曹操对黄盖并无需求。黄盖在江东是三朝开国老臣,文武百官甚至孙权都要给他面子。投降后,黄盖在曹营中却属于可有可无的人,曹操给他的新职位多半很一般。所以,黄盖当然要支持诸葛亮主战。

这里还有个小细节:在江东谋士为难诸葛亮的时候,主战派鲁肃是一直在旁边站着干看的—他为何不帮诸葛亮说话?或阻止江东谋士为难诸葛亮呢?

因为江东七谋士的背景太硬!

这群投降派中,陆绩张温是本地大族陆家张家的人。张昭则是江东第一重臣,被孙权以师父礼相待(相当于刘禅对诸葛亮)。鲁肃只是受孙权的宠而已,论级别,论背景,论人脉,论势力,鲁肃都比他们差的太远!

鲁肃哪敢帮着诸葛亮和他们做对呢?他们分分钟骂鲁肃一顿!(张昭早就骂过鲁肃一回了。)

故,鲁肃一直沉默不语。只有黄盖这个三朝老臣,才有资格厉声喝退这群各有各靠山的投降派。

至此,舌战群儒结束,诸葛亮终于见到了孙权。

舌战群儒这段剧情是演义虚构的,历史上并无此事。这个,很好理解。

毕竟是战是降,看的还是利益,而非口才。赚钱的事,你不劝也有大把人抢着干。赔钱的事,你怎么劝也没人肯干。江东众人想投降,无非是因为投降有利,开战有害。在此时,除非开战能使他们获利,否则,任你口才再好,也不可能劝的人丢下赚钱的路不走,去走赔钱的。

注:

【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陆绩六岁时跟着父亲去参加袁术的宴会,袁术拿出橘子来请大家吃,陆绩藏了几个在怀里。

临走时,陆绩向袁术告辞,橘子从怀里掉了出来。袁术笑道:‘陆郎身为客人,怎么还藏了几个橘子呢?’陆绩跪着回答道:‘我妈妈很爱吃橘子,所以我带几个回去给妈妈吃。’

年仅六岁,就连吃一个橘子都牢牢的挂念着母亲。这种细微的小事,体现的正是真正的孝顺。‘陆郎怀橘’是中国二十四孝之一。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小说在线阅读_第19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曹铜爵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第19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