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第一百四十九章:孙策之死的一些疑点。(上)

关于孙策的死,历来有三种说法。

1,死于许贡门客之手:史书上都是这么写的。

2,死于郭嘉之手:理由是郭嘉神一般的预测到了孙策的死亡,给人的感觉像是郭嘉派人去暗杀的孙策。不然的话,郭嘉不可能预测的这么准。

3,死于孙权之手:理由是孙策死后,孙权就是江东之主了。

这三种说法究竟哪种才是正确的呢?亦或是哪种都不对?

我们还是来慢慢分析。

首先,根据所有史料的记载,孙策的确是死在了许贡门客的暗杀下。因此,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其实是:许贡门客暗杀孙策,究竟是自发的为主报仇,和别人无关呢?还是背后另有他人指使?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仔细分析一下‘孙策之死’的所有细节。

有四段史料提到了孙策之死,分别是:

1,《孙破虏讨逆传》(即孙策传)记载:【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

2,《郭嘉传》记载:【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3,《后汉纪》记载:【贡小子与客谋报曰:‘孙策勇锐,若多杀人于道,策必自出,则可擒也。’客从之,乃杀人于江边。策闻之怒,单骑自出,客刺伤之。】

4,《江表传》记载:【策性好猎,将步骑数出。策驱驰逐鹿,所乘马精骏,从骑绝不能及。猎日,卒有三人即贡客也…】

从上述这四段史料,我们就可以分析出ABC三点:

A:关于‘许贡儿子’的问题。

许贡还有一个儿子,那么,许贡的儿子有没有参与‘暗杀孙策’的计划呢?

应该是没有。因为:

1,绝大部分史书都没有提到‘许贡儿子’的存在。(如《郭嘉传》,《江表传》。)

2,虽然有小部分史书提到了他的存在,但相关描述却相当虚假,有点像是胡编乱造的。

比如《后汉纪》——《后汉纪》算是对‘许贡儿子’描述的最详细的一本史书了。但是,《后汉纪》在描述‘许贡儿子’的时候,却犯了一个史书中很严重也很常见的错误,即:许贡儿子和他的门客密谋暗杀孙策时,其密谋环境一定是十分隐秘的。既然如此,那你《后汉纪》的作者,又怎么可能知道他们具体说了些什么呢?难道你当时就在旁边?

《后汉纪》的作者是东晋时期的人,他写书的时间距离‘孙策遇刺’这件事,中间足足隔了一百五十多年!你看啊,连活在三国时期的陈寿都不知道许贡儿子的这些密谋,他《后汉纪》的作者又怎么可能知道呢?

所以,关于‘许贡儿子指使门客暗杀孙策’这件事,应该是《后汉纪》的作者一时兴起,胡编乱造出来的,不足为信——毕竟他根本没可能知道一百五十年前俩人在密室里说过什么。

当然,可能有的朋友要说了:你这结论也太绝对了吧?有没有可能是许贡门客被抓住后,供出了许贡儿子的计划,以及他们密谋时所说的话,然后,《后汉纪》的作者就记录了下来呢?

也不可能。因为:

一:如果门客们真的说过这种话,那么活在当时的陈寿为什么没有记录下这些话呢?反而被一百多年后的后人给记录下来了?这完全不合常理。

二:许贡门客都是忠肝义胆之人,他们为了给主人报仇,连自己的命都不要了。这样的人被抓住后,又怎么会供出自己主人的儿子来,让主人的儿子也跟着一起死呢?如果他们真这么不讲忠义,真这么怕死,那他们还舍命复什么仇呢?

所以,《后汉纪》的记载是完全不符合逻辑的,其中含有大量的虚假成分。我们研究孙策的死,几乎可以忽略《后汉纪》的存在。

相较之下,《三国志》的记载就显的真实合理多了:陈寿还算是比较谨慎的人,他选取史料十分严格,记载的历史也相对真实。陈寿虽然也在《孙策传》里提到了‘许贡儿子’的存在,但陈寿认为‘暗杀孙策’这件事,和许贡的儿子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和《后汉纪》不同,陈寿是这么记载这件事的:许贡被杀后,许贡的儿子就被许贡的门客给藏起来了。然后,许贡门客就去刺杀了孙策,整件事和许贡的儿子并无关联。(即:许贡门客刺杀孙策一事,并不是许贡儿子指使的。)

你看,陈寿的记载就比较符合许贡门客们的性格了:为主报仇这种送死的事情,哪能牵扯上主人的儿子呢?先把主人的儿子给藏起来,给主人留下点香火,这才算对得起主人。

3,最重要的一点是:刺杀孙策后,许贡门客就遭到了处死,这是有史书记载的。相反的,纵观所有史书,都没有记载‘许贡儿子’被处死的事情——这么重大的事情,如果真的发生过,史书又怎么可能完全不记载呢?要知道,史书可是连地位卑微的三门客被处死一事都记载了,又怎么会唯独不去记载吴郡太守许贡之子被处死一事呢?

所以,根据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知道:孙策被刺这件事,和许贡的儿子是完全没有关系的——这件事要么是门客们自发为主复仇,要么是背后另有他人指使!

(在这里,请注意:孙策遇刺和许贡的儿子无关,这一点相当重要!)

甚至,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许贡儿子’这么个人存在,都很难说。一是如上所讲,几乎所有史书都没有提到这个人的存在——即使小部分史书提到了,其记载也比较偏向虚构,不足为信。二是有的研究者赞成把‘贡小子’三字翻译成许贡的手下,而非儿子——如果采取这种翻译的话,那许贡的儿子就更不存在了。

第一百五十章:孙策之死的一些疑点。(下)

清楚了‘孙策被刺’一事和许贡的儿子并无关系之后,我们就可以继续来分析剩余的两点。

B:关于‘孙策遇刺’地点的问题。

绝大部分史书都说孙策是在江边遇刺的,只有《江表传》说孙策是在树林里遇刺的。不过,《江表传》前面也说过,说孙策是在进军‘丹徒’的时候,去一片树林里打猎,然后才遇到了刺客——丹徒靠近江边,我们把《江表传》的记载给理解成:孙策在丹徒江边的一片树林里遇到了刺客,这也是可以的。

所以,孙策遇刺的地点是江边(或江边的一片树林),这是毫无疑问的。

C:关于‘孙策遇刺’的具体细节。

抛开不合逻辑的《后汉纪》不说,其余三本史书都是如何记载‘孙策遇刺’一事的呢?

我们可以分别来看一下。

《郭嘉传》的主角是郭嘉,因此,《郭嘉传》并没有详细描写‘孙策遇刺’一事,只是简略的提到【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你看,一本书有一本书的主角,就连史书也不例外。在以介绍郭嘉为主的《郭嘉传》中,孙策的死只是为了衬托郭嘉的神算而已,故而没有必要去仔细描写:在《郭嘉传》中,孙策怎么死的并不重要,作者也不想去讨论,研究——重要的是孙策果然像郭嘉预测的那样死了!【果为许贡客所杀】!郭嘉算的果然准!

即:《郭嘉传》里的一切事物,其实都是为了衬托郭嘉而存在的,其本身并没有存在的意义——如果郭嘉之前没有对‘孙策遇刺’一事做出预言的话,那么,孙策的死根本就不会,也没有资格被写进郭嘉的传记里!

也就是说,要研究‘孙策遇刺’一事,《郭嘉传》也可以忽略不计——真正以孙策为主角的传记,还是《孙策传》和《江表传》。

不过,这两本史书对孙策遇刺的记载有些不同:《孙策传》说许贡门客藏在江边,孙策出门散步,碰巧和许贡门客碰上了,所以被刺。而《江表传》则说孙策在树林中打猎的时候,碰巧许贡门客也在这片树林里,所以被刺。

那么,这两则史料究竟哪一个更正确呢?我的答案是:哪一个更正确,其实我们根本就不必去理会!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小说在线阅读_第14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曹铜爵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第14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