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孙权为何能安全的继承王位?
孙策临死前,对很多人说了很多话。尽管这些话表面上的意思完全不同,但它们的核心思想却是一样的,即:孙权根本就不行,孙策想通过这些人来帮助孙权,最大可能的维持住孙家的基业。
1,孙策对孙权说道:【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看上去,孙策是在说自己和孙权各有长处,一个善攻,一个善守。可实际上,孙策这番话的真正意思却是:孙权,你千万别学我去争霸天下,你根本没那个能力!你只要老老实实的守住江东就可以了。
孙策对孙权的期望很低,大概等于企业家临死前对儿子说:你不用扩大咱家的资产,你只要保证咱家别在你手里破产就行。
不过,这种话不能直说出来——江东集团的人本来就不服孙权,如果孙策直接说孙权不行,那就只会让孙权的位子更加不稳。所以,孙策就选择了一种委婉的说法:他不说‘因为孙权没本事争天下,所以孙权只能被动防守。’他只说‘孙权比较擅长守天下,所以孙权不用像自己那样去进攻别人,孙权只要守好江东,就足以富国强兵。’
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孙策这番话,体现了他深厚的政治功力。
因为:如果孙策没死的话,那江东集团的下一步是准备要进攻陈登,甚至袭击许都,劫持天子的——也就是说,在孙策的带领下,江东集团将会获得极其丰厚的利润。(小则获得陈登的领土,大则直接劫持天子,成为新的曹操。)
而如今,孙权显然是没本事进攻别人的——他连江东内部都很难稳住,又怎么可能去袭击许都呢?
所以,孙权继位,其实是影响了江东大多数人的隐形利益——在你哥哥手里能办成的大项目,我们大家就等着分钱了,结果你一接过来,却只能喊停,那你说我们恨不恨你呢?
孙策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会当着众人的面故意扭曲事实,说道:不是孙权不能打,而是就孙权来说,防守比进攻更合适——别看自己能打,但长远来看,江东集团交给孙权这个能守的人,其实是比交给自己这个能打的人要好的。
这样说,孙策就可以把‘孙权不能打’这个缺点给遮盖成‘孙权有更好的战略部署和发展计划,所以先不打,先防守。’可以尽量的减少大家对孙权的怀疑和不满。
在这里,请注意:孙策只是为了要掩盖孙权没本事争天下,所以才故意贬低自己,说自己不如孙权会守天下。可实际上,不管是攻还是守,孙策都是要比孙权强的。
2,孙策对张昭说道:【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跟刘备对诸葛亮说的遗言是很像的。所以,孙权对张昭,也就像刘禅对诸葛亮一样,史书记载是【以师傅之礼代之。】
孙策给了张昭极大的权力!此时的张昭,是相当于董卓或曹操的,也是个权臣。江东内部的国家大事全是张昭说了算,孙权只是个类似于汉献帝的傀儡而已。所以,孙权对张昭就很反感了——后来孙权坐稳了王位的时候,曾多次针对张昭,甚至差点逼死张昭。
(至于孙策为什么给张昭这么大的权力,我已经在第一百五十三章里详细分析过了,在这里就不再复述了。)
3,孙策对母亲说道:【儿天年已尽,不能奉慈母。今将印绶付弟,望母朝夕训之。父兄旧人,慎勿轻怠。】
孙策死前,对母亲说的话里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母子分别之情,主要还是在谈孙家和江东集团的未来——孙策请母亲一定要看好孙权,并【父兄旧人,慎勿轻怠】。
为什么【父兄旧人,慎勿轻怠】呢?因为:江东集团的这些老将,是根本不可能服孙权的。所以,就需要德高望重的孙策母亲出面,好好的维持住孙家和这群老将的关系,千万不能轻慢了他们。不然的话,单靠孙权一个人,这些老将说不定就反了。
说白了,孙策还是在为孙权铺路。
孙策母亲显然也是明白这一点的,她哭着说道:【恐汝弟年幼,不能任大事,当复如何?】
孙策回答道:【弟才胜儿十倍,足当大任。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
你看,孙策先是客套了一下,说孙权比自己强多了。但紧接着,孙策就对母亲说道: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策这一句话,就把江东集团的内外事全都交给张昭和周瑜管理了。相较之下,孙权根本只是个傀儡而已。
孙策这么安排,就足以证明孙权的才能根本就没有胜过孙策十倍——不然的话,孙策当权的时候,怎么没内事全归张昭管,外事全归周瑜管呢?孙策当权的时候,怎么就所有事都是孙策自己说了算呢?
因为孙策有能力,同时,也因为孙权没能力——如果没有张昭周瑜这两个人帮孙权管着的话,那孙权只会死得更快。
4,孙策对大乔说道:【吾与汝不幸中途相分,汝须孝养尊姑。早晚汝妹入见,可嘱其转致周郎,尽力辅佐吾弟,休负我平日相知之雅。】
你看,孙策临死前和大乔说的话,其实也没有爱情啊,夫妻生离死别啊之类的内容。孙策的重点还是放在了孙权身上——孙策叫大乔进来和自己说话,既不是因为爱情,也不是因为自己舍不得大乔,而是因为孙策想通过大乔来转告小乔,再通过小乔来转告周瑜:你一定要好好帮助孙权!
5,孙策对其余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孙家人说道:【吾死之后,汝等并辅仲谋。宗族中敢有生异心者,众共诛之。骨肉为逆,不得入祖坟安葬。】
说到底,还是在给孙权铺路,尽量的让其余孙家人死了和孙权争权夺位的心。
你看,孙策为了孙权能安安稳稳的继承王位,他耗费了多少心血?后来孙权能坐稳王位,成为真正的江东之主,其中90%都是孙策的功劳!
不然的话,当时的江东外有外敌虎视眈眈,内有各大家族准备争权夺位,单凭孙权,又怎么可能稳得住这么多内忧外患?
不过,即使孙策已经尽量帮孙权铺好路了,但孙权毕竟年幼,也没什么出色的能力和表现。所以,还是有不少人不服孙权,随时准备造反。
比如庐江太守李术——李术原来也是江东集团的一份子,归孙策管理。可是孙策一死,李术就立刻造反了。
孙权大怒,问李术为什么造反,李术却理直气壮的说道:【有德见归,无德见叛】——意思就是:孙策本事高,德高望重,我自然归降他。而你孙权又没什么本事,我凭啥归你管呢?我当然要趁机叛乱了!
你看,李术造反的理由很单纯,史书记载是:【术不肯事权。】——李术只服孙策,不服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