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刘表之死
江夏被破后,刘表差人请刘备来荆州议事。
荆州的首要敌人是曹操,而非孙权。若荆州和孙权内战,则会给曹操渔翁得利的机会。因此,诸葛亮说道:【若刘表令主公去征讨江东,切不可应允。但说容归新野,整顿军马】—重心还是要放在新野上,要想尽一切办法去防止曹操入侵。
岂料,刘表见了刘备,竟要把荆州送给刘备!刘备死活不要,【孔明以目视玄德,玄德曰:容徐思良策。】遂辞出。
诸葛亮问刘备为何不要,刘备道:【刘表待我,恩礼交至,安忍趁其危而夺之?】
诸葛亮叹道:【真仁慈之主也!】
刘备为何不要荆州?不是因为仁慈,而是因为‘形势’。
若形势允许,就算刘表不给,刘备也会硬夺!若形势不允许,刘备要荆州就等于是找死,那他要什么荆州?还不如呆在新野。
刘表这个老狐狸话里有话,他说【吾今年老多病,不能理事,贤弟可来助我。我死之后,弟便为荆州之主也】—这句话暗藏的意思是:你如果想要荆州,那你就要先来‘助我’。
助他干什么呢?要么是压制蔡家,要么是压制蒯家。总之,站在刘备的角度,都是有害无利。
刘备和刘表联合后,若压制蔡蒯失败,则刘备必死,刘表却不用死。(因为蔡蒯只敢杀刘备,不敢杀刘表。)
若压制蔡蒯成功,那么刘表完全掌握荆州大局后,他还会不会把荆州传给刘备呢?不好说—若蔡家,蒯家,刘备等势力都被刘表给管的死死的,对他们刘家再无威胁的话,那刘表又为啥要把荆州送给刘备呢?他直接传给自己的儿子不就行了?
刘表这句话十分阴险,属于‘先干活,后结账’—刘备必须先冒着风险帮刘表做事,而做完事后,能不能真的结账(把荆州送给刘备),则看刘表的良心。
一般是不能。
所以,尽管诸葛亮一个劲的瞅刘备,但刘备还是拒绝道:【容徐思良策】。
‘容徐思良策’,这句话既是对诸葛亮说的,也是对刘表说的:刘表让刘备来帮忙,刘备帮则有害,但他又不敢明着说不帮,所以,他就只好含糊其辞的说道:再慢慢想办法吧。
就像现在找人帮忙办事一样:他不说帮你,也不说不帮你,只说我看看吧—那多半就是不想帮你。
刘备说他【不忍趁其危而夺之】—在刘备看来,刘表目前的状态是‘危’!
哪里危?不是身体病危,而是处境危险!
外部,曹操随时准备进攻荆州。内部,各大家族也都各怀鬼胎—刘表现在的处境,不出手还好点,若强行出手对付各大家族,就只会逼着他们通敌卖国!让曹操更轻松的拿下荆州!
照目前的形势来看,荆州这块烫手山芋,只有曹操能吃的下!那你说,刘备又何必去趟这趟浑水?又何必把自己也搞到危险的处境里去?所以,刘备回新野后,只是一个劲的暗中练兵,默默的积攒实力而已,再也没提过‘刘表要把荆州送给他’的事儿。(更何况,刘表也不是真心想送给他,只是想利用他削弱蔡蒯,然后若失败了,再推他当替罪羊而已。)
过了段时间,诸葛亮又劝刘备趁病袭击刘表,夺取荆州为家。
刘备不听—为什么不听?因为诸葛亮这一提议是完全错误的!
刘表和刘备加起来都未必能铲除蔡蒯等家族,更何况刘表和刘备先发生内战?这么做,只会令刘表和刘备的总体实力下降,然后让蔡蒯和曹操渔翁得利—就算刘备成功杀死了刘表,那蔡蒯等家族也会立刻打着为刘表报仇的名义,和曹操一起联手夹击刘备,消灭刘备。
(这一错误的计谋是演义中虚构的,正史中的诸葛亮并没有这么提议过。)
即使不和刘表联合,也不能和刘表为敌!所以,刘备就又很正义的说道:【安忍图之?吾宁死,不做负义之事!】
又过了段时间,刘表真的要去世了。
去世前,演义中的刘表嘴上说要把荆州送给刘备,可实际上,刘表却写遗嘱道:【令玄德辅佐长子刘琦为荆州之主。】
说白了,刘表只是在试探并利用刘备而已—如果刘备真敢要了荆州,那么不仅‘刘琮派’会杀了刘备,就连‘刘琦派’也会拿着这份遗嘱,来证明刘琦才是合法的继承人,然后杀死刘备这个想要篡位的托孤大臣!
到时候刘备说刘表答应过要把荆州送给他,又有谁会相信?就算这件事是真的,那么某些官员拿着白纸黑字的遗嘱,硬要故意杀死刘备,谁又能拦着呢?
所以,刘备一听,就连忙跪地哭道:【我安敢有他意乎?】然后,就借口曹操来袭,马上逃回新野了,根本就不敢留在权力斗争极其复杂的首都襄阳。
这是演义中的刘表托孤—而在历史上,则根本就没有‘刘表死前要把荆州送给刘备’这回事!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随降,备走夏口】—你看,刘表死后,刘琮就继位了,压根就没有什么‘刘表送荆州’的事儿。
《刘表传》记载:【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众遂奉琮为嗣,琮举州降,备走奔夏口】—同上,亦没有。
《先主传》记载:【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同上,还是没有。
陈寿编写《三国志》,有一个习惯,就是‘美化本传传主’:比如他写《刘表传》,他就只拣刘表那些好事儿来写。至于不好的事儿,则故意不写—然后,他就悄悄的把刘表那些不好的事儿给分散记录到别人的传记里去,藏起来。
这和孔子的春秋笔法差不多:乍一看,这些史书篇篇光鲜亮丽,尽是歌功颂德之词—但是,后人如果把所有人的传记对比着看,就能发现其中的矛盾和深意,发现‘传主’做过的那些肮脏事儿了。
这样,真正的历史也就成功的流传下来了。
刘表愿意把荆州白送给刘备,这件事既能体现刘表的贤德,也能体现刘备的能力。这种可以美化传主的大好事儿,陈寿居然一个字也没记载?那就只能证明:这件事确实不存在,是后人虚构出来的。
(记载了‘刘表送荆州’这件事的,是《英雄记》和《魏书》。其中,《英雄记》的真实性较低。)
想想也是:刘表怎么可能宁愿把荆州送给毫无关系的刘备,也不送给他老婆呢?更何况蔡蒯二家势大,如果刘表把荆州送给刘备(或刘琦),那蔡蒯二家绝对会帮着刘琮夺位!到时候,荆州爆发大规模内战,就很容易被曹操暴力攻占荆州(若如此,连投降都没机会的刘琮可能就真的活不成了)。刘琦等人也必死!刘表还不如直接传位给有蔡蒯二家支持的刘琮。
故,刘表去世后,刘琮顺利继位—这是符合荆州大多数人的利益的,也是刘表希望看到的。(演义上描写刘表讨厌蔡家和刘琮,希望刘琦继位,这根本就是在颠倒黑白。)
刘表这个人,不管是历史上还是演义中,大家都喜欢把他和袁绍相提并论,说他和袁绍差不多,都是昏君。
演义上有诗叹曰:【昔闻袁绍居河朔,又见刘君霸汉阳。总为牝晨致家累,可怜不久尽销亡!】
史书也记载道:【袁绍,刘表,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蹶,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但实际上,刘表和袁绍的情况却完全不同。
袁曹争霸,袁绍占优势,却被曹操给打败了。这其中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总的来说,相对于曹操,袁绍确实是失败者。
但是,刘表却和袁绍截然相反:
1,曹操统一北方后,占大优势,刘表则占劣势。刘表如果能打赢曹操,那是刘表厉害。刘表如果打不赢曹操,那也很正常,不能怨刘表—曹操占大优势,他赢,难道不是应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