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刘表为何要收留刘备?(中)
刘表坚持要收留刘备,就证明收留刘备这一行为,对刘表是利大于弊的。
收留刘备的弊处,蔡瑁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第一,刘备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收留他很容易被他背叛甚至害死。第二,刘备是曹操的仇人,收留刘备容易惹得曹操前来攻打荆州。【今若纳之,曹操必兵加于我,枉动干戈。】
公平的讲,这两点对荆州确实是有害的,蔡瑁也确实是为了荆州好—但是,这两点弊处,对刘表却几乎无害!
为什么呢?因为:
一,关于刘备为人奸诈的问题。
在吕布时期,大家对刘备还不太了解,还以为刘备真是个老好人。所以,吕布被曹操抓住的时候,还天真的认为刘备会帮着他说话—结果,刘备竟故意推他去死!
直到此时,吕布才看清了刘备的为人,咬着牙说道:【是儿最无信者!】
而等到了曹操袁绍时期,大家就都知道刘备是个什么人了—曹操试探刘备,就证明曹操根本信不过刘备。袁绍也怀疑刘备是曹操派来的奸细,数次想要杀死刘备。此时,刘备已经是‘奸名在外’了,就算他没做什么坏事,也很难获得别人的信任—别人总觉得刘备会背叛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就很难再害死别人了—因为大家都清楚了刘备的为人,也都对刘备有了深深的防备!
吕布是吃了没防备的亏,所以才会被刘备害死。而曹操和袁绍都有了防备,所以刘备背叛他们后,他们只是让刘备跑了而已,并没有造成什么别的损失,更没有被刘备害死—如今,刘表也是这样:有吕布,曹操,袁绍这三个被背叛的例子在前,刘表虽然嘴上说【玄德吾弟也】【玄德仁人也】,但实际上,刘表却相当的防备刘备!
大家可别忘了,刘表这个人本身就是个喜欢怀疑别人的人。《刘表传》记载刘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刘表连忠心于自己的手下都经常怀疑,怀疑他们是不是会背叛自己,更何况这个奸名在外的刘备呢?蔡瑁都知道刘备不是好人,刘表能不知道?
所以,《先主传》记载:【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刘表疑其心,阴御之。】
《世语》也记载:【备屯樊城,刘表礼焉。惮其为人,不甚信用。】
你看,刘表很清楚刘备的【为人】,所以他一直防备着刘备,甚至还暗中给刘备下绊子,根本就不信任刘备—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刘表收留刘备,并不是为了扶植刘备来打压本土家族。因为在现实中,刘表非但没有扶植刘备,反而还在暗中打压刘备,怀疑刘备!
刘表对刘备早就有了防备,刘备就自然害不到刘表(参考曹操和袁绍)。所以,蔡瑁所讲的第一个坏处,其实对刘表是几乎无害的—刘表收留刘备后,只要一直防备着刘备,刘备就绝对玩不出什么花来。
二,关于会把曹操引来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对刘表的害处更小!因为曹操打不打荆州,并不取决于‘刘备在不在荆州’,而是取决于‘曹操现在适不适合打荆州。’
刘表刚收留刘备时,曹操还没统一北方,袁谭和袁尚也还没死。那时,曹操如果先打荆州的话,就可能会被刘表和二袁夹击,导致统一北方的速度变慢,甚至无法统一北方。所以,曹操明知道刘表收留了刘备,却还是没有进攻荆州。
后来,曹操杀死了二袁,统一了北方,就打算攻打荆州—但是,刚刚被统一的北方,其内部还不太稳定,所以,荀彧就说道:现在仍然不是打荆州的时候,因为【大军方北征而回,未可复动。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曹操听了,就又按兵不动。
你看,如果不适合打荆州,那即使刘备人在荆州,曹操也不会去打。反之,如果适合打荆州,那即使刘备人不在荆州,曹操也会去打!
这一点刘表是很清楚的:刘备,小角色而已,不值一提。如果曹操真的要来打荆州了,那不管自己收不收留刘备,曹操都一定会来的!
所以,综上所述:刘表收留刘备的两点坏处,其实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即:刘表收留刘备,是不用付出任何成本和风险的!(这一点和蔡瑁不同—蔡瑁收留刘备,是要付出成本并承担风险的。所以,蔡瑁坚决反对收留刘备。)
不用付出成本和风险,却可以获得利益,那就当然要收留他!不过,说到这里,我们就又回到最初的问题了:刘表收留刘备,他到底是在图谋些什么利益呢?
是在图刘备的实力或兵力吗?不太像。因为如今刘备新败,兵微将寡,几乎没有任何的实力—那么,既然不是在图刘备的实力,刘表能图的,也就只剩下刘备的名望了。
我们可以来继续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