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第一百六十章:袁绍为何杀田丰?(上)

袁绍集团定下了‘快打’的战术,于是袁绍亲率大军,前来官渡与曹操决战。

战前,慢打派的田丰依然反对‘快打’。田丰说出了很多反对快打的理由,并在最后说道:【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

逢纪听了,就趁机陷害田丰,说道:【主公兴仁义之师,田丰何得出此不详之语?】

袁绍大怒,认为田丰是在故意咒自己,就将田丰打入了大牢。后来战败后,逢纪又陷害田丰道:‘田丰听说主公您输了,高兴的直拍手!’袁绍听了,又大怒,直接斩杀了田丰。

袁绍杀田丰,自古以来就被解释为袁绍昏庸。但是,我今天却要说了:这个解释根本就是错误的!完全不合逻辑!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

1,历史上的袁绍温文儒雅,礼贤下士,令众人倾心,并不是蛮不讲理,滥杀无辜的人——这样的人,怎么就忽然变的如此昏庸,莫名的要斩杀忠义之士呢?不合理。

2,许攸贪赃枉法,证据确凿,又有着勾结曹操的嫌疑,涉嫌卖国——许攸的罪名,绝对比田丰要严重多了。

但是,即便如此,袁绍也没有任何要杀死许攸的意思,而是只把许攸的职位给撤了,这就足以证明袁绍是个宽厚的人。(荀攸曾说过:袁绍以宽厚得人心。)

说到这里,你再反观田丰:田丰只是提了提自己的意见而已,连罪都没犯,居然就被袁绍给杀了?不合理。

3,纵观整个袁绍集团,田丰是唯一一个被袁绍冤杀的人。除田丰外,并没有任何人被袁绍找借口杀死。由此可见,袁绍杀田丰,其实是一件极其特殊特别的事件,而不是袁绍常常会杀害忠臣。

不过,田丰和袁绍又没什么深仇大恨,只是面子上有点过不去而已,袁绍为什么就偏偏要杀死田丰呢?

尤其是在沮授被杀,许攸叛变之后,田丰这个高智商谋士的价值,要远远超过那点所谓的面子——官渡之战后,北方形势变成了曹强袁弱。袁绍本来就打不过曹操了,为什么还要杀害自己的重要谋士,令自己更加打不过曹操呢?难道袁绍很想输吗?不合理。

4,官渡战败后,袁绍说道:【吾不听田丰之言,兵败将亡。今回去,有何面目见之耶?】

这句话,就证明袁绍是很清楚田丰并不是在故意咒自己,而是真心认为慢打战术比较好。自己选择了快打战术,真是没脸回去见田丰。

你看,袁绍都承认田丰没错了,但回去后却还是杀了田丰,不合理。

5,君主因为一时的气愤,就杀死了手下,这种事也常有发生。不过,这种事发生后,君主往往会表现的很后悔才对。

比如曹操害死荀彧后,就大悔不已——因为有些事当时气的火冒三丈,但事后一看也就那样了。为了点面子或情绪,杀死重要的谋士,这显然是损失巨大的。

但是,袁绍杀田丰,却丝毫没有后悔过。《三国志》记载:【绍还,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演义和历史不同:演义里,是逢纪挑唆袁绍杀田丰的。历史上,则没人挑唆袁绍,是袁绍自己要杀田丰的——这就更不合理了。)

如此有价值的谋士,袁绍杀了就是杀了,根本就没后悔过。这个,就足以证明一件事:袁绍杀田丰,是袁绍深思熟虑下的决定,而不是什么一时生气,或什么被逢纪挑唆了。所以,袁绍杀田丰,应该有他自己的深意才对。

是什么深意呢?我们来慢慢分析一下。

袁绍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嫡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和三子袁尚。

关于袁家家产分配的问题,袁绍是这么安排的:把青州分给嫡长子袁谭,把幽州分给次子袁熙,把并州分给外甥高干——但是,三子袁尚却没有分到任何州郡,而是留在了袁绍身旁。

袁绍把袁尚留在身旁,就是暗示将来由袁尚来接自己的班!也就是说,袁尚不是没有分到州郡,而是准备要继承袁绍的冀州和整个袁绍集团!

冀州是袁绍集团的首都。如今,袁绍想让三儿子继承王位,于是,他就把大儿子送到了外地,让大儿子远离袁绍集团的政治核心。把三儿子留在了首都,让三儿子多接触袁绍集团的政治核心。如此一来,久而久之,支持三儿子的重要官员自然就变多了。

这个,就是袁绍在为三儿子继承王位而铺路了。

沮授见了,就说道:【必为祸始。】你废长立幼,恐怕以后要麻烦了。

自古立太子,都是反对‘废长立幼’的。为什么呢?因为立幼的麻烦,要比立长的多。

嫡长子继承王位,幼子如果来抢的话,那幼子就是在造反,附和幼子的人不会多。(因为按照古制,幼子本来就没资格继承王位。)

而幼子继承王位,嫡长子如果来抢的话,却是师出有名,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来附和嫡长子。(因为按照先帝的意思,是幼子继承王位。但按照自古以来的惯例和制度,则是嫡长子继承王位。所以,嫡长子是有资格来抢夺王位,并质疑幼子登基的合法性的。)

所以,为了整个集团着想,即使嫡长子的能力低一些,也还是立嫡长子比较好。因为立嫡长子的话,集团只有25%的几率会分裂。而立幼子的话,集团则有75%的几率会分裂。

(在这里,请注意:立嫡长子,是从整个集团,整个天下的安稳度来考虑的,而不是呆板迂腐——因为和整个天下的安稳度相比,谁的能力更高一些,谁的品德更好一些,其实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算嫡长子有点昏庸,那也总比幼子一继位,嫡长子派和幼子派就直接大火拼要好吧?)

沮授和田丰都是遵循古制的人,所以,他们都赞成立嫡长子袁谭为太子。

第一百六十一章:袁绍为何杀田丰?(下)

袁绍想立三儿子为太子,但沮授和田丰都是遵循古制的人,他们都赞成立嫡长子袁谭为太子。

沮授说道:【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且年均以贤,德均以卜,此古制也。】

【年均以贤,德均以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古人立太子的时候,如果两人年龄一样的话,那就要看两人谁更贤明。如果两人贤明也一样的话,那就只好卜一卦,问问老天爷了。

这句话看上去好像很公平,但实际上,这句话的潜台词却是:年龄不一样的话,就先立年龄大的嫡长子。只有年龄碰巧一样,实在分不出谁是嫡长子来了,才看谁更贤明。

说到底,还是嫡长子继承制。

沮授说一只兔子在跑,就有一万个人追它。只有有人抓住它了,剩余的人都没戏了,才不会继续追——沮授这句话,就是把太子之位比喻为兔子,就是逼着袁绍快立嫡长子为太子,是属于‘逼宫’的行为。

袁绍却不愿意这么做——书上都说袁绍喜欢三儿子是因为三儿子长得漂亮,但其实不是的:论能力,的确是三儿子的能力比较高。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小说在线阅读_第15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曹铜爵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第15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