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为什么呢?因为‘孙策遇刺’这件事的核心,并不是‘孙策是在江边遇刺还是在树林遇刺。’也不是‘孙策是出门散步遇刺还是出门打猎遇刺。’而是:天地广阔,为什么孙策就这么巧,这么倒霉,会正好偶遇仇人许贡的门客,导致被其刺杀呢?

关于这个问题,《孙策传》记载:【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江表传》则记载:【策性好猎。猎日,卒有三人即贡客也。】

你看,这两本不同作者,不同时代的史书,在记载‘孙策遇刺’这件事时,都不约而同的使用了同一个字:卒!

卒,在这两段记载里就是碰巧(或突然)的意思!也就是说,史家把‘孙策遇刺’一事归结为碰巧:他们认为孙策一出门也好,一打猎也好,突然就碰巧撞上了自己的仇人,然后就被刺杀了。

但是,这个解释却很不合理。为什么呢?因为:

1,江边的范围有多广,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一条大江,它流经几个城市都很正常。中间更是有无数的山谷,树林,城市,村落——那么,在如此广阔的一个范围内,许贡的门客碰巧在江边某个地方藏着,然后孙策就碰巧走到了那里?这也太巧了吧!这中间的几率,有没有万分之一?

就像现在,我说我在某条江边的某个地方藏着,请你来找我——我敢打赌,就算你费尽心思专门来找我,你都是根本找不到我的!更何况是碰巧遇上我!

而且,孙策和许贡门客还本来就是仇人!许贡的门客们正要找他,正要杀他!然后双方就碰巧偶遇了——这就更巧了!

一切都巧的不像话,所以就显得整件事很古怪,很别扭,很不合常理。

2,如果硬要说这件事是碰巧的话,那也可以。不过,如果真的是碰巧,那么,从逻辑上来讲,孙策和‘许贡门客’双方对这场碰巧偶遇的遭遇战,就应该都是毫无准备才对——碰巧嘛,孙策和许贡门客碰巧偶遇了,双方都没想到会偶然碰到对方这个大仇家。一时之间,孙策也好,许贡门客也好,理应都是猝不及防,大吃一惊。甚至手忙脚乱,惊慌失措。

但是,有违逻辑的是,几乎所有的史书都坚定的记载道:在‘孙策遇刺’这件事上,孙策的确是毫无防备的。而与之相反的,许贡的门客们却是早有准备!

你看。

为什么同样是‘碰巧偶遇’,孙策就猝不及防,许贡门客们却早有准备呢?

很明显,答案只能是:孙策根本就不是碰巧撞上了许贡的门客,而是许贡门客们早有准备,一早就知道了孙策肯定会经过那里(江边森林里的某处),所以一早就埋伏在了那里!

这样的解释,才是合乎逻辑的。

不过,这一解释虽然合乎逻辑,但这么一解释,却又诞生了一个新的问题。

什么问题呢?就是:这几个许贡门客,其身份只是普通门客而已,有的史书上甚至直接称他们为‘家奴’——很明显,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裴松之虽然很欣赏他们的忠义,很赞赏他们的人格,但是,裴松之还是称他们为‘无闻之小人’——即社会地位十分卑微的人。)

那么,社会地位如此之低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如此清楚的知道孙策这个国家领袖会经过哪里呢?

此时的孙策名义上是讨逆将军,相当于军长。实际上则是江东老大,相当于总统或土皇帝——你看,这种身份的人的行踪,怎么可能会被三个门客甚至家奴给掌握的清清楚楚呢?美国总统明天会去哪里,具体到哪条街哪个屋,平民百姓能提前刺探到不?

完全不可能!所以,一定是某个位高权重,有能力获得孙策行踪信息的人,把孙策的行踪透漏给了许贡的门客!好让许贡的门客去杀了孙策!

不然的话,就凭几个家奴,又怎么可能精准的知道‘总统大人明天会经过哪里’这种高度国家机密呢?

所以,许贡门客刺杀孙策,其背后一定是有人指使的!而这个人,才是杀死孙策的真正凶手!

说到这里,这个人究竟是谁呢?我们目前只知道:这个人绝对不是许贡的儿子。因为在之前,我们已经排除了许贡儿子参与此事的可能性。

所以,这个人就只可能是…

第一百五十一章:为什么说郭嘉不是暗杀孙策的凶手?(上)

认定了许贡门客是被人指使之后,我们就可以来继续推理:指使他们暗杀孙策的人,究竟是谁呢?

比较主流的说法是郭嘉或孙权——这两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慢慢分析。

一,郭嘉。

郭嘉准确的预测到了孙策的死,所以,有人就认为这里面大有玄机,认为根本就是郭嘉派人暗杀了孙策。

当然,也有人认为郭嘉其实就是运气好,碰巧蒙对了而已——比如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他就认为郭嘉预测到孙策的死,其实是一种偶然。

那么,说到这里,‘郭嘉预测孙策之死’这件事,究竟是阴谋还是偶然呢?接下来,我们就把这件事仔仔细细,从头到尾的来推理一下,来看看这件事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首先,郭嘉是在什么环境下,说出了‘孙策早晚会被暗杀’这一预测呢?

《郭嘉传》记载:【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

翻译成白话,就是:曹操和袁绍官渡大战的时侯,孙策准备袭击许都。曹操集团的人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都十分害怕。在这时,郭嘉说出了‘孙策早晚会被暗杀’这一预言。

在这里,请注意:郭嘉为什么偏偏要‘在这时’说出这番预言呢?只有两个可能:

可能一:像很多人分析的那样,郭嘉已经派人去暗杀孙策了,所以他胸有成竹。

可能二:郭嘉只是在随口胡说而已——他根本就不知道孙策会不会死,更没安排杀手去暗杀孙策。郭嘉说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想要安慰大家孙策根本打不过来,借此来稳住曹操集团的军心。

这两个可能哪个更正确,哪个更符合逻辑呢?明显是可能二!因为:

1,在会议上,郭嘉是这么预言孙策的:【策轻而无备,虽拥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必死于匹夫之手。】

从郭嘉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如果郭嘉真的想暗杀孙策,那么,他暗杀孙策能成功的关键点是:孙策仗着自己武功高强,出门并不带保镖,也不设防备,而是喜欢独来独往。(《九州春秋》也说孙策【恃其勇,行不设备。】)所以,只要摸准了孙策的具体行踪,那暗杀孙策还是比较容易的。(反观暗杀董卓曹操等人,就比较困难了。因为他们每次出门都会带上大量的保镖。)

也就是说,暗杀孙策的关键点是:孙策为人【轻而无备】。(如果孙策加强了防备的话,那他就跟别的诸侯一样,很难被人暗杀了。)

你看,说到这里,不合逻辑的地方就来了:既然暗杀孙策的关键点是孙策比较疏于防备,那么,如果郭嘉真的想要暗杀孙策,他又为什么要光明正大的在会议上把孙策这一弱点给说出来呢?

他就不怕有人会透漏风声,让孙策有了防备,加强守卫,从而导致他暗杀失败?

袁曹大战时,袁强曹弱,曹操集团有很多人都想要投靠袁绍——曹操打败袁绍后,就发现了很多手下曾私自写信给袁绍,与袁绍暗通款曲。

而此时的孙策正是袁绍的盟友!郭嘉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孙策会因为松懈防备而被暗杀,他就不怕这些人里出了叛徒,把这个信息透露给袁绍或孙策知道?——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孙策听到敌方的重要谋士说自己会被暗杀时,孙策一定会加强防备和警觉,来防止自己真的被敌方暗杀!到时候,孙策的防备一增强,郭嘉还怎么暗杀孙策呢?

也就是说:如果郭嘉真的准备暗杀孙策,那他就应该对这件事严格保密才对!而不是在会议上大大咧咧的说出来——郭嘉在会议上说出这番预言,只会增加走漏消息的风险!增加暗杀计划的难度!

你看,除非郭嘉是个弱智,不然的话,他怎么会既想暗杀孙策,又十分脑残的给暗杀计划增加难度呢?所以,‘可能一’并不符合逻辑。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小说在线阅读_第14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曹铜爵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第14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